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各种素养的要求日益增长。化学课程目标明确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主要以认知化学基本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然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阶段,以教师的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居多,缺少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样性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性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几个方面来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升学率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上世纪末,中央提出构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首先分析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因素,找到新课改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法。
2 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因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教学质量,其中包括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等。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教师是直接的知识传授者,直接与学生面对面,并且教师的讲授方法、个人魅力或是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都有可能影响教学质量。首先来说讲课方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喜欢讲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有的喜欢长篇大论的单独讲课,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向传播,能最大限度的把教师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无法很好地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互动性差了之后,学生就容易走神、开小差,影响听课效率。在实际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可以经常叫学生回答问题、主动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等,都是很好的互动手段。
3 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首先,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好奇与好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去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努力走近学生,与学生找到共同的语言,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不可能不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从而就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切感和独特的讲课风格非常重要,要努力去充实自己的内在品质。教师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高的造诣,同时也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做好榜样,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引导的方式,实施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自主思考。其次,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教师的方法正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活动,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关于化学方面的视频等。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活化,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把化学与生物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去学化学。
3.2 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由大教育家孔子提出,被沿用了几千年,在如今的教学操作中,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的化学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而每一个学生又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美国学者徳弗勒提出了个体差异论,将个体差异概括为五项内容,包括个人心理结构不同、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同、学习后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不同,个体接触社会后所形成的观点不同、通过学习所形成的固定素质不同。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在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要使用风趣幽默的顺口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3.3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把知识实物化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开放化学实验室,开展趣味化学习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活动课题的确定可以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最终选取安全系数高、操作性强、学生兴趣浓、化学趣味足的课题。这些课题可以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可以与课本知识相吻合,也可以与爱护环境相联系。如在课外活动时,学生学习了原电池的原理,动手制作了水果电池,当铜片和锌片插入番茄时,联通的小电珠发出了光,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叫声。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将几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探究电珠的亮度;用电流表分别测量不同水果的电流;铜片和锌片浸入可口可乐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其中也有电流产生,这些都引发了学生对电池原理的深度思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拆解旧电池,实现知识的可视化。最后,教师还布置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电池的研究性作业,实现知识的核心,通过案例层层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總结、分享。教师应把舞台交给学生,自己只是组织者和导演,这样思想政治课堂就不会乏味、空洞无趣,师生能够在一个案例的分享中愉悦地学习。
3.4 创设课堂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创设小情境,创造宽松的创新氛围。研究证明,心理上的放松和安全有助于进行创新活动。鼓励提问和质疑。在化学的课堂上,老师并不是课堂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同样是课堂的主体,允许并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愉快的给学生全面的解答是值得提倡的,那些不允许学生提问题,不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见解提出质疑的做法是不提倡的,因为这会扼杀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化学这一门学科中,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学会程度也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会老师所教的当天内容已经是一大关,无法学习更加复杂的内容;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会很快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老师需要做的是一视同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激励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关注、引导和鼓励学习程度差的学生。
4 结束语
新课程化学课堂改革是一个契机,借此机会可以改掉传统课堂教学的很多弊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人才,这也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影响化学教学质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红.探索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8(33):44-45.
[2] 李山花.试论如何克服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39+41.
[3] 高瑞玲.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05-106.
[4] 林扬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81.
[5] 梁雪水.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02):50.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升学率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上世纪末,中央提出构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首先分析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因素,找到新课改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法。
2 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因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教学质量,其中包括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等。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教师是直接的知识传授者,直接与学生面对面,并且教师的讲授方法、个人魅力或是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都有可能影响教学质量。首先来说讲课方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喜欢讲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有的喜欢长篇大论的单独讲课,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向传播,能最大限度的把教师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无法很好地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互动性差了之后,学生就容易走神、开小差,影响听课效率。在实际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可以经常叫学生回答问题、主动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等,都是很好的互动手段。
3 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首先,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好奇与好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去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努力走近学生,与学生找到共同的语言,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不可能不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从而就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切感和独特的讲课风格非常重要,要努力去充实自己的内在品质。教师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高的造诣,同时也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做好榜样,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引导的方式,实施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自主思考。其次,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教师的方法正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活动,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关于化学方面的视频等。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活化,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把化学与生物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去学化学。
3.2 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由大教育家孔子提出,被沿用了几千年,在如今的教学操作中,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的化学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而每一个学生又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美国学者徳弗勒提出了个体差异论,将个体差异概括为五项内容,包括个人心理结构不同、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同、学习后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不同,个体接触社会后所形成的观点不同、通过学习所形成的固定素质不同。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在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要使用风趣幽默的顺口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3.3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把知识实物化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开放化学实验室,开展趣味化学习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活动课题的确定可以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最终选取安全系数高、操作性强、学生兴趣浓、化学趣味足的课题。这些课题可以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可以与课本知识相吻合,也可以与爱护环境相联系。如在课外活动时,学生学习了原电池的原理,动手制作了水果电池,当铜片和锌片插入番茄时,联通的小电珠发出了光,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叫声。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将几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探究电珠的亮度;用电流表分别测量不同水果的电流;铜片和锌片浸入可口可乐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其中也有电流产生,这些都引发了学生对电池原理的深度思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拆解旧电池,实现知识的可视化。最后,教师还布置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电池的研究性作业,实现知识的核心,通过案例层层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總结、分享。教师应把舞台交给学生,自己只是组织者和导演,这样思想政治课堂就不会乏味、空洞无趣,师生能够在一个案例的分享中愉悦地学习。
3.4 创设课堂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创设小情境,创造宽松的创新氛围。研究证明,心理上的放松和安全有助于进行创新活动。鼓励提问和质疑。在化学的课堂上,老师并不是课堂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同样是课堂的主体,允许并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愉快的给学生全面的解答是值得提倡的,那些不允许学生提问题,不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见解提出质疑的做法是不提倡的,因为这会扼杀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化学这一门学科中,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学会程度也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会老师所教的当天内容已经是一大关,无法学习更加复杂的内容;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会很快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老师需要做的是一视同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激励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关注、引导和鼓励学习程度差的学生。
4 结束语
新课程化学课堂改革是一个契机,借此机会可以改掉传统课堂教学的很多弊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人才,这也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影响化学教学质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红.探索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8(33):44-45.
[2] 李山花.试论如何克服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39+41.
[3] 高瑞玲.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05-106.
[4] 林扬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81.
[5] 梁雪水.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02):50.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