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淄博远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制陶了,并且一直发展至今,淄博窑中的雨点釉与建窑油滴釉有很大的相似度,因此我们设想在淄博泥料上能否使用建窑釉料成功烧制出建盏纹理。
关键词:淄博泥;淄博陶瓷;淄博釉料
淄博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陶了,丰富的水源、适宜的粘土、充足的林木,直接影响了淄博陶瓷的产生于发展。原材料成分的不同导致了烧制效果的不同,因此各窑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品,本次研究项目旨在使用淄博粘土烧制建窑釉料。
1 淄博陶瓷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
淄博有着丰富的水源、优质的制陶原料、充足的燃料而且有着便利的交通。为陶瓷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优异的基础。
新石器时期早期淄博就開始制陶了,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用陶得到发展。秦汉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出现了使用陶器制作的陶俑、动物等陪葬用品[1]。
南北朝时期,淄博已经开始烧制瓷器,淄川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青瓷产地,从寨里窑出土的青釉莲花尊可以看出当时淄博的制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唐宋时期,陶瓷生产被分化为官窑、民窑,淄博陶瓷以生产粗瓷为主,它所生产的粗陶无法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加之燃料短缺,导致陶瓷业发展艰难。之后由淄川转移到了博山,仍就生产粗瓷,但受到了民众的喜睐。
宋代中期,淄博釉料的研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著名的茶叶末、雨点釉出现,淄博陶瓷因此闻名于世。金元时期淄博陶瓷的装饰手法逐渐多样化,釉色更加绚烂,绞胎陶瓷开始出现,采用印花、刻花、划花、剔花等装饰手法,纹饰采用花鸟鱼龙,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2]。
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民用陶瓷生产中心,康熙乾隆期间,为了民间市场的需要,淄博陶瓷由烧制黑瓷转向白陶,在坯体表面装饰化妆土后喷釉,然后绘制五彩。这种装饰方式自然、古朴、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价格优廉受到了百姓们的喜爱。小有成就的淄博陶瓷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而是继续研究创作,在1905年设立了“博山工艺传习所”,不仅继承淄博的传统制瓷工艺,而且吸收各地陶瓷制作的优秀先进技术,这使淄博陶瓷制造在原料配比和釉色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一段时间里淄博制陶的一些技术失传了,但经过陶工们的努力研究最终于1910年和1936年重新研制出了茶叶末、雨点釉[3]。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淄博陶瓷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求变化,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平民性,极大的符合了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贴合社会生活实际。并以本地的民俗文化为基础、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制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陶瓷制品。淄博陶瓷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对现代陶瓷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4]。
2 建盏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
雨点釉,是淄博著名的一种釉料,与建窑油滴盏相类似。曾经在宋代由于战乱而失传,后来于1936年经侯相会老先生的研究专研而得到复烧。雨点釉的特点是结晶纹理会因倒入的液体不同、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按照纹理的大小可分为大雨点釉和小雨点釉,判断雨点釉的优劣以雨点纹理的亮、匀、圆、铅色为贵。古代雨点釉的存世量极少,目前仅发现一件雨点釉灯具。
本课题是以淄博泥料制坯,并施以建窑釉料来烧制实验。这项实验具有可行性,淄博泥与建盏所用的泥料虽然在色泽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都是含铁量高的泥料,这一点具有共性,而且烧制建盏必须使用含铁量高的泥料才有助于发色。在看淄博的雨点釉,虽然它与建窑油滴釉所含的成分不同但由烧制结果来看二者的发色原理是相通的,都属于结晶釉,都是由于铁元素的迅速剥离,形成浮于釉面之上的气泡,之后气泡破裂而形成的。
试烧过程中我们尝试使用了建窑釉料中的的金油滴、白兔毫、天目釉,选用淄博泥并通过拉坯的方法制作泥坯,坯体厚度大约3毫米,然后入电窑低温素烧。起初我们采用的是喷釉的方法,但由于没有掌握好釉层的厚度,导致釉层过于单薄,所以发色效果不好,完全没有纹理特点。第二次试烧我们加厚了釉层的厚度,坯体表面有些地方出现了油滴的样子,但有些地方没有烧开。能够局部出现油滴纹理这说明建窑釉料使用淄博泥是可以烧出的,之后经过调整釉料厚度终于烧制出了比较成功的成品。
建盏的釉料配方不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据釉料成分进行配釉实验。经多次尝试发现使用一定量的紫砂矿料、紫金土、草木灰,然后按照釉水1:0.7的比例放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左右,过筛后通过浸釉也可以烧制出兔毫盏。
进行烧制实验我们使用的是气窑,烧制建盏效果最好的是柴窑,但条件有限我们现下的窑炉只有气窑和电窑两种,电窑操作比气窑简单,温度易控制,方便操作,但是电窑烧制的建盏釉料,在色泽上,光亮、刺眼、不柔和,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柴窑烧成的建盏色泽柔和、沉稳、有宋代建盏的韵味,因此我们选择使用气窑来烧制,大约烧至1280-1300℃左右。
3 市场发展
使用建窑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可以给淄博陶瓷拓宽陶瓷市场,也说明了烧制建盏的泥坯只要达到它所需要的成分,使用其他泥料也是一样可以烧制出来的。近年来,淄博由于政策原因陶瓷业的发展有些惨淡,需要输入一些新鲜血液,当然陶瓷的复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灌溉,淄博陶瓷应该努力研究、实验做出有特色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官旭.试论山东淄博陶瓷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和艺术成就[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04):101-104.
[2]刘春福,李磊颖.建窑陶瓷的美学本质与工艺特征[J].佛山陶瓷,2006(02):34-35.
[3]王舒冰.历史悠久的淄博陶瓷[J].河北陶瓷,1985(03):7.
[4]翟玮.陶瓷美学研究之淄博陶瓷[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39-40.
关键词:淄博泥;淄博陶瓷;淄博釉料
淄博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陶了,丰富的水源、适宜的粘土、充足的林木,直接影响了淄博陶瓷的产生于发展。原材料成分的不同导致了烧制效果的不同,因此各窑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品,本次研究项目旨在使用淄博粘土烧制建窑釉料。
1 淄博陶瓷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
淄博有着丰富的水源、优质的制陶原料、充足的燃料而且有着便利的交通。为陶瓷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优异的基础。
新石器时期早期淄博就開始制陶了,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用陶得到发展。秦汉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出现了使用陶器制作的陶俑、动物等陪葬用品[1]。
南北朝时期,淄博已经开始烧制瓷器,淄川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青瓷产地,从寨里窑出土的青釉莲花尊可以看出当时淄博的制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唐宋时期,陶瓷生产被分化为官窑、民窑,淄博陶瓷以生产粗瓷为主,它所生产的粗陶无法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加之燃料短缺,导致陶瓷业发展艰难。之后由淄川转移到了博山,仍就生产粗瓷,但受到了民众的喜睐。
宋代中期,淄博釉料的研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著名的茶叶末、雨点釉出现,淄博陶瓷因此闻名于世。金元时期淄博陶瓷的装饰手法逐渐多样化,釉色更加绚烂,绞胎陶瓷开始出现,采用印花、刻花、划花、剔花等装饰手法,纹饰采用花鸟鱼龙,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2]。
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民用陶瓷生产中心,康熙乾隆期间,为了民间市场的需要,淄博陶瓷由烧制黑瓷转向白陶,在坯体表面装饰化妆土后喷釉,然后绘制五彩。这种装饰方式自然、古朴、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价格优廉受到了百姓们的喜爱。小有成就的淄博陶瓷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而是继续研究创作,在1905年设立了“博山工艺传习所”,不仅继承淄博的传统制瓷工艺,而且吸收各地陶瓷制作的优秀先进技术,这使淄博陶瓷制造在原料配比和釉色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一段时间里淄博制陶的一些技术失传了,但经过陶工们的努力研究最终于1910年和1936年重新研制出了茶叶末、雨点釉[3]。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淄博陶瓷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求变化,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平民性,极大的符合了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贴合社会生活实际。并以本地的民俗文化为基础、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制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陶瓷制品。淄博陶瓷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对现代陶瓷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4]。
2 建盏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
雨点釉,是淄博著名的一种釉料,与建窑油滴盏相类似。曾经在宋代由于战乱而失传,后来于1936年经侯相会老先生的研究专研而得到复烧。雨点釉的特点是结晶纹理会因倒入的液体不同、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按照纹理的大小可分为大雨点釉和小雨点釉,判断雨点釉的优劣以雨点纹理的亮、匀、圆、铅色为贵。古代雨点釉的存世量极少,目前仅发现一件雨点釉灯具。
本课题是以淄博泥料制坯,并施以建窑釉料来烧制实验。这项实验具有可行性,淄博泥与建盏所用的泥料虽然在色泽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都是含铁量高的泥料,这一点具有共性,而且烧制建盏必须使用含铁量高的泥料才有助于发色。在看淄博的雨点釉,虽然它与建窑油滴釉所含的成分不同但由烧制结果来看二者的发色原理是相通的,都属于结晶釉,都是由于铁元素的迅速剥离,形成浮于釉面之上的气泡,之后气泡破裂而形成的。
试烧过程中我们尝试使用了建窑釉料中的的金油滴、白兔毫、天目釉,选用淄博泥并通过拉坯的方法制作泥坯,坯体厚度大约3毫米,然后入电窑低温素烧。起初我们采用的是喷釉的方法,但由于没有掌握好釉层的厚度,导致釉层过于单薄,所以发色效果不好,完全没有纹理特点。第二次试烧我们加厚了釉层的厚度,坯体表面有些地方出现了油滴的样子,但有些地方没有烧开。能够局部出现油滴纹理这说明建窑釉料使用淄博泥是可以烧出的,之后经过调整釉料厚度终于烧制出了比较成功的成品。
建盏的釉料配方不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据釉料成分进行配釉实验。经多次尝试发现使用一定量的紫砂矿料、紫金土、草木灰,然后按照釉水1:0.7的比例放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左右,过筛后通过浸釉也可以烧制出兔毫盏。
进行烧制实验我们使用的是气窑,烧制建盏效果最好的是柴窑,但条件有限我们现下的窑炉只有气窑和电窑两种,电窑操作比气窑简单,温度易控制,方便操作,但是电窑烧制的建盏釉料,在色泽上,光亮、刺眼、不柔和,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柴窑烧成的建盏色泽柔和、沉稳、有宋代建盏的韵味,因此我们选择使用气窑来烧制,大约烧至1280-1300℃左右。
3 市场发展
使用建窑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可以给淄博陶瓷拓宽陶瓷市场,也说明了烧制建盏的泥坯只要达到它所需要的成分,使用其他泥料也是一样可以烧制出来的。近年来,淄博由于政策原因陶瓷业的发展有些惨淡,需要输入一些新鲜血液,当然陶瓷的复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灌溉,淄博陶瓷应该努力研究、实验做出有特色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官旭.试论山东淄博陶瓷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和艺术成就[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04):101-104.
[2]刘春福,李磊颖.建窑陶瓷的美学本质与工艺特征[J].佛山陶瓷,2006(02):34-35.
[3]王舒冰.历史悠久的淄博陶瓷[J].河北陶瓷,1985(03):7.
[4]翟玮.陶瓷美学研究之淄博陶瓷[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