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合力共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_chengdu_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在继续,呵护好青少年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教育系统防控疫情最重要的任务。数月的抗疫,使得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不得不进入“停课不停学”模式,由于居家学习,青少年学生户外运动减少,足不出户、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令不少青少年学生出现了近视、肥胖等现象。随着疫情的持续,青少年学生焦虑、恐慌、抑郁等不良情绪,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居家锻炼让体育走进青少年学生生活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青少年学生宁静的寒假生活。
  为了防控疫情,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和《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并对“停课不停学”提出明确要求:“稳妥开展校内文体活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除了要求广大中小学校开设线上体育课、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之外,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在线教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交流反馈,实现“不停学、不停教、不停练、不停训、不停赛”。
  为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广大体育教师快速反应,利用各种渠道,指导学生开展居家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一边讲授体育知识、动作要领,一边进行动作示范、运动展示,被称为网络教学中“辛苦的主播”。
  疫情期间一项调查显示,“停课不停学”让体育与健康教育接力传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出的“停课不停学”健康体能训练,全国累计观看人数在“10万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与健康中心编制的“渝派体育与健康”,推出了超过80期线上课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推出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自主课堂”,更新至第88课;作为全国体育最高业务指导单位的国家体育总局,在疫情初期开展了居家健身方法征集活动,截至4月8日,累计收到各省份体育部门发布的居家健身方法2462条,全民健身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内容233条……
  更多的体育教师、教育工作者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创造力,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电台、电视台、报刊媒体,还是网站、微信公众号,抑或微博等,每天都推送数以百千计的居家体育锻炼知识、技能以及方法、手段,使居家体育锻炼成为抗疫亮丽的风景线。
  社区和家庭体育成为青少年学生运动瓶颈
  “停课不停学”迫使许多家长留在家中陪伴孩子,在与孩子相处中家长们找到了乐趣:亲子运动会、带娃一起跑,组织孩子游戏成了一些家长乐此不疲的“兼职”。你来我往的互动家庭生活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晨练队伍中大手拉起了小手;对运动不感兴趣的母女一同出现在游戏里;手把手教孩子篮球过人动作的老父亲被孩子数次过掉……其乐融融的体育氛围和谐了社会,幸福了家庭。
  疫情期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针对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了线上调研,来自全国中小学的约500名体育教师、13800名家长参与了调研。
  调研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90%)居家期间参与了体育锻炼,其中,71%的学生主动参与居家锻炼。但同时发现,达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学生仅占25%左右,有22.2%的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家长督促才会参与居家锻炼,10%左右的学生几乎不参与居家体育锻炼。
  疫情居家期间,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处于少动甚至不动的生活状态。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每天最长静态时间长达14h;有47%的学生可以控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在2h以下,20%的学生每天的屏幕娱乐时间达到4h以上。
  调研结果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部有关领导多次强调,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家庭教育和家庭体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因此,我们要帮助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他们的行为影响孩子,当好孩子的健康引路人。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社区和家庭体育一直是支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我国,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意识和认识到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带领孩子一起活动,但调查显示,参与体育锻炼的家长仍只占少数,尚有很大一部分人更加看重孩子的学习,为了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牺牲了孩子的健康,任由孩子发展成为“小眼镜”“小胖墩”。家庭体育氛围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约占3h,在孩子锻炼和休息的1h里,家長基本上不管不顾,偶尔有家长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其时间也没有达到1h。另一项调查显示,80%的家长都为孩子报过各种补习班,但仅有不到20%的家长为孩子报体育和艺术补习班,孩子年龄越大年级越高,报名参加体育、艺术补习班的越少。
  疫情期间笔者调查发现,所在小区周边5km社区内,没有一个运动场馆;体育器材除了社区常见的全民健身路径之外别无其他设施;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和学校经常开展的篮球、足球等场馆基本没有,缺少设施使得青少年喜爱的项目难以有效开展。
  体育运动场地匮乏严重制约了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场地和设施多为成年人所用,有时还经常出现成年人与青少年学生争占场地的现象。一方面社会体育场馆不能为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场所,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学校体育场地因为安全等问题闲置、搁置,亟须“激活”。
  “我们不要求学校每天都要有身体活动,因为这也是社区的责任。”美国前卫生部长David Sacher在2001年曾发布一则行为号召,告诫人们,社区可以帮助解决涉及促进青少年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的问题,若热门锻炼的环境受到威胁和影响,那将是社区的责任,他还告诉人们家庭对青少年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   让家庭、社区成为学校体育“合伙人”
  疫情期间,家长们发现,孩子们长高了、长壮了,但同时也长胖了、视力变差了、体质变弱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考察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时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只是教育和体育的事情,而深化体教融合更应该发挥好教育和体育的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推进之合力,要让家庭、社会成为学校体育的“合伙人”,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此,做好以下工作非常重要:
  一是在全社會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疫情为我们敲响警钟,面对重大疾病传染,身心健康才是抗疫的最佳良药,治“未病”应成为国策。我们必须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要形成深化教体融合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局面,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抓住“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机遇,设计好学校、家庭、社会的责权利,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自觉行动。
  三是转变育才观念。全社会要改变、更新对学生成才的多元理解,要扭转各行业招录人员唯名牌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重视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自由。
  四是积极发挥评价作用。要把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和合格家长的考评中,用评价促发展。同时适度调整高考“指挥棒”作用。
  五是规划好家庭体育作业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要发挥好社区体育设施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功能,多建学生喜爱、能玩、有用的场馆,将家庭体育作业常态化、系统化、科学化。
  2020年5月1日
其他文献
50m跑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学生速度素质的项目,在课堂教学以及测试中发现,学生在50m跑动中身体的稳定性、上下肢协同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影响成绩。身体功能性练习是一种高效、科学、系统的练习模式,在此基础上依据小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基础运动能力的特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三阶段”功能性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50m成绩,形成稳定的动作模式,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使学生在50m跑过程中表现出
一、案例背景  太极功夫扇是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新颖、难度不大、易学易练,且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用于練习的扇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且颜色鲜艳、外观优美、开合有声,再加上学生熟悉的《中国功夫》歌曲旋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第一段的前四个动作,主要是以太极的动作为主。教学中,笔者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一直以来,球类项目作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但在小学球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不是那么高涨,而是更热衷于课后校外的自发性比赛或是校外机构的球类培训。这促使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小学球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现行体系。现有体系中,教学内容编排多是6~8个课时的技术小单元,而非18个课时以上的项目大单元;教学方法多是讲解、示范、练习,而非游戏、比赛;
为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学生居家学习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影响,江苏省教育厅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五育并举”要求积极应对,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课程开设覆盖面广  2月上旬,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通
厦门市自2013年启动了青年体育教师培养项目“体育学科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该项目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执行,培训对象为入职5年及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3年为一期,采用班主任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制。项目实施分2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试训营”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为一年,参加人员为针对自愿报名和各区推荐人员经考核选拔出的30名青年体育教师;经考核,最终选拔确定16名教师参加第二阶
一、厘清引发体育教学突发事件的因素  要保证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安全性,就必须将能引起各种突发事件的因素考虑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研讨中山东陈振华、四川阎光辉、安徽詹焰平、山东高振宇、陕西赵俊萍等教师的观点,引发体育课中突发事件的因素总结如下:1.学生因素:不遵守纪律,不听指挥,追逐打闹,厌学,恶作剧,不遵守技能形成的规律,自以为是,着装不当,准备活动不充分等。2.教师因素:课前对场地器械检查不到
第一段:健康知识多渗透  意图:体育课堂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多渗透、巧呈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方法: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或由于恶劣天气无法在室外进行的室内课,都可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如第一堂课必须把运动着装、生病期间的锻炼要求、运动的好处和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讲清。其他室内课可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结合项目特点,将健康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而室
一、立足单元教学,突出技能主线一体化  对于运动技能而言,“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要在单元中落实,依据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的水平三《足球:前额正面头顶球》单元设置课时比例为1∶3∶2,即1节新授课、3节复习课、2节运用课。在单元教学中突出技能主线,一体化贯穿技能教学。  1.精心教,乐“学会”  基于《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理念,笔者结合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在水平三《足球
一、“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评价的统领性  1.教学评价导“学”  案例:一年级学生学习队列报数,教师提出本节课比比哪个小组学得好。要求队伍整齐,站姿挺拔,思想集中,声音响亮等。然后请学生们分组练、赛、评,教师给予优秀小组表扬章(图1)奖励。  分析:师生围绕“比谁学得好”这一目标展开“学练赛”,首先让学生明确“学”的具体要求,再以多种形式的“练”教学生学会方法,最后以“赛”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能顺利化解课堂突发事件造成的尴尬  刚毕业时,笔者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对学生要求苛刻,师生关系一度紧张。1次体操课上,在给大家做跳箱完整动作示范时,由于笔者推手过猛,跳箱“散架”了,笔者摔了个四脚朝天,课堂上瞬间“炸了锅”,学生有掩口而乐的,也有捧腹大笑的。笔者心里像打倒了五味瓶,待收拾好跳箱,笔者又板起了脸:“老师摔跤就这么好笑吗?下面进行踏跳练习!”一顿呵斥之后,学生情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