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这样做势必将学生培养成模仿和解题机器。因此,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概念 引入 形成 理解 应用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这一门科学知识,教师要注重和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科学中最基础的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是学好数学知识的起点,正确理解和领会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一环。数学概念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因此,对于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每个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它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具体,建立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特性。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一概念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植树时如何判断树与地面垂直?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参与进来,甚至生活中的办法也来了。如何定义线面垂直、如何判定线面垂直等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剖析概念的本质
  
  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数是通过定义描述给出它的确切含义,对于这类概念要抓住其本质属性,让学生归纳概括定义的基本点。对定义基本点的归纳概括过程是对定义的“再加工”过程,即是理解过程。通过归纳排除定义的非本质属性,就能使学生对概念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从而能正确运用概念。例如互余概念的教学,应启发学生归纳其本质属性:(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90°,一个角为90°或三个角之和为90°都不能称为互为余角,互余角只就两个角而言。(2)互余的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与两角所处位置可以无关。
  
  四、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等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加强概念的应用训练
  
  概念的獲得是由特殊到一般,概念的运用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和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通过基本概念的正用、反用、变用等,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
  以上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体会,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概念的特点适当运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就比较牢固,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维刚《孙维刚初中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2、张奠宙 戴再平《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0。
  3、马维开《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途径》.数学通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 要: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写字 榜样 兴趣 辅导 要求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要好好地指导学生写好字。那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具有示范性
期刊
摘 要:漢代雕塑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石刻艺术与陶俑艺术上。相对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的秦代雕塑而言,汉代雕塑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技巧表现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秦俑的个体以形神兼备、高度写实见长,汉代雕塑则更求神韵,追求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寓意深刻,主题鲜明,其象征性、浪漫性更为浓厚,写意性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其二是造型概括,力求意象;其三是艺术创作手法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前的导入,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本节课注入灵魂。因此,教师要学会把握导入技巧,从一始就让学生体验到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拙见:    一、歌曲导入,激发快乐因素    好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净化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初步感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是一种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原型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尤其有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赏识。把赏识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添加剂,并把赏识教育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欣赏 高效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该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被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起自信心。渴望别人的肯定和认同,渴求别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人莫能外,小学生更是如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看来,语言能力的培养,哪条也离不开诵读。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首先,诵读要注重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普通高中数学课中开
期刊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就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怎样使课堂提问恰到好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我们应当深入探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达到艺术境界。    一、有效提问所要达到的效果    1、调动学生的学习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高超的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
期刊
一、什么是活作文  活作文与传统作文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效果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我认为,活作文体现在目标活、内容活、方法活、效果活等方面。活作文的目标是:在尽显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彰显学生的情操陶冶、美好心灵的培育和人格取向的选择。活作文的内容是:只要是“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尽其所有,都是作文素材,即为生活而作文,非为作文而作文。活作文的方法是:激发学生源头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有写作冲动,一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