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作文。教师在策划和实施小学生作文教学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方式方法要时时更新,处处灵活。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自主性
教师制订目标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面对不同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有个体性,面向现代生活的作文目标要有交际性,面对非命题作文的目标要有多元性。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有一个习作训练《我家的星期天》,习作要求是写出自己和家人在星期天是怎么过的,强调写出自己和家人的真实感受。我大胆地对本次作文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下面的课前准备。
准备一:星期天跟妈妈到“河东市场”或附近其他市场买菜,参观市场,用照相机拍下或用笔记下你感兴趣的场面。当一回小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准备二:星期天和家人一起到森林公园搞烧烤活动,用照相机拍下你喜欢的场面。也可以作其他准备,如自己与家人在家里大搞清洁卫生、自己与家人包饺子、逛书店……
教师课前准备:
到“河东市场”用数码相机拍下市场卖的东西和各种买卖场面。
习作内容及目标:学生自定。
教学过程:
1.“河东市场”和“森林公园烧烤场”聊天室漫话:说说你到河东市场或森林公园烧烤场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在那里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有了到市场和烧烤场实地参观实践的生活经历,学生说起到市场和烧烤场的经历来就头头是道,教室很快成了热闹的“河东市场”和“森林公园烧烤场”。
2. 精彩镜头回味。(略)此例引导学生从最真实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还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
3. 自定目标自选内容写作:围绕本次到市场或森林公园或其他地方的实践活动,自定目标,自拟题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或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对本次的习作训练,我不是帮助学生确定中心,选定内容,指定体裁,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的情绪更愉悦,表达更自由,语言更生动,思维更灵活。
作文课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尽管他们的作文依然有错字连篇、语言不通的现象,但是作文的内容、题目却是五花八门:有反映市场繁荣兴旺的《热闹的河东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风尚的《卖菜阿姨找钱记》;还有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的《第一次买菜》、《我当了一回菜贩》。有赞美森林公园的《绿色的森林公园》;也有回味烧烤情形的《大饱口福的星期天》……
二、作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多方联系、系统思考,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用教材。开放性作文教学顺应时代的需要,大胆地对原有教材进行增、删、改。即增加一些作文训练内容,比如低年级增加童话体作文训练,中年级增加儿童诗歌创作,高年级增加学生生活随记、自我推荐、拟广告、写评论等实用作文训练等等。删,即删除一些不贴近学生生活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改,即对原有的一些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改动。比如《放风筝》,教材编排的是看图作文,而且画面非常简单,经我们改动后为: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活动,并具体地把放风筝的情景写下来。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需要,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作文教学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
时时是写作之时,处处是写作之地,每周两节作文课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的写作方式让学生厌烦,何不灵活选用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1. 固定的时间,跳跃的空间:每周两节作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根据写作内容,或者让他们到校园内寻找写作素材,如写《校园一角》;或者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观察生活,如写《我家的星期天》;或者到大自然中参观游览,如写一次游记……
2. 不定的时间,不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训练,比如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让学生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画春天、赞春天、唱春天。高年级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比如调查小东江水质污染情况、调查外来民工的生活状况、写调查报告等。 责任编辑邹韵文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自主性
教师制订目标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面对不同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有个体性,面向现代生活的作文目标要有交际性,面对非命题作文的目标要有多元性。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有一个习作训练《我家的星期天》,习作要求是写出自己和家人在星期天是怎么过的,强调写出自己和家人的真实感受。我大胆地对本次作文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下面的课前准备。
准备一:星期天跟妈妈到“河东市场”或附近其他市场买菜,参观市场,用照相机拍下或用笔记下你感兴趣的场面。当一回小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准备二:星期天和家人一起到森林公园搞烧烤活动,用照相机拍下你喜欢的场面。也可以作其他准备,如自己与家人在家里大搞清洁卫生、自己与家人包饺子、逛书店……
教师课前准备:
到“河东市场”用数码相机拍下市场卖的东西和各种买卖场面。
习作内容及目标:学生自定。
教学过程:
1.“河东市场”和“森林公园烧烤场”聊天室漫话:说说你到河东市场或森林公园烧烤场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在那里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有了到市场和烧烤场实地参观实践的生活经历,学生说起到市场和烧烤场的经历来就头头是道,教室很快成了热闹的“河东市场”和“森林公园烧烤场”。
2. 精彩镜头回味。(略)此例引导学生从最真实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还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
3. 自定目标自选内容写作:围绕本次到市场或森林公园或其他地方的实践活动,自定目标,自拟题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或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对本次的习作训练,我不是帮助学生确定中心,选定内容,指定体裁,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的情绪更愉悦,表达更自由,语言更生动,思维更灵活。
作文课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尽管他们的作文依然有错字连篇、语言不通的现象,但是作文的内容、题目却是五花八门:有反映市场繁荣兴旺的《热闹的河东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风尚的《卖菜阿姨找钱记》;还有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的《第一次买菜》、《我当了一回菜贩》。有赞美森林公园的《绿色的森林公园》;也有回味烧烤情形的《大饱口福的星期天》……
二、作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多方联系、系统思考,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用教材。开放性作文教学顺应时代的需要,大胆地对原有教材进行增、删、改。即增加一些作文训练内容,比如低年级增加童话体作文训练,中年级增加儿童诗歌创作,高年级增加学生生活随记、自我推荐、拟广告、写评论等实用作文训练等等。删,即删除一些不贴近学生生活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改,即对原有的一些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改动。比如《放风筝》,教材编排的是看图作文,而且画面非常简单,经我们改动后为: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活动,并具体地把放风筝的情景写下来。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需要,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作文教学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
时时是写作之时,处处是写作之地,每周两节作文课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的写作方式让学生厌烦,何不灵活选用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1. 固定的时间,跳跃的空间:每周两节作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根据写作内容,或者让他们到校园内寻找写作素材,如写《校园一角》;或者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观察生活,如写《我家的星期天》;或者到大自然中参观游览,如写一次游记……
2. 不定的时间,不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训练,比如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让学生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画春天、赞春天、唱春天。高年级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比如调查小东江水质污染情况、调查外来民工的生活状况、写调查报告等。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