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生化学变化观建构的教学策略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liangaij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结合不同研究者关于化学变化观内涵以及初中化学教学实际,确定了本研究中化学变化观的内涵,并以《酸和碱》为例分析化学变化观在教材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化学变化观建构的教学策略,例如,整体设计促进学生对物质化学变化的再认识,基于物质变化观建构的教材分析,利用实验探究体会定量研究在化学变化中的重大作用等。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变化观;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记忆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思考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化学变化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课标》对“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的要求是:通过教学,逐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点。本文以《酸和碱》为例分析化学变化观在教材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化学变化观建构的教学策略。
  一、化学变化观的内涵
  《课标》对化学变化观的表述比较内隐,一线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对不同学者对化学变化观的内涵进行了比较,不同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化学变化观内涵表述上有差异,但内容大体相同。结合研究者的成果,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我们对化学变化观的内涵作如下表述:1.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2. 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和能量守恒;3.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变化;4. 物质变化是可利用的。
  二、基于物质变化观建构的教材分析
  基本观念立足于具体的化学知识,却又高于具体知识,是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教材是学生习得化学知识的主要资源,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直接影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而对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化学教材包含的具体知识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化学基本观念的根基。因此要研究化学变化观的建构,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化学变化观是化学核心观念之一,但教材中并没有以“物质的化学变化”命名的章节,而是把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以螺旋递进的方式分散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中,并且在不同的章节中形成和发展化学变化观的侧重点。我们根据确定的化学变化观的内涵,结合《课标》对物质变化观的表述及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化学用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十单元 酸和碱》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我们确定本单元复习教学需要重点发展的化学变化观如下:1. 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2.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变化,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 物质的变化是可利用的;4.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三、促进初中生化学变化观建构的教学策略
  (一)整体设计促进学生对物质化学变化的再认识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上册的一些章节及下册的第八单元,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已有涉及。本单元仅仅增加了酸、碱和指示剂作用、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碱的反应三个新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前后联系、整体设计,既复习旧知又巩固新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构建物质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对新旧知识加以复习巩固,促进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再认识。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先引导学生构建单一物质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图,再归纳出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图。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巩固了新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更促进学生对物质化学变化的进一步认识。
  (二)创设真实情境,体会化学变化是可利用的
  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变化观的形成同样需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创设了以下几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同时体会化学变化是可利用的观点。
  情境1:盛放过石灰水的烧杯未清洗,几天后发现烧杯壁上有一层白膜。为什么会生成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用化学方法如何快速除去这层白膜。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2:用石灰膏粉刷屋子后,张同学建议爸爸在屋子里生一个炭火盆,可以使墙壁干燥的快一点,不过在进屋子查看之前要先通风。生炭火盆之后,爸爸发现墙壁上布满了水珠。请你解释:为什么进屋之前要先通风?墙壁没有烘干,反而布满水珠,这是为什么?
  通过两个真实的情境案例,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巩固了相关联的知识,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变化是可以利用的。
  (三)利用实验探究体会定量研究在化学变化中的重大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以文字叙述和给出方程式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理解化学变化有较大的障碍。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会增加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塑料瓶变瘪”的实验,来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但就这一个补充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环节1:教师展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塑料瓶变瘪”的实验。提出问题“小明认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为什么”。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哪些物质?
  问题2:这些物质都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吗?
  环节2:提出问题:如何改进实验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会反应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两个角度设计实验。)
  这个探究实验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四)利用三重表征促进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
  化学的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教学理论表明,从三重表征的水平进行化学教学,能加强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在宏观—符号两个水平进行教学,造成学生难以从本质上认清化学变化。在本单元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很好的三重表征的素材。
  该素材为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中和反应提供直观感受,同时也为理解后续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反应的本质,我们可以把微观表征做成动画,并通过变式训练加以巩固。
  三重表征水平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更加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从而促进化学变化观的发展。
  (五)建构物质转化关系图,体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建构知物质转化关系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转化为系统的知识,能使学生更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物质转化观”。上册教材第116页和第124页已经给出了以碳及其氧化物为核心的物质转化关系图。
  关系图涉及相同的五种物质,教材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在《酸和碱》的单元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单一物质的转化,再过渡到一类物质的转化,让学生更加充分体会物质变化观的魅力。
  通过物质转化关系图的教学,既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又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体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达到形成和发展化学变化观的目的。
  物質变化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贯穿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选择和组织适当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形成和发展物质的变化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06).
  [3]傅兴春.化学学科思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4]胡久华,王磊.初中化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初三化學酸碱盐总复习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微课的化学深度学习。在初三“酸碱盐”第一轮复习中,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微视频的设计思路、内容和呈现方式,简介如何使用微视频及发挥其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兴趣点开始,站稳学生的立场,注重体验历程,以此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关键词:初三化学;酸碱盐;微课教学  在初三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选择一两本教辅资料,按照其
期刊
摘 要:武术进校園势在必行,如何利用小学武术进校园这个势头建立体育特色学校则有待研究。文章以国家级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实验小学为例,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记录如何利用武术大课堂使武术进校园进而建立体育特色学校。  关键词:校园武术;武术大课堂;特色学校  一、武术大课堂是促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部对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期刊
编者按:《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观念自古有之。时至今日,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这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新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中达成教育目标。陈昔安老师秉持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赤子之心,以匠人的精神精雕细琢,孜孜不倦地探讨教学管理方法,倾尽所学
期刊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对小学数学计算课不断反思,反复实践,笔者以《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为例,将抽象的竖式计算用圈小棒图、百格图等方式展现出来,数形结合,然后巧用游戏、情境穿插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笔算除法  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除法算理?学生是否能自己总结出算法?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带
期刊
策划人:方观生  本期栏目主持人:林伟  策划人语:“思意数学”强调构建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情境,主张从数学知能、数学情感和数学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为学而教,不教之教”的目的——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等品德和习惯,成为具备终身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摘要:新时代呼吁新数学课堂探索与变革,让数学教学更富有意蕴和成效,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明确规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还要反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笔者以《认识flash》一课为例,反思教学前备课的充分性,反思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反思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能有效地改进信息教学手段,增强信息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随着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期刊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使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育方法。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的铃声早已响过,我才准备回家,当我走到停车处取车时,却发现自己白色的轿车前盖上,被人用红色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看到这,我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平时我没与谁结仇呀!肯定是哪个学生搞的恶作剧。经过一个中午的推断,我认为车上的字很可能是自己班里两个调皮学生的“杰作”。  下午我照常回校,刚走进校门
期刊
小时候,我听过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做老师的梦想种子便埋在了我的心中并逐渐生根发芽。做老师真好,那么美丽,那么神奇,还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于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当我踏入广州市铁一中学(下文简称“铁一”)真正成为老师之后,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那美丽和神奇背后的责任。在铁一,我听到同事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话语朴实无华,其包含的师德和仁心却是那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新模式。温汝云老师探究和实践小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独立思考、组内分享讨论、学生展示成果、生生点评、互改的成熟机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温老师还创新“三主四环”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紧扣四个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春夏秋冬》课文为例,论述了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且强调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低年级语文;学习能力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不仅要熟透教材,还得熟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子曰:“知者不惑,仁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