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彩熠熠的瑰宝。说到瓷器,就不能不说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更不能不提那些为瓷器的传承与发展而孜孜以求的瓷器匠人。
在景德镇做瓷器的匠人,为了能使自己的技艺精湛,很多人都是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比如,炼泥的就是一辈子只是炼泥,拉坯的就是一辈子只是拉坯,吹釉的就是一辈子只是吹釉,烧窑的就是一辈子烧窑,彩绘的画者就是一辈子画而不染,染者一辈子只是染而不画。因为,在做瓷器的所有工序中,每一道工序的技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瓷器的制作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无比漫长的过程。明朝的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说,一只普通的瓷杯子细分起来工序达到七十二道之多,因此,有“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意思说说,一件毛坯,要经过许多人的手,才能加工成器具。瓷器就是如此,它的每道工序的技藝看似简单,其实都颇显功夫。制作瓷器的匠人以其明细的分工在批量生产中提高了制瓷的效率,也使得景德镇的瓷器成为了瓷器中的佼佼者。然而,在瓷器制作过程中,从釉色到烧制效果,都更是需要体现出匠人本人的审美和情怀,每件瓷器作品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件瓷器作品中都渗透进匠人自己的所有审美、情感和艺术追求。
在科技已经无比发达的今天,按理说制作瓷器时比如拉坯、上釉等工作都是可以用机器来完成的,但是,依然有许多瓷器匠人在用自己的手亲自去一点一点地做着瓷器,这是他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更是匠人的一片匠心。
瓷器因其独有的材质美感、人文气质,成为了呈现和表达东方美学的非常美好的载体。一件美好的瓷器,都一直在追寻着精神的怀旧和遥远,有着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制作优良而美好的瓷器,是匠人对丰富生活最好的赞美和表达。瓷器在一代代匠人的真诚劳作与传承中,不仅催生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作品,同时也赋予了瓷器深邃绚烂的文化表情、文明记忆。瓷器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费时费力的过程。无论是在瓷板上做出水墨画的效果,还是在釉上进行精心的彩绘,都不是容易的事。烧制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困难。瓷器的材质感和色阶层次,是极为独立、丰富和多元的。这当然是瓷器的表现力所在,但是,如何选择并驾驭不同色感的瓷器原料,也是在工艺技法上对匠人提出的一项挑战。
瓷器匠人虽然努力传承并创造着瓷器的美好,但是,他们却并不张扬,而是极其低调。在瓷器匠人中,技艺精湛的人物有许许多多,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想要找出一个有名有姓瓷器大师,却很难找到。某些瓷器很出名,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用过的杯子等等,但是,绝不会提到这是某位瓷器大师的作品,因为,制作瓷器的匠人总是那么默默无闻,不计名利。这也是一份禅心和匠心的美好展示。
从泥巴变瓷器的过程,其中一个拉坯的工序,有一位匠人竟然做了近五十年。在古代,瓷器匠人们每天都在重复着一道工序,而且,这一道工序可能会重复几百上千次,所以,当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瓷器美好得不可思议,其实是几万乃至几十万次的重复,才能纯手工的将瓷器做得那么美好。
所以,在传统的瓷器界,是不存在追名逐利的大师的,有的只是无数个敬业的匠人,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一道工序。至于为什么选择做这样的工作,其实瓷器匠人就和剃头匠、木匠、瓦匠一样,一开始都是为了生活,但是,时间长了,便融入了生活中。就是这样的瓷器匠人,用一件件精心制作出来的瓷器,以小见大,寓理寓情于瓷器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瓷器对中国文化的巨大作用,展示出了瓷器文化的辉煌和灿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瓷器之所以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就在于瓷器匠人兢兢业业的创新精神。其实,瓷器匠人才是瓷器之魂。正是一代又一代瓷器匠人的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创造,才把瓷器推向了极致,推向了高峰,成为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那些默默无闻的匠人们,用一丝不苟的精湛技艺创造出瓷器一个又一个的高峰,让瓷器释放出耀眼的光彩,惊艳于红尘之中。事实足以说明,是匠人们的锲而不舍和努力追求,才不断把瓷器制作工艺、制作水平发挥到淋漓尽致,让瓷器世代不衰。
瓷者匠心,瓷器制作中的匠人精神,传递出的是美学的光彩,匠人们的激情是制瓷的源动力,匠人们恪守百年的薪火传承是那么可贵。
瓷器是美的,其中蕴含的匠人精神更是美的。一件美好的瓷器,应当具有谦和之美,诚实之德,和坚固之质。瓷器匠人具备熟稔于心的炉火纯青制作技艺,制作出的瓷器作品大多是兼具艺术之美的实用器物,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姿态,看起来非常舒服,而且越用越美、越用越喜欢。潜心制作瓷器的匠人,将精细的做工,富含艺术风格的器皿奉献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美好的瓷器,是匠人们一直以来发自内心的坚持。
欣赏每一件美好的瓷器时,我总是用无比欣赏和满含敬意的目光,那些叹为观止的精美瓷器,需要一种多么深沉的热爱才能做得如此极致,那些瓷器匠人们,用尽了一生的时间,把制作瓷器不仅仅是当成一份工作,更是展示出了对于做好一件事的执着,把所做的事精雕细琢,直至完美。这种耐心、缓慢、坚持、精细,是在坚持中书写着伟大,在平凡中书写着不凡。这就是匠人精神。
瓷器匠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认真做好瓷器,他们的精神坚韧而认真,他们的心思细腻而敏感,他们的执着认真和专注让人心怀敬意。正是这些瓷器匠人,创造出了一件又一件造型优美、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的瓷器,创造出了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精品。瓷器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瓷器匠人功不可没。
瓷器很美,需要用心慢慢欣赏。只有用心慢慢欣赏,才会懂得瓷器之美,也才会体会到瓷器匠人的那一片匠心。我喜欢也十分欣赏瓷器,在开始使用它们的时候,才真正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瓷器是一件件有灵魂的器物,有它的性格,有它的情怀,需要慢慢地去欣赏和品味。
有人说,做瓷器就是玩泥巴玩出来了精致,这样的人不是高手是什么呢?是的,瓷器匠人就是民间高手,他们的情怀和技艺都是非同寻常的。
通过每一件精致的瓷器,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血脉中传承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受到无数瓷器匠人在时代的长河中难能可贵的坚守,这种精神和坚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
是的,瓷器匠人通过瓷器这种器物,践行着工匠精神。一门技艺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或者一辈子的磨练,这份执着是不可多得的。其实,匠心的核心在于不是把工作当成大肆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着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生产的产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有这样一群独具匠心的匠人,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默默无闻地隐身于市井之中。为了传承一门手艺,延续着一种精神,他们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地不断磨练技艺,用精雕细琢换来器物的精致优雅,使器物有了对抗时间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灵魂。水生万物,万物亦归于水,清风明月,心境自然。古人说道: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那么,也可以这样说,世人若解瓷之道,不羡仙人做匠人。匠人就是具有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透过自己的手与心,将美感借着泥与火,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
有了匠人的禅心和匠心,才能制作出好的瓷器,而好的瓷器无论过了多少年,都是百看不厌的,因为从中可以体会到瓷器匠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情怀。
只要有持之以恒、不断勤奋地去做,才会精雕细琢,创造出精品。一代代的瓷器匠人一直在以工匠精神砥砺前行,潜心修行。而瓷器之美,正是由这一代代、一个个瓷器匠人点点滴滴的心血和情怀融入到瓷器之中日积月累而成的。
编辑/林青雨
在景德镇做瓷器的匠人,为了能使自己的技艺精湛,很多人都是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比如,炼泥的就是一辈子只是炼泥,拉坯的就是一辈子只是拉坯,吹釉的就是一辈子只是吹釉,烧窑的就是一辈子烧窑,彩绘的画者就是一辈子画而不染,染者一辈子只是染而不画。因为,在做瓷器的所有工序中,每一道工序的技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瓷器的制作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无比漫长的过程。明朝的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说,一只普通的瓷杯子细分起来工序达到七十二道之多,因此,有“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意思说说,一件毛坯,要经过许多人的手,才能加工成器具。瓷器就是如此,它的每道工序的技藝看似简单,其实都颇显功夫。制作瓷器的匠人以其明细的分工在批量生产中提高了制瓷的效率,也使得景德镇的瓷器成为了瓷器中的佼佼者。然而,在瓷器制作过程中,从釉色到烧制效果,都更是需要体现出匠人本人的审美和情怀,每件瓷器作品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件瓷器作品中都渗透进匠人自己的所有审美、情感和艺术追求。
在科技已经无比发达的今天,按理说制作瓷器时比如拉坯、上釉等工作都是可以用机器来完成的,但是,依然有许多瓷器匠人在用自己的手亲自去一点一点地做着瓷器,这是他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更是匠人的一片匠心。
瓷器因其独有的材质美感、人文气质,成为了呈现和表达东方美学的非常美好的载体。一件美好的瓷器,都一直在追寻着精神的怀旧和遥远,有着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制作优良而美好的瓷器,是匠人对丰富生活最好的赞美和表达。瓷器在一代代匠人的真诚劳作与传承中,不仅催生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作品,同时也赋予了瓷器深邃绚烂的文化表情、文明记忆。瓷器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费时费力的过程。无论是在瓷板上做出水墨画的效果,还是在釉上进行精心的彩绘,都不是容易的事。烧制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困难。瓷器的材质感和色阶层次,是极为独立、丰富和多元的。这当然是瓷器的表现力所在,但是,如何选择并驾驭不同色感的瓷器原料,也是在工艺技法上对匠人提出的一项挑战。
瓷器匠人虽然努力传承并创造着瓷器的美好,但是,他们却并不张扬,而是极其低调。在瓷器匠人中,技艺精湛的人物有许许多多,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想要找出一个有名有姓瓷器大师,却很难找到。某些瓷器很出名,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用过的杯子等等,但是,绝不会提到这是某位瓷器大师的作品,因为,制作瓷器的匠人总是那么默默无闻,不计名利。这也是一份禅心和匠心的美好展示。
从泥巴变瓷器的过程,其中一个拉坯的工序,有一位匠人竟然做了近五十年。在古代,瓷器匠人们每天都在重复着一道工序,而且,这一道工序可能会重复几百上千次,所以,当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瓷器美好得不可思议,其实是几万乃至几十万次的重复,才能纯手工的将瓷器做得那么美好。
所以,在传统的瓷器界,是不存在追名逐利的大师的,有的只是无数个敬业的匠人,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一道工序。至于为什么选择做这样的工作,其实瓷器匠人就和剃头匠、木匠、瓦匠一样,一开始都是为了生活,但是,时间长了,便融入了生活中。就是这样的瓷器匠人,用一件件精心制作出来的瓷器,以小见大,寓理寓情于瓷器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瓷器对中国文化的巨大作用,展示出了瓷器文化的辉煌和灿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瓷器之所以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就在于瓷器匠人兢兢业业的创新精神。其实,瓷器匠人才是瓷器之魂。正是一代又一代瓷器匠人的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创造,才把瓷器推向了极致,推向了高峰,成为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那些默默无闻的匠人们,用一丝不苟的精湛技艺创造出瓷器一个又一个的高峰,让瓷器释放出耀眼的光彩,惊艳于红尘之中。事实足以说明,是匠人们的锲而不舍和努力追求,才不断把瓷器制作工艺、制作水平发挥到淋漓尽致,让瓷器世代不衰。
瓷者匠心,瓷器制作中的匠人精神,传递出的是美学的光彩,匠人们的激情是制瓷的源动力,匠人们恪守百年的薪火传承是那么可贵。
瓷器是美的,其中蕴含的匠人精神更是美的。一件美好的瓷器,应当具有谦和之美,诚实之德,和坚固之质。瓷器匠人具备熟稔于心的炉火纯青制作技艺,制作出的瓷器作品大多是兼具艺术之美的实用器物,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姿态,看起来非常舒服,而且越用越美、越用越喜欢。潜心制作瓷器的匠人,将精细的做工,富含艺术风格的器皿奉献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美好的瓷器,是匠人们一直以来发自内心的坚持。
欣赏每一件美好的瓷器时,我总是用无比欣赏和满含敬意的目光,那些叹为观止的精美瓷器,需要一种多么深沉的热爱才能做得如此极致,那些瓷器匠人们,用尽了一生的时间,把制作瓷器不仅仅是当成一份工作,更是展示出了对于做好一件事的执着,把所做的事精雕细琢,直至完美。这种耐心、缓慢、坚持、精细,是在坚持中书写着伟大,在平凡中书写着不凡。这就是匠人精神。
瓷器匠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认真做好瓷器,他们的精神坚韧而认真,他们的心思细腻而敏感,他们的执着认真和专注让人心怀敬意。正是这些瓷器匠人,创造出了一件又一件造型优美、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的瓷器,创造出了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精品。瓷器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瓷器匠人功不可没。
瓷器很美,需要用心慢慢欣赏。只有用心慢慢欣赏,才会懂得瓷器之美,也才会体会到瓷器匠人的那一片匠心。我喜欢也十分欣赏瓷器,在开始使用它们的时候,才真正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瓷器是一件件有灵魂的器物,有它的性格,有它的情怀,需要慢慢地去欣赏和品味。
有人说,做瓷器就是玩泥巴玩出来了精致,这样的人不是高手是什么呢?是的,瓷器匠人就是民间高手,他们的情怀和技艺都是非同寻常的。
通过每一件精致的瓷器,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血脉中传承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受到无数瓷器匠人在时代的长河中难能可贵的坚守,这种精神和坚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
是的,瓷器匠人通过瓷器这种器物,践行着工匠精神。一门技艺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或者一辈子的磨练,这份执着是不可多得的。其实,匠心的核心在于不是把工作当成大肆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着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生产的产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有这样一群独具匠心的匠人,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默默无闻地隐身于市井之中。为了传承一门手艺,延续着一种精神,他们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地不断磨练技艺,用精雕细琢换来器物的精致优雅,使器物有了对抗时间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灵魂。水生万物,万物亦归于水,清风明月,心境自然。古人说道: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那么,也可以这样说,世人若解瓷之道,不羡仙人做匠人。匠人就是具有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透过自己的手与心,将美感借着泥与火,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
有了匠人的禅心和匠心,才能制作出好的瓷器,而好的瓷器无论过了多少年,都是百看不厌的,因为从中可以体会到瓷器匠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情怀。
只要有持之以恒、不断勤奋地去做,才会精雕细琢,创造出精品。一代代的瓷器匠人一直在以工匠精神砥砺前行,潜心修行。而瓷器之美,正是由这一代代、一个个瓷器匠人点点滴滴的心血和情怀融入到瓷器之中日积月累而成的。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