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为了保障实践教学得以实施,还对其进行量化,并纳入到学分管理中,其中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金融学)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来推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对于应用型本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来满足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的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学生掌握专业实操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来得以实现。
一、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的意义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具有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金融从业人员,这些都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实现。
一是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中我们可以知道,应用型本科是需要培养贴近社会实际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应用型金融学本科毕业生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教学工作不可偏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得以实现。
二是实践教学是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必由之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也就是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是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参与到社会建设的优秀品质,并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能夠快速的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是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具有广泛性和立体性的特点,这些是培养学生创新力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实践能力,创新力就无从谈起,随着金融业的高速发展,金融业对于从业人员创新力的要求更是不断提升,创新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恰恰是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四是实践教学的更深层次还在于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修养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有效方式,使大学生更快的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金融是经济之本,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培养中,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必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必须完成本专业所要求的所有实践教学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
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一)课堂中实践教学
此类实践教学活动是在校内课堂上或校内实验室环境内,以理论解释和模拟演练为基础来进行的实践教学,其主要形式有“案例式教学”,这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结合授课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近期中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当下的时事往往是学生所了解并想迫切知道原因的;另一方面,运用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不足并对其进行弥补,提高学生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创新力,并且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也是日后学生工作中所需要提升的方面。“课程实验教学”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根据需要对课程组织一定学时的实验内容,教师设计好既定的实验项目和要求,运用实验室的硬件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金融交易,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等来测定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把握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堂外的实践教学
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是以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力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来得以实现:“金融模拟竞赛”,在校园内组织形式多样的金融模拟类竞赛,在学生范围内大力宣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模拟炒股、模拟外汇操作、模拟期货交易等,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使其对金融操作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力都有所锻炼和提升,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为学生们对外交流创造条件,增加学校的知名度,以及查找差距;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制定“投资与理财规划书”,让学生在遵循国家金融及投资方向等相关政策和法规,通过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金融类基础理论,模拟对企业、家庭或个人的投资与理财规划书,既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公文写作能力和提升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财工具的能力;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同学对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社会责任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学校或院系可邀请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及金融专家、学者等围绕某一金融问题举办讲座,这样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金融时事动态,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而且能接触到许多真实且有代表性的金融案例和数据,培养学生的金融兴趣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三)校外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比不可少的教育环节。校外实践教学是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现场认知实习”,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去感受金融职场氛围和环境,这种往往是在模拟环节中无法实现的,使学生从心理上更早的培养职业意识;“参观金融实务流程”,即由现场专业职场人员讲解并进行实务演示,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全面了解金融操作的基本流程;“专业技能训练”通过设立模拟银行或模拟证券公司等,或与金融企业合作设立代培基地,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例如银行柜台业务操作能力训练、保险业务操作能力训练,这种专业技能训练要根据教学需要和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四)社会调查
这是学生利用校园所学的知识如何加以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验方式,同学们利用寒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提出合理化建议,这种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进行前期锻炼。也是学生们进一步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
(五)毕业实习
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地锻炼,从事与职员一样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学校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检验;同时学生与教师的参与也能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利用教师的理论研究参与金融企业的课题研究和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提供理论支撑,使校企之间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和交流,也为日后的教学改革和知识的更新打下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参与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能,但在科研中往往学生参与较少或总是被动参与,因此高校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应结合课程内容要求和具体实际情况,选择优秀的、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尝试让其参与其中,这种实践过程比单纯的案例分析或者模拟操更具有现实感,对学生而言更加真实和具有价值意义,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理论功底,为日后的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基础。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和達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与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理论造诣和扎实的应用能力的师资力量,是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知识的更新和获得渠道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日新月异,金融对经济乃至世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并得到广泛重视的条件下,对金融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力,并能将这些传授给学生,因此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更多地增加实践经验,应广泛与金融机构、企业加强联系与沟通,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条件允许的话,通过校企合作和学校扶持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到金融机构锻炼;同时,学校应鼓励来自金融机构、企业等各类金融机构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来学校进行实践指导,聘任兼职教师也是改善学校师资力量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水平也直接体现了一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级金融人才的有力保障,因此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对于高校的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完备的、有序的、真实的实践场所,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内基地着重模拟职场的场景和流程,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以此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应本着目标具体化、环境职业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设立,使实践教学基地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贴近现实;校外基地是利用社会资源,把学生放到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会一个从业人员的感觉,通过职感的培养和真实的业务操作,使其知识、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以增强和提高,进而达到社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由于金融领域的特殊性质,往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学校积极进行多方面沟通与洽谈,努力构建互惠双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使金融机构和企业成为学校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也要发挥自身科研能力和培养教育优势,为金融机构和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和为职工进行培训,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制度建设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并严格按照制度运行,使教学得到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之后能够正常开展并保障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建立完善、多元和严谨的教学管理体系,并以强有力的运行机制来作为保障,把每一环节的实践教学工作都能落实到位。这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教学文件,并以此为依据来规范各种教学行为,指导教学活动,对未达到要求的教学行为起到约束;实践程序管理,为了完成实践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践内容,应对实践操作进行规范化、模块化,使教学更加合理、有序。建立激励机制,过去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为了适应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奖惩机制,例如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经费划拨等教学实务上向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和部门倾斜;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环节,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针对不同的实践阶段、形式和内容采取不同类型的考试形式,如在沿袭传统的笔试、模拟操作等常规考试形式外,还可以进行专题大作业、专题综合实践等综合型考试等多种创新形式的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齐美东.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措施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5):192-193.
[2]唐志武.地方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0(6):103-105.
[3]满雪东.浅谈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J].商业经济,2011(10):122-124.
[4]房红.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176-179.
[5]高蓉蓉.金融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应用性本科院校视角[J].科技创新导报,2013(8):158-15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G2012010248。
一、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的意义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具有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金融从业人员,这些都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实现。
一是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中我们可以知道,应用型本科是需要培养贴近社会实际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应用型金融学本科毕业生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教学工作不可偏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得以实现。
二是实践教学是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必由之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也就是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是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参与到社会建设的优秀品质,并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能夠快速的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是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具有广泛性和立体性的特点,这些是培养学生创新力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实践能力,创新力就无从谈起,随着金融业的高速发展,金融业对于从业人员创新力的要求更是不断提升,创新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恰恰是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四是实践教学的更深层次还在于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修养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有效方式,使大学生更快的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金融是经济之本,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培养中,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必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必须完成本专业所要求的所有实践教学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
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一)课堂中实践教学
此类实践教学活动是在校内课堂上或校内实验室环境内,以理论解释和模拟演练为基础来进行的实践教学,其主要形式有“案例式教学”,这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结合授课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近期中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当下的时事往往是学生所了解并想迫切知道原因的;另一方面,运用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不足并对其进行弥补,提高学生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创新力,并且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也是日后学生工作中所需要提升的方面。“课程实验教学”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根据需要对课程组织一定学时的实验内容,教师设计好既定的实验项目和要求,运用实验室的硬件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金融交易,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等来测定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把握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堂外的实践教学
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是以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力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来得以实现:“金融模拟竞赛”,在校园内组织形式多样的金融模拟类竞赛,在学生范围内大力宣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模拟炒股、模拟外汇操作、模拟期货交易等,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使其对金融操作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力都有所锻炼和提升,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为学生们对外交流创造条件,增加学校的知名度,以及查找差距;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制定“投资与理财规划书”,让学生在遵循国家金融及投资方向等相关政策和法规,通过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金融类基础理论,模拟对企业、家庭或个人的投资与理财规划书,既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公文写作能力和提升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财工具的能力;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同学对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社会责任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学校或院系可邀请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及金融专家、学者等围绕某一金融问题举办讲座,这样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金融时事动态,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而且能接触到许多真实且有代表性的金融案例和数据,培养学生的金融兴趣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三)校外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比不可少的教育环节。校外实践教学是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现场认知实习”,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去感受金融职场氛围和环境,这种往往是在模拟环节中无法实现的,使学生从心理上更早的培养职业意识;“参观金融实务流程”,即由现场专业职场人员讲解并进行实务演示,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全面了解金融操作的基本流程;“专业技能训练”通过设立模拟银行或模拟证券公司等,或与金融企业合作设立代培基地,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例如银行柜台业务操作能力训练、保险业务操作能力训练,这种专业技能训练要根据教学需要和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四)社会调查
这是学生利用校园所学的知识如何加以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验方式,同学们利用寒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提出合理化建议,这种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进行前期锻炼。也是学生们进一步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
(五)毕业实习
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地锻炼,从事与职员一样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学校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检验;同时学生与教师的参与也能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利用教师的理论研究参与金融企业的课题研究和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提供理论支撑,使校企之间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和交流,也为日后的教学改革和知识的更新打下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参与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能,但在科研中往往学生参与较少或总是被动参与,因此高校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应结合课程内容要求和具体实际情况,选择优秀的、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尝试让其参与其中,这种实践过程比单纯的案例分析或者模拟操更具有现实感,对学生而言更加真实和具有价值意义,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理论功底,为日后的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基础。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和達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与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理论造诣和扎实的应用能力的师资力量,是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知识的更新和获得渠道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日新月异,金融对经济乃至世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并得到广泛重视的条件下,对金融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力,并能将这些传授给学生,因此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更多地增加实践经验,应广泛与金融机构、企业加强联系与沟通,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条件允许的话,通过校企合作和学校扶持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到金融机构锻炼;同时,学校应鼓励来自金融机构、企业等各类金融机构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来学校进行实践指导,聘任兼职教师也是改善学校师资力量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水平也直接体现了一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级金融人才的有力保障,因此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对于高校的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完备的、有序的、真实的实践场所,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内基地着重模拟职场的场景和流程,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以此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应本着目标具体化、环境职业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设立,使实践教学基地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贴近现实;校外基地是利用社会资源,把学生放到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会一个从业人员的感觉,通过职感的培养和真实的业务操作,使其知识、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以增强和提高,进而达到社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由于金融领域的特殊性质,往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学校积极进行多方面沟通与洽谈,努力构建互惠双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使金融机构和企业成为学校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也要发挥自身科研能力和培养教育优势,为金融机构和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和为职工进行培训,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制度建设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并严格按照制度运行,使教学得到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之后能够正常开展并保障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建立完善、多元和严谨的教学管理体系,并以强有力的运行机制来作为保障,把每一环节的实践教学工作都能落实到位。这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教学文件,并以此为依据来规范各种教学行为,指导教学活动,对未达到要求的教学行为起到约束;实践程序管理,为了完成实践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践内容,应对实践操作进行规范化、模块化,使教学更加合理、有序。建立激励机制,过去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为了适应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奖惩机制,例如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经费划拨等教学实务上向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和部门倾斜;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环节,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针对不同的实践阶段、形式和内容采取不同类型的考试形式,如在沿袭传统的笔试、模拟操作等常规考试形式外,还可以进行专题大作业、专题综合实践等综合型考试等多种创新形式的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齐美东.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措施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5):192-193.
[2]唐志武.地方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0(6):103-105.
[3]满雪东.浅谈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J].商业经济,2011(10):122-124.
[4]房红.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176-179.
[5]高蓉蓉.金融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应用性本科院校视角[J].科技创新导报,2013(8):158-15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G20120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