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国的学校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后,学校体育教育也面临着变革,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改革,体育教育管理者工作方法面临着新的考验。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教育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134-02
一、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产品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与国际的逐渐接轨,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被人们逐步认识,学校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途径。在此背景之下,全民接受學校教育的愿望不断加强。学校教育的费用不再是家长担心的问题,而教育的质量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1999年,我国教育普及政策的实施,学校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期。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市场观念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学校教育受到了很大冲击。学校体育教育也随之受到影响,高素质师资的缺乏、先进设备的欠缺、场地的限制、经费的不足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学校的体育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转变要求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处在计划经济和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体制下,这种管理制度表现出了它积极的一面——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配置,同时集中力量培养了一批国家紧缺人才。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以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2001年11月10日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随之,我国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育由于统一的培养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不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抛弃。在这个特殊时期,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着整个社会。由于人们对教育缺乏统一的认识,造成了教育的片面性问题。随着国家裁军、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下岗”、失业等成为很多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了知识是“饭碗”的保障之一,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有效武器,没有知识也就无法生存。因此人们对学校的教育更加期待,也给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就包含着体育教育管理。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同时,就业市场要求我们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开拓精神、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从小学到大学,要有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发展,体育教学的管理者要全面考虑,制定高效的管理制度,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保持课余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以便使学生顺利完成各阶段学校的“体育”任务。
(二)学生的个体性给学校体育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全国各地学校的学生,因为有着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惯,且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造成了学生文化素质、身体特征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随之变化。随着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逐步提高。生存压力、竞争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理健康成为新时代学生所共有的问题。同时,由于他们多是家里的“独生子”,使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的抒发,不愿意人云亦云,很多事情上,都要求要有自主选择权,学习的内容已经告别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的年代了。
(三)学校规模效应要求寻找新的体育教学管理方法
首先,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学校建设规模的增加,相对活动场所的减少,加之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学生活动越来越少,身体能力全面下降,兴趣的偏好导致了体育教育及管理难度的增加。其次,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导致学生人数的巨大反差。名校人满为患,师生比例明显失衡,师资的缺乏、场地的限制,使老师只能抓“大家”而放“个体”,想要有工作深度,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名的学校学生数量骤减,教师课少或无课可上,面临被兼并的可能,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再次,教学管理面对新形势下的应变能力相对下降,不变的规章制度及死板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
三、对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体育教育为全面发展学校的职能提供前提条件
学校的职能主要包括:教育职能、培养职能、社会服务职能等,教育职能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培养职能是学校的核心职能,它既是国家获得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保障,又是学校不同于其他机构特殊性的一个具体表现;社会服务职能是教育职能和培养职能的终极目标,是学校对国家的一种义务,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全面地发展学校的职能,正确地处理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制度。学生成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成才的基础是好的身体。体育教育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学校体育管理应从实际出发。学生是发展中的社会个体,身心尚未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有依据地进行教育改革与探究,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新时代学生的学校体育管理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性的一步。
学校体育教育管理的落脚点在于服务。“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体育教育管理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找到他们自己需要的和喜欢的体育教学方法,实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师以独特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校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师的根本区别是心灵与肢体动作的交流引导,体育教师是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道德健康品质的重要塑造者。体育教师的开朗豁达,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及需求,这是在与学生交流与接触中感悟到的。同时,体育教师用独特的身体活动代替说教,用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病态。再次,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来表现,展示他所想展示的,抒发他所想抒发的。当他这样做了之后,我们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找到有效的对策。
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管理应摒弃教师必须按照大纲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必须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这种方法。体育教师不应该是严厉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而是教给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选择。教师的经验是学生学习并借鉴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对体育学习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无形之中养成了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从运动之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陶冶了情操。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对其他事情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体育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学生自我健身管理。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完善体育考核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要信任重视,给予尊重肯定,并且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体育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正是突出了以人为本、德育至重的教育方针,使学校体育工作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达到了体育教育健康终身的目的。
(三)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只体现了他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暴露了学生不均衡发展的后果。能力的健康发展是体育教育管理者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所在,这是一种综合素质平衡点的重要找寻。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明白体育学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与接受,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培养个性化的性格特征,使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体育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根据社会流行体育文化来制定,比如,拓展运动、体育俱乐部、各种运动协会等,并可以结合各阶段的学生运动会、全国的体育赛事乃至世界级的运动比赛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培养的目标就必须是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应多举办专题报告、讲座,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与专业体育院校合作开发第二学位、选修课等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并与其他专业学生增进交流,取长补短。
(四)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优化管理
现行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考评往往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这种制度缺点是没有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而实际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经历过程,学生各个时期的学习状况是不一样的,所以仅凭学期中或学期末的考核来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是不全面的。体育考试也是一样,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用统一的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学校体育管理和体育工作必须从学生个体这一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期初始到学期末的进步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表。体育教学管理者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目标的同时,应通过平时课程的过程式管理,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是发展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多维互动下,能够达到智和能的和谐统一,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结论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面临着制度变革、文化融合、规模效应、方法革新等带来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校的体育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对当代教育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终身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其次,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教学能力,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奖惩规则,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体育教育团队成为既有工作效率又能有成效地惠及学生学习的体育教育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司洪昌,万象.透支未来:大学大幅贷款背后的隐忧[J].教育与职业,2006(31).
[2]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晓芳,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8(28).
[4]陈双,任远金.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4).
[5]向京.新時期学校体育设施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教育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134-02
一、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产品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与国际的逐渐接轨,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被人们逐步认识,学校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途径。在此背景之下,全民接受學校教育的愿望不断加强。学校教育的费用不再是家长担心的问题,而教育的质量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1999年,我国教育普及政策的实施,学校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期。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市场观念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学校教育受到了很大冲击。学校体育教育也随之受到影响,高素质师资的缺乏、先进设备的欠缺、场地的限制、经费的不足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学校的体育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转变要求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处在计划经济和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体制下,这种管理制度表现出了它积极的一面——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配置,同时集中力量培养了一批国家紧缺人才。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以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2001年11月10日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随之,我国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育由于统一的培养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不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抛弃。在这个特殊时期,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着整个社会。由于人们对教育缺乏统一的认识,造成了教育的片面性问题。随着国家裁军、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下岗”、失业等成为很多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了知识是“饭碗”的保障之一,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有效武器,没有知识也就无法生存。因此人们对学校的教育更加期待,也给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就包含着体育教育管理。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同时,就业市场要求我们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开拓精神、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从小学到大学,要有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发展,体育教学的管理者要全面考虑,制定高效的管理制度,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保持课余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以便使学生顺利完成各阶段学校的“体育”任务。
(二)学生的个体性给学校体育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全国各地学校的学生,因为有着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惯,且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造成了学生文化素质、身体特征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随之变化。随着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逐步提高。生存压力、竞争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理健康成为新时代学生所共有的问题。同时,由于他们多是家里的“独生子”,使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的抒发,不愿意人云亦云,很多事情上,都要求要有自主选择权,学习的内容已经告别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的年代了。
(三)学校规模效应要求寻找新的体育教学管理方法
首先,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学校建设规模的增加,相对活动场所的减少,加之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学生活动越来越少,身体能力全面下降,兴趣的偏好导致了体育教育及管理难度的增加。其次,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导致学生人数的巨大反差。名校人满为患,师生比例明显失衡,师资的缺乏、场地的限制,使老师只能抓“大家”而放“个体”,想要有工作深度,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名的学校学生数量骤减,教师课少或无课可上,面临被兼并的可能,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再次,教学管理面对新形势下的应变能力相对下降,不变的规章制度及死板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
三、对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体育教育为全面发展学校的职能提供前提条件
学校的职能主要包括:教育职能、培养职能、社会服务职能等,教育职能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培养职能是学校的核心职能,它既是国家获得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保障,又是学校不同于其他机构特殊性的一个具体表现;社会服务职能是教育职能和培养职能的终极目标,是学校对国家的一种义务,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全面地发展学校的职能,正确地处理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制度。学生成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成才的基础是好的身体。体育教育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学校体育管理应从实际出发。学生是发展中的社会个体,身心尚未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有依据地进行教育改革与探究,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新时代学生的学校体育管理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性的一步。
学校体育教育管理的落脚点在于服务。“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体育教育管理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找到他们自己需要的和喜欢的体育教学方法,实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师以独特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校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师的根本区别是心灵与肢体动作的交流引导,体育教师是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道德健康品质的重要塑造者。体育教师的开朗豁达,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及需求,这是在与学生交流与接触中感悟到的。同时,体育教师用独特的身体活动代替说教,用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病态。再次,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来表现,展示他所想展示的,抒发他所想抒发的。当他这样做了之后,我们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找到有效的对策。
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管理应摒弃教师必须按照大纲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必须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这种方法。体育教师不应该是严厉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而是教给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选择。教师的经验是学生学习并借鉴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对体育学习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无形之中养成了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从运动之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陶冶了情操。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对其他事情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体育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学生自我健身管理。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完善体育考核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要信任重视,给予尊重肯定,并且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体育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正是突出了以人为本、德育至重的教育方针,使学校体育工作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达到了体育教育健康终身的目的。
(三)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只体现了他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暴露了学生不均衡发展的后果。能力的健康发展是体育教育管理者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所在,这是一种综合素质平衡点的重要找寻。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明白体育学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与接受,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培养个性化的性格特征,使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体育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根据社会流行体育文化来制定,比如,拓展运动、体育俱乐部、各种运动协会等,并可以结合各阶段的学生运动会、全国的体育赛事乃至世界级的运动比赛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培养的目标就必须是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应多举办专题报告、讲座,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与专业体育院校合作开发第二学位、选修课等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并与其他专业学生增进交流,取长补短。
(四)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优化管理
现行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考评往往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这种制度缺点是没有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而实际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经历过程,学生各个时期的学习状况是不一样的,所以仅凭学期中或学期末的考核来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是不全面的。体育考试也是一样,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用统一的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学校体育管理和体育工作必须从学生个体这一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期初始到学期末的进步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表。体育教学管理者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目标的同时,应通过平时课程的过程式管理,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是发展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多维互动下,能够达到智和能的和谐统一,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结论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面临着制度变革、文化融合、规模效应、方法革新等带来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校的体育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对当代教育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终身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其次,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教学能力,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奖惩规则,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体育教育团队成为既有工作效率又能有成效地惠及学生学习的体育教育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司洪昌,万象.透支未来:大学大幅贷款背后的隐忧[J].教育与职业,2006(31).
[2]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晓芳,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8(28).
[4]陈双,任远金.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4).
[5]向京.新時期学校体育设施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