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商业炒作、新闻误读等因素,科技流言依旧不断涌现。从食品安全到“神奇食物”的炒作,“吃”依然是2015年流言的一大主力军。在此,我们盘点2015年度科技流言,帮你解析真相。
1.“荔枝泡药水引起手足口病”
流言:现在的荔枝几乎都是用药水浸泡过的,吃后会引起发烧,还可能引发手足口病。
真相: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它和荔枝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通过泡荔枝的“药水”传播。荔枝是一种很难保鲜的水果,用杀菌剂等成分浸泡处理其实是合法且必要的。
2.“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流言: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真相:这里提到的科学家确实进行了实验,但实验结果能说明的只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如果不连续煎炸食物,生成的有害物质其实也没那么多。黄油和猪油的热稳定性确实更好,但只考虑这一个因素来选择就太片面了。吃太多的煎炸食品和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都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合理烹调,平衡膳食才最重要。
3.“草原软黄金黑枸杞保健效果极佳”
流言:野生黑枸杞富含花青素,它抗氧化、抗衰老、美容养颜、改善睡眠、预防癌症,还能增强免疫力……
真相:2015年,黑枸杞成了新的热门保健食品,野生黑枸杞甚至引来了数以千计的盗采者。黑枸杞确实富含花青素,但它的一系列“保健奇效”却全部来自脑补,别说临床科学依据,甚至连动物实验都没有。
4.“天津爆炸,毒物将影响北京”
流言:天津发生爆炸,在人们的忧虑和质疑中也滋生了不少流言。“氰化物使京津降雨变成剧毒”“污染物7小时吹到北京”等说法在社交网络上广泛流传。
真相:危险化学品爆炸带来的污染和人身伤害都非常值得警惕,但网络传闻中的说法存在很多失实之处。爆炸发生后,污染物扩散方向主要为东至东北方向。降雨可能给事故现场的处理带来麻烦,但远离现场的人无须担心因为淋雨而中毒。后续情况也表明,北京等地区并未受到天津爆炸污染物的影响。
5.“孕妇模式路由器保护健康”
流言:360路由器推出了“孕妇模式”,号称可以降低辐射强度,保护孕妇健康。
真相:包括Wi-Fi信号在内,日常生活中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提高。路由器“孕妇模式”的推出,实际上等于传播了“Wi-Fi信号有害”的错误信息,这一信息是通过传播谣言、煽动恐慌来制造需求。
6.“珍珠奶茶导致肠梗阻”
流言:记者亲试!奶茶里的“珍珠”在进肚后半小时仍难消化,CT照中的“珍珠”清晰可见。医生推测,“珍珠”很可能加入某种黏稠的高密度物质,不仅难消化,还易引发小肠梗阻。
真相:记者的亲身测试是将“珍珠”整吞下去进行的,而且CT照只隔了半个小时,这样的条件本来就不足以消化完全,其结果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奶茶里的“珍珠”是木薯淀粉制成的,对健康无害。特殊情况下,大量吞食“珍珠”有可能导致胃肠排空不畅,但只要细嚼慢咽就不必担心。
7.“掌上设备危害视力”
流言:某医院眼科中心3位医生用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显示:玩20分钟iPhone就会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iPad,泪膜破裂时间接近干眼症患者;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
真相:医院的医生表示,从未听说哪位同事进行过这样的“实验”。流言中的说法缺乏量化,如果真用3个孩子进行试验,也无法提供可靠的证据。
看书、看电子屏幕确实要注意休息,不过它们对视力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可怕。研究认为,每周读多久书、看多久电子屏幕并不会直接导致近视,真正与近视率增加的相关因素其实是户外活动与光照。
8.“草莓乙草胺超标7倍可致癌”
流言:有记者在北京随机购买了8份草莓做样品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超标了7倍多。乙草胺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致癌。
真相:这一检测结果存在不少疑点。原则上,覆膜种植的草莓几乎不使用除草剂,在草莓果实中检出如此大量的乙草胺残留,不能排除失误的可能。同时,流言中“乙草胺致癌”的说法也过于夸张,事实上,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NTP(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到可能的致癌物清单中。
9.“喂养婴儿需要无菌水”
流言:采用了世界顶尖无菌生产工艺生产的无菌瓶装水,参照了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规定,商业无菌、低钠淡矿化度,满足婴儿对饮用水的特别需求。
真相:商业无菌技术并不是什么高端技术。婴儿饮用水要注意卫生,但完全无菌喂养既无必要也无法做到,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其实也远无法与膳食相比。“婴儿水”更多是概念炒作,只要注意卫生,选择合格产品,婴儿的喝水问题并不必那么纠结。
10.“55度杯采用纳米级相变材料,具有神奇的控温效果”
流言:“喝水神器”55度杯使用了“纳米级传热材料”“相变金属”作为夹层材料,把热水放进去摇一摇就可以降温到55度,如果再加上凉水还能升温,效果十分神奇。
真相:在广告宣传中,55度杯被包装成了酷炫的高科技产品,而在人们拆开杯子一探究竟时,却大跌眼镜:填充在杯子夹层中的橙色浑浊液体并不是什么相变材料。据分析,它的真实成分是水、氯化钠和二氧化钛等。55度杯确实有一定降温效果,但其实在杯子夹层中加入自来水就足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了,它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
编辑/吕秀妍
1.“荔枝泡药水引起手足口病”
流言:现在的荔枝几乎都是用药水浸泡过的,吃后会引起发烧,还可能引发手足口病。
真相: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它和荔枝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通过泡荔枝的“药水”传播。荔枝是一种很难保鲜的水果,用杀菌剂等成分浸泡处理其实是合法且必要的。
2.“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流言: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真相:这里提到的科学家确实进行了实验,但实验结果能说明的只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如果不连续煎炸食物,生成的有害物质其实也没那么多。黄油和猪油的热稳定性确实更好,但只考虑这一个因素来选择就太片面了。吃太多的煎炸食品和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都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合理烹调,平衡膳食才最重要。
3.“草原软黄金黑枸杞保健效果极佳”
流言:野生黑枸杞富含花青素,它抗氧化、抗衰老、美容养颜、改善睡眠、预防癌症,还能增强免疫力……
真相:2015年,黑枸杞成了新的热门保健食品,野生黑枸杞甚至引来了数以千计的盗采者。黑枸杞确实富含花青素,但它的一系列“保健奇效”却全部来自脑补,别说临床科学依据,甚至连动物实验都没有。
4.“天津爆炸,毒物将影响北京”
流言:天津发生爆炸,在人们的忧虑和质疑中也滋生了不少流言。“氰化物使京津降雨变成剧毒”“污染物7小时吹到北京”等说法在社交网络上广泛流传。
真相:危险化学品爆炸带来的污染和人身伤害都非常值得警惕,但网络传闻中的说法存在很多失实之处。爆炸发生后,污染物扩散方向主要为东至东北方向。降雨可能给事故现场的处理带来麻烦,但远离现场的人无须担心因为淋雨而中毒。后续情况也表明,北京等地区并未受到天津爆炸污染物的影响。
5.“孕妇模式路由器保护健康”
流言:360路由器推出了“孕妇模式”,号称可以降低辐射强度,保护孕妇健康。
真相:包括Wi-Fi信号在内,日常生活中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提高。路由器“孕妇模式”的推出,实际上等于传播了“Wi-Fi信号有害”的错误信息,这一信息是通过传播谣言、煽动恐慌来制造需求。
6.“珍珠奶茶导致肠梗阻”
流言:记者亲试!奶茶里的“珍珠”在进肚后半小时仍难消化,CT照中的“珍珠”清晰可见。医生推测,“珍珠”很可能加入某种黏稠的高密度物质,不仅难消化,还易引发小肠梗阻。
真相:记者的亲身测试是将“珍珠”整吞下去进行的,而且CT照只隔了半个小时,这样的条件本来就不足以消化完全,其结果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奶茶里的“珍珠”是木薯淀粉制成的,对健康无害。特殊情况下,大量吞食“珍珠”有可能导致胃肠排空不畅,但只要细嚼慢咽就不必担心。
7.“掌上设备危害视力”
流言:某医院眼科中心3位医生用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显示:玩20分钟iPhone就会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iPad,泪膜破裂时间接近干眼症患者;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
真相:医院的医生表示,从未听说哪位同事进行过这样的“实验”。流言中的说法缺乏量化,如果真用3个孩子进行试验,也无法提供可靠的证据。
看书、看电子屏幕确实要注意休息,不过它们对视力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可怕。研究认为,每周读多久书、看多久电子屏幕并不会直接导致近视,真正与近视率增加的相关因素其实是户外活动与光照。
8.“草莓乙草胺超标7倍可致癌”
流言:有记者在北京随机购买了8份草莓做样品检测,结果发现草莓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最高残留量超标了7倍多。乙草胺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致癌。
真相:这一检测结果存在不少疑点。原则上,覆膜种植的草莓几乎不使用除草剂,在草莓果实中检出如此大量的乙草胺残留,不能排除失误的可能。同时,流言中“乙草胺致癌”的说法也过于夸张,事实上,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NTP(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到可能的致癌物清单中。
9.“喂养婴儿需要无菌水”
流言:采用了世界顶尖无菌生产工艺生产的无菌瓶装水,参照了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规定,商业无菌、低钠淡矿化度,满足婴儿对饮用水的特别需求。
真相:商业无菌技术并不是什么高端技术。婴儿饮用水要注意卫生,但完全无菌喂养既无必要也无法做到,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其实也远无法与膳食相比。“婴儿水”更多是概念炒作,只要注意卫生,选择合格产品,婴儿的喝水问题并不必那么纠结。
10.“55度杯采用纳米级相变材料,具有神奇的控温效果”
流言:“喝水神器”55度杯使用了“纳米级传热材料”“相变金属”作为夹层材料,把热水放进去摇一摇就可以降温到55度,如果再加上凉水还能升温,效果十分神奇。
真相:在广告宣传中,55度杯被包装成了酷炫的高科技产品,而在人们拆开杯子一探究竟时,却大跌眼镜:填充在杯子夹层中的橙色浑浊液体并不是什么相变材料。据分析,它的真实成分是水、氯化钠和二氧化钛等。55度杯确实有一定降温效果,但其实在杯子夹层中加入自来水就足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了,它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
编辑/吕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