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作为美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重共同感受而轻情感体验和个人感受的疏漏。新的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对于从人本出发,通过音乐欣赏的审美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情感体验是音乐艺术的本质要求,是审美心理的要求。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养成感知美的耳朵,就必须了解音乐对现实的反映和对感情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情感形态的丰富多变,纷繁复杂,使作为情感艺术表现的音乐作品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音乐以形象的感性方式抒发着作者曾经体验过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以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表达了人类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养成感知美的耳朵,既要了解和掌握作品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还要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加以认识。音乐家通过声音的节奏、旋律、和声及乐曲的变幻和低回咏叹进行表情和描绘,进而塑造艺术形象。音乐的描绘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对自然音调作逼真的模拟,如我国民乐中的《百鸟朝凤》以及欧洲古典歌剧中的喧叙调等。另一种是间接地由统觉和通感所构成的非定象描绘,它能够引起千万个不确定的联想,从而在欣赏者脑中形成许许多多变幻不定的视觉场面。要感知这种描绘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内容,其主要方式就是主体的情感体验。要训练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必须了解审美心理的养成规律。
就音乐欣赏而言,认识是音乐欣赏和审美的基础,情感体验是审美知识内化的动力,意志品质是音乐审美力进步的扶梯,行则是审美力养成后所表现出的创造力。音乐作为美的艺术,欣赏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是学生曲情感体验和作品表现的交融的过程,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被优秀作品的表现力所提升、拉高的过程。由此可见,情感体验是作家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理解力,并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力,就必须重视和强化其情感体验。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的由表及里的过程。教师作为审美活动的主导,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再现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更好地完成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听、唱、想、说是引导学生参与进行体验的主要手段。
1.听是音乐艺术的关键
“提问法”是调动学生体验的基础:在听前教师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个体体验中掌握听的技巧。“对比法”是体验的深入,倾听中关于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作品间进行,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节奏练习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再创造,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不同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甚至使生理产生变化。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在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节奏练习,使学生体会这些变化对人的情感的影响,进而初步掌握节奏在表达情感上的运用。
2.静思遐想
在欣賞中调动、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通过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蓝色多瑙河》等,让学生通过静思遐想的方式,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和想象,进而实现欣赏者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融与交流。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内心蕴含的激愤等因素都应该进行说明。同时还可以调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刺激调动他们的审美体验。如在《京剧欣赏》中运用京歌《唱脸谱》,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静思聆听,进而遐想。遐想之后把自己所体验到的,作品中所表达的,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加以表达,实现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升华。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的心理过程,而且与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是交替进行,相辅相成的。在螺旋式上升的审美实践中,不仅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掌握和提高,而且音乐美的形式和内涵滋润了心田,陶冶了情操,促使了审美教育效果的增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是过程、是方法,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手段,情感体验虽具有情感教育的性质,但最终还需升华为理性的觉悟。
一、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情感体验是音乐艺术的本质要求,是审美心理的要求。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养成感知美的耳朵,就必须了解音乐对现实的反映和对感情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情感形态的丰富多变,纷繁复杂,使作为情感艺术表现的音乐作品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音乐以形象的感性方式抒发着作者曾经体验过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以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表达了人类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养成感知美的耳朵,既要了解和掌握作品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还要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加以认识。音乐家通过声音的节奏、旋律、和声及乐曲的变幻和低回咏叹进行表情和描绘,进而塑造艺术形象。音乐的描绘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对自然音调作逼真的模拟,如我国民乐中的《百鸟朝凤》以及欧洲古典歌剧中的喧叙调等。另一种是间接地由统觉和通感所构成的非定象描绘,它能够引起千万个不确定的联想,从而在欣赏者脑中形成许许多多变幻不定的视觉场面。要感知这种描绘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内容,其主要方式就是主体的情感体验。要训练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必须了解审美心理的养成规律。
就音乐欣赏而言,认识是音乐欣赏和审美的基础,情感体验是审美知识内化的动力,意志品质是音乐审美力进步的扶梯,行则是审美力养成后所表现出的创造力。音乐作为美的艺术,欣赏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是学生曲情感体验和作品表现的交融的过程,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被优秀作品的表现力所提升、拉高的过程。由此可见,情感体验是作家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理解力,并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力,就必须重视和强化其情感体验。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的由表及里的过程。教师作为审美活动的主导,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再现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更好地完成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听、唱、想、说是引导学生参与进行体验的主要手段。
1.听是音乐艺术的关键
“提问法”是调动学生体验的基础:在听前教师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个体体验中掌握听的技巧。“对比法”是体验的深入,倾听中关于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作品间进行,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节奏练习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再创造,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不同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甚至使生理产生变化。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在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节奏练习,使学生体会这些变化对人的情感的影响,进而初步掌握节奏在表达情感上的运用。
2.静思遐想
在欣賞中调动、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通过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蓝色多瑙河》等,让学生通过静思遐想的方式,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和想象,进而实现欣赏者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融与交流。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内心蕴含的激愤等因素都应该进行说明。同时还可以调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刺激调动他们的审美体验。如在《京剧欣赏》中运用京歌《唱脸谱》,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静思聆听,进而遐想。遐想之后把自己所体验到的,作品中所表达的,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加以表达,实现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升华。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的心理过程,而且与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是交替进行,相辅相成的。在螺旋式上升的审美实践中,不仅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掌握和提高,而且音乐美的形式和内涵滋润了心田,陶冶了情操,促使了审美教育效果的增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是过程、是方法,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手段,情感体验虽具有情感教育的性质,但最终还需升华为理性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