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提到经济新闻,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宏观性、全局性的概念,而在笔者看来,经济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因此經济新闻应着眼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受众普遍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当前经济现象风云变幻,为读者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真相,是体现地方党报舆论引导水平,彰显地方党报媒体责任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地方党报,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经济新闻理应对本地的经济生活发挥引导的作用,更应该贴近民生,为百姓的生活服务。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新闻 民生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对经济形势的走向,宏观形势的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往来等等问题的报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让普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越发活跃、富足。因此,笔者认为,经济新闻的民生价值就体现在为普通百姓的生活服务,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地方党报承担着重大政策的宣传、重大举措的解读等事关民生的多方面新闻报道任务。地方党报要充分发挥党报作为政府喉舌所享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增加地方党报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又坚持党报的权威性、必读性,成为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地方党报的经济新闻往往蕴含着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涵,因此必须努力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必须要密切联系经济生活的实际,从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入手,选择报道主题和角度,增强贴近性、可读性、指导性。当下的受众群,对经济宏观政策、经济信息都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多是从自身相关的利益角度去认识与经济相关的信息。满足这些受众群的求知需要,也成为经济报道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的民生价值体现为从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选择报道主题,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就能更好地吸引受众关注的目光,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一、眼睛多向下看,彰显民生
《淮南日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多承担政府会议等政务性报道,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措施等第一手信息。如何把政府的声音用老百姓听得懂、易掌握的形式传达出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13年5月,淮南市政府为了给市民创造一个更优良的出行环境,决定将市里安全性不好的中巴车全部取缔。为了取得中巴车主以及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淮南日报》集中报道力量,推出消息《依法合规 疏堵结合 城乡一体 我市城市客运中巴车整顿工作全面启动》,对中巴车取缔的原因、目的、措施等进行一一解读。消息《公平公开 缜密操作 259台城市客运中巴车全部停运交车》,对取缔的现场进行还原,让受众了解真实的现场场景。评论《259台中巴车退市的背后》,评析中巴车顺利退市的原因。由于事情处理的快速、合理,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整个事件圆满结束,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淮南日报》的宣传报道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既能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出去,又能从百姓的利益角度出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二、紧跟发展形势,助力民生
伴随着城市大建设的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拆迁问题也是政府和百姓都普遍关注的焦点。怎样在不损害百姓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有效推进拆迁的速度,确保城市建设顺利展开,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淮南日报》敏锐地意识到此类报道的重要性,对拆迁情况的报道一直是经济报道的重头戏。特别是2013年7月,淮南市政府发出通知,决定集中整治违法建设。于是就有了《全市集中整治违法建设战役昨日正式打响》《坚决打赢集中整治违法建设攻坚战》《举市而为排难而进合力攻坚助力发展》等一系列的组合式报道,为这场战役摇旗呐喊,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为拆迁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报道的范围逐渐拓展,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让“零违建”成为一种常态》报道的是凤台经济开发区党员干部带头拆违,发动群众力量防违,建立长效机制控违,强力推动拆违控违工作,连续11个月没有违建现象发生的典型事迹。《旧城改造大拆迁破冰之行——看市第一人民医院棚户区改造怎样攻克“第一难题”》以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棚户区改造为例,细致刻画了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如何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满足群众需要,以点带面,体现政府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的立场。
三、专栏专题聚焦,关注民生
地方党报需要围绕党委政府在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及时反映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淮南日报》常常以专栏、专题的形式集中加以报道,多聚焦经济建设中百姓关注度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热点。
自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动员会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为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的一项影响广泛和意义深远的重要活动。淮南日报社组织采访部门成立了多个走基层小组,深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采访报道,并在报纸上开设《记者走基层》专栏,及时发表记者采写的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新闻。仅以2013年的部分报道为例,《服务工作到位 农民卖粮省心——我市夏粮收购掠影》,报道了记者在粮食收购现场的所见所闻,与农民直接对话,了解他们对政府夏粮收购的政策是否满意。同时,报道对夏粮收购站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舞活龙头强社惠农——市供销社致力转型发展见闻》诠释了市供销系统公司发展转型的理念。记者笔下记录了企业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改革,扭亏为盈的发展历程,并探寻了供销系统想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出困顿所具备的条件,为供销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众知识水平的提升,受众所要了解的也不仅仅是信息的本身,还有对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探寻。经济新闻不仅仅只关注事实本身,还要剖析事件所揭示的内涵,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于是,用百姓的视角去关注本地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人和事,是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贴近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落脚点。只有更多地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增加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可读性,体现民生价值,地方党报的经济新闻才能越来越得到受众的认可。
(作者单位:淮南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新闻 民生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对经济形势的走向,宏观形势的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往来等等问题的报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让普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越发活跃、富足。因此,笔者认为,经济新闻的民生价值就体现在为普通百姓的生活服务,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地方党报承担着重大政策的宣传、重大举措的解读等事关民生的多方面新闻报道任务。地方党报要充分发挥党报作为政府喉舌所享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增加地方党报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又坚持党报的权威性、必读性,成为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地方党报的经济新闻往往蕴含着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涵,因此必须努力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必须要密切联系经济生活的实际,从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入手,选择报道主题和角度,增强贴近性、可读性、指导性。当下的受众群,对经济宏观政策、经济信息都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多是从自身相关的利益角度去认识与经济相关的信息。满足这些受众群的求知需要,也成为经济报道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的民生价值体现为从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选择报道主题,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就能更好地吸引受众关注的目光,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一、眼睛多向下看,彰显民生
《淮南日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多承担政府会议等政务性报道,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措施等第一手信息。如何把政府的声音用老百姓听得懂、易掌握的形式传达出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13年5月,淮南市政府为了给市民创造一个更优良的出行环境,决定将市里安全性不好的中巴车全部取缔。为了取得中巴车主以及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淮南日报》集中报道力量,推出消息《依法合规 疏堵结合 城乡一体 我市城市客运中巴车整顿工作全面启动》,对中巴车取缔的原因、目的、措施等进行一一解读。消息《公平公开 缜密操作 259台城市客运中巴车全部停运交车》,对取缔的现场进行还原,让受众了解真实的现场场景。评论《259台中巴车退市的背后》,评析中巴车顺利退市的原因。由于事情处理的快速、合理,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整个事件圆满结束,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淮南日报》的宣传报道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既能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出去,又能从百姓的利益角度出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二、紧跟发展形势,助力民生
伴随着城市大建设的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拆迁问题也是政府和百姓都普遍关注的焦点。怎样在不损害百姓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有效推进拆迁的速度,确保城市建设顺利展开,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淮南日报》敏锐地意识到此类报道的重要性,对拆迁情况的报道一直是经济报道的重头戏。特别是2013年7月,淮南市政府发出通知,决定集中整治违法建设。于是就有了《全市集中整治违法建设战役昨日正式打响》《坚决打赢集中整治违法建设攻坚战》《举市而为排难而进合力攻坚助力发展》等一系列的组合式报道,为这场战役摇旗呐喊,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为拆迁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报道的范围逐渐拓展,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让“零违建”成为一种常态》报道的是凤台经济开发区党员干部带头拆违,发动群众力量防违,建立长效机制控违,强力推动拆违控违工作,连续11个月没有违建现象发生的典型事迹。《旧城改造大拆迁破冰之行——看市第一人民医院棚户区改造怎样攻克“第一难题”》以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棚户区改造为例,细致刻画了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如何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满足群众需要,以点带面,体现政府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的立场。
三、专栏专题聚焦,关注民生
地方党报需要围绕党委政府在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及时反映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淮南日报》常常以专栏、专题的形式集中加以报道,多聚焦经济建设中百姓关注度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热点。
自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动员会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为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的一项影响广泛和意义深远的重要活动。淮南日报社组织采访部门成立了多个走基层小组,深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采访报道,并在报纸上开设《记者走基层》专栏,及时发表记者采写的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新闻。仅以2013年的部分报道为例,《服务工作到位 农民卖粮省心——我市夏粮收购掠影》,报道了记者在粮食收购现场的所见所闻,与农民直接对话,了解他们对政府夏粮收购的政策是否满意。同时,报道对夏粮收购站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舞活龙头强社惠农——市供销社致力转型发展见闻》诠释了市供销系统公司发展转型的理念。记者笔下记录了企业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改革,扭亏为盈的发展历程,并探寻了供销系统想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出困顿所具备的条件,为供销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众知识水平的提升,受众所要了解的也不仅仅是信息的本身,还有对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探寻。经济新闻不仅仅只关注事实本身,还要剖析事件所揭示的内涵,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于是,用百姓的视角去关注本地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人和事,是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贴近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落脚点。只有更多地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增加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可读性,体现民生价值,地方党报的经济新闻才能越来越得到受众的认可。
(作者单位:淮南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