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当前师生交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培养和谐的师生交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情感参与、行为参与;采用科学的师生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促进认知参与两方面入手,提出了强中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学;师生交流;参与学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16-1
当前的师生交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过度关注结果,轻视过程。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考试压力、对成绩的追求、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都会使学生“用功读书”和“专心听课”。实际上,这种用功读书的动力来自于外部,而不是学生本身。在外在的压力下,甚至对数学感觉厌倦的学生,也会表现得努力学习数学,可是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兴趣却是与日剧减。
第二,过度关注知识技能,轻视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行为操练,包括大量习题练习,而对学生内在心理历程重视不够。不少数学教师往往把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课堂上最重要的要求,认为只要“用功”就是好学生,只要学生认真读书,成绩良好,教育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忽略了学生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减退熟视无睹。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成为浅层次的教与学的基本原因之一,导致一些学生完成了作业并通过了考试,但是没有形成人们所期待的真正的学习素质。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交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1.教师正确给自己定位,勇于承认错误。尊重学生,相信每个人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现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一次练习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之前有一节课上把一道题目讲错了,当时很是矛盾:改还是不改?改了,感觉丢脸;不改,对不起学生。其实按照学生的水平,他们自己是发现不了的,但是最后我还是决定在课堂上承认错误,改正做法,同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原本以为学生会笑话,却没有,事后学生反而更愿意和我接近了。
2.及时点明学生的优点,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巧妙的解法、独特的思维、精彩的解答等,甚至良好的个人品质也是我们挖掘的对象。一次上课,某学生A趴着睡觉,笔者就将其喊醒,并要求他擦黑板,谁知他却一口回绝,笔者始料未及,正不知该如何处理之时,另一位男生B自告奋勇,说“我来擦!”于是三下五除二擦完了黑板。之后我又开始上课,但是心情很是不平静。最后在快要下课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要特别感谢B同学。应该说刚才我很是尴尬,也很难受,真的不知该如何收场。B同学及时帮老师圆了场,这说明他能够理解别人的感觉、善于解决问题,是个善良同时非常机灵的学生。谢谢!”虽然B同学当时很有点不好意思,但后来我发现在我的课上,他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升。作为教师,我们的及时肯定和褒扬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促进良好关系的形成,势必引发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尊重学生心灵感受,特别保护后进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多鼓励、多激发后进生的潜能,切实帮助他们。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原本就不高,后进生就更是常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有“胆小畏缩型”、“冲动违纪型”、“袖手旁观型”、“思维盲动型”、“知识缺陷型”等。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教师有必要进行心理调适,追求和谐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创造展示机会,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看到自身的价值;要帮他们安排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二、采用科学的师生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促进认知参与
1.重视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针对中职学生情况,笔者力求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努力抓住每一次哪怕很细微的成功机会,逐步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故而笔者对每一次的练习、测试卷作了一个调整。一般的练习卷,只是在大题目下面留有空白,让学生数学过程。笔者的调整是:所有题目下面均有空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目的在于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同时增加一些提示,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延迟评价,让学生体会自身发展。淡化了考试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参照教育同仁的做法,笔者告诉学生,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答卷觉得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错误后,老师可以就第二次答卷加以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学生们很是欢迎,纷纷向同学请教,申请重新答卷。这样推迟判断,看似考试不严格,其实考试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如果稍作变化,可以让学生积极掌握知识,倒也不失为一种推广的方法。而且这样做,淡化了考试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3.针对具体问题评价,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辨析能力、反思习惯,尤其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有积极促动的作用。比如,笔者批改练习册时,常作这样的批注:“公式记忆准确,可惜计算有误”,“解题清晰,但是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严密”,“这样考虑问题有点钻牛角尖”。通过这样日常性的评语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转变一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态度,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辨析能力、反思习惯,尤其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有积极促动的作用。
4.让学生成为评价的执行者。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可以了解对方的优点,从中又可以反省自己应该改进的方面,又通过对方改进的方面来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准自己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教师在生活中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在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即使对于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多鼓励、多激发他的潜能,切实帮助他们。用爱心、幽默、负责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感到宽松、愉快、自由,必定会愿意参与学习活动。
关键词:中职教学;师生交流;参与学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16-1
当前的师生交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过度关注结果,轻视过程。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考试压力、对成绩的追求、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都会使学生“用功读书”和“专心听课”。实际上,这种用功读书的动力来自于外部,而不是学生本身。在外在的压力下,甚至对数学感觉厌倦的学生,也会表现得努力学习数学,可是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兴趣却是与日剧减。
第二,过度关注知识技能,轻视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行为操练,包括大量习题练习,而对学生内在心理历程重视不够。不少数学教师往往把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课堂上最重要的要求,认为只要“用功”就是好学生,只要学生认真读书,成绩良好,教育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忽略了学生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减退熟视无睹。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成为浅层次的教与学的基本原因之一,导致一些学生完成了作业并通过了考试,但是没有形成人们所期待的真正的学习素质。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交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1.教师正确给自己定位,勇于承认错误。尊重学生,相信每个人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现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一次练习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之前有一节课上把一道题目讲错了,当时很是矛盾:改还是不改?改了,感觉丢脸;不改,对不起学生。其实按照学生的水平,他们自己是发现不了的,但是最后我还是决定在课堂上承认错误,改正做法,同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原本以为学生会笑话,却没有,事后学生反而更愿意和我接近了。
2.及时点明学生的优点,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巧妙的解法、独特的思维、精彩的解答等,甚至良好的个人品质也是我们挖掘的对象。一次上课,某学生A趴着睡觉,笔者就将其喊醒,并要求他擦黑板,谁知他却一口回绝,笔者始料未及,正不知该如何处理之时,另一位男生B自告奋勇,说“我来擦!”于是三下五除二擦完了黑板。之后我又开始上课,但是心情很是不平静。最后在快要下课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要特别感谢B同学。应该说刚才我很是尴尬,也很难受,真的不知该如何收场。B同学及时帮老师圆了场,这说明他能够理解别人的感觉、善于解决问题,是个善良同时非常机灵的学生。谢谢!”虽然B同学当时很有点不好意思,但后来我发现在我的课上,他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升。作为教师,我们的及时肯定和褒扬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促进良好关系的形成,势必引发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尊重学生心灵感受,特别保护后进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多鼓励、多激发后进生的潜能,切实帮助他们。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原本就不高,后进生就更是常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有“胆小畏缩型”、“冲动违纪型”、“袖手旁观型”、“思维盲动型”、“知识缺陷型”等。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教师有必要进行心理调适,追求和谐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创造展示机会,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看到自身的价值;要帮他们安排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二、采用科学的师生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促进认知参与
1.重视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针对中职学生情况,笔者力求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努力抓住每一次哪怕很细微的成功机会,逐步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故而笔者对每一次的练习、测试卷作了一个调整。一般的练习卷,只是在大题目下面留有空白,让学生数学过程。笔者的调整是:所有题目下面均有空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目的在于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同时增加一些提示,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延迟评价,让学生体会自身发展。淡化了考试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参照教育同仁的做法,笔者告诉学生,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答卷觉得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错误后,老师可以就第二次答卷加以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学生们很是欢迎,纷纷向同学请教,申请重新答卷。这样推迟判断,看似考试不严格,其实考试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如果稍作变化,可以让学生积极掌握知识,倒也不失为一种推广的方法。而且这样做,淡化了考试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3.针对具体问题评价,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辨析能力、反思习惯,尤其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有积极促动的作用。比如,笔者批改练习册时,常作这样的批注:“公式记忆准确,可惜计算有误”,“解题清晰,但是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严密”,“这样考虑问题有点钻牛角尖”。通过这样日常性的评语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转变一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态度,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辨析能力、反思习惯,尤其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有积极促动的作用。
4.让学生成为评价的执行者。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可以了解对方的优点,从中又可以反省自己应该改进的方面,又通过对方改进的方面来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准自己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教师在生活中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在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即使对于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多鼓励、多激发他的潜能,切实帮助他们。用爱心、幽默、负责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感到宽松、愉快、自由,必定会愿意参与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