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了解我院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在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把冠心病患者治疗预后转归状况多元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分量化,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冠心病患者預后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对医院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项血糖、血脂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与健康正常对照组在血糖(GLU)、血甘油三酯 (TG)、血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遗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肥胖)、户外运动、血脂异常、规范治疗、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结论: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为医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Cox比例风险模型
冠心病是现在心内科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形式[1],同时也是目前评价心内科临床患者治疗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2]之一。冠心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如果不够科学规范,不仅大大影响疗程效果,也会延长其住院时间[3],并让病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及高额的住院费用。本文159例患者进行了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为医院减少或消除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在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9例,根据疾病分型,其中隐匿型心肌缺血有31例,心绞痛有72例,心肌梗死型有23 例,心力衰竭型有29 例,猝死有4例。患者病程在1~13岁,年龄范围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78±14.97岁。其中男性为99人,平均年龄为61.27±14.59岁;女性为60人,平均年龄为56.23±14.57岁。在我医院健康体检正常人中随机选取15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均检测各项血糖、血脂生化指标,两组人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冠心病患者年龄、性别、民族、疾病史、遗传史、病程、用药史、治疗史等。
1.3 诊断标准
依据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的[4]《冠心病诊断标准》判定。
1.4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应用多元Cox4.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冠心病患者基础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对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各生化指标的比较
冠心病组与健康正常对照组在血糖(GLU)、血甘油三酯 (TG)、血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为研究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首先把多元相关因素进行评分量化,具体量化方案可见表2。把可能相关因素带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后,表明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遗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肥胖)、户外运动、血脂异常、规范治疗以及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具体数据可见表3。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早已经证实冠心病和血脂异常有关[5]。冠心病患者容易血脂增高,其主要机制为三羧酸循环障碍引起脂质代谢异常,醛固酮等代谢产物增多,另外血症脂代谢异常者更易致血管内膜损伤,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也发现冠心病组与健康正常对照组在GLU、 TG、TC、HDL、LDL-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HDL水平低于健康人,而冠心病患者血LDL-C水平则低于健康人。
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治疗预后和转归效果的评价指标不仅要看其治疗结局的好坏,还要看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治疗相关影响因素除了与治疗措施相关外, 还通常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生活方式、病程长短、生化检测水平等多种因素相关。1972年英国统计学家Cox DR首先提出一种新的评价疾病预后转归的比例危险模型方法,该方法可以成功处理多个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的难题。
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医学领域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并且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于预测疾病治疗发生与转归、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药物疗效资料分析、评价医院感染干预效果等多个层面。本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此次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分析后,表明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遗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肥胖)、户外运动、血脂异常、规范治疗、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以上研究发现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所以针对这些方面加强临床治疗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74-302.
[2] 王仁键,李瑛春. 冠心病的常规药物治疗[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2(10):54-56.
[3] 韩嘉宁,吴海峰. 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3(12):93-94.
[4] 任青霞,王艳华. 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医药,2009,32(11):207-208.
[5] Scherer PE. Adipose tissue: from lipid storage compartment to endocrine organ [J]. Diabetes,2006, 55(6):1537-1545.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Cox比例风险模型
冠心病是现在心内科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形式[1],同时也是目前评价心内科临床患者治疗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2]之一。冠心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如果不够科学规范,不仅大大影响疗程效果,也会延长其住院时间[3],并让病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及高额的住院费用。本文159例患者进行了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为医院减少或消除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在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9例,根据疾病分型,其中隐匿型心肌缺血有31例,心绞痛有72例,心肌梗死型有23 例,心力衰竭型有29 例,猝死有4例。患者病程在1~13岁,年龄范围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78±14.97岁。其中男性为99人,平均年龄为61.27±14.59岁;女性为60人,平均年龄为56.23±14.57岁。在我医院健康体检正常人中随机选取15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均检测各项血糖、血脂生化指标,两组人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化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冠心病患者年龄、性别、民族、疾病史、遗传史、病程、用药史、治疗史等。
1.3 诊断标准
依据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的[4]《冠心病诊断标准》判定。
1.4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应用多元Cox4.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冠心病患者基础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对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各生化指标的比较
冠心病组与健康正常对照组在血糖(GLU)、血甘油三酯 (TG)、血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为研究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首先把多元相关因素进行评分量化,具体量化方案可见表2。把可能相关因素带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后,表明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遗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肥胖)、户外运动、血脂异常、规范治疗以及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具体数据可见表3。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早已经证实冠心病和血脂异常有关[5]。冠心病患者容易血脂增高,其主要机制为三羧酸循环障碍引起脂质代谢异常,醛固酮等代谢产物增多,另外血症脂代谢异常者更易致血管内膜损伤,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也发现冠心病组与健康正常对照组在GLU、 TG、TC、HDL、LDL-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HDL水平低于健康人,而冠心病患者血LDL-C水平则低于健康人。
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治疗预后和转归效果的评价指标不仅要看其治疗结局的好坏,还要看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治疗相关影响因素除了与治疗措施相关外, 还通常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生活方式、病程长短、生化检测水平等多种因素相关。1972年英国统计学家Cox DR首先提出一种新的评价疾病预后转归的比例危险模型方法,该方法可以成功处理多个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的难题。
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医学领域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并且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于预测疾病治疗发生与转归、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药物疗效资料分析、评价医院感染干预效果等多个层面。本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此次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分析后,表明冠心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遗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肥胖)、户外运动、血脂异常、规范治疗、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以上研究发现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所以针对这些方面加强临床治疗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74-302.
[2] 王仁键,李瑛春. 冠心病的常规药物治疗[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2(10):54-56.
[3] 韩嘉宁,吴海峰. 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3(12):93-94.
[4] 任青霞,王艳华. 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医药,2009,32(11):207-208.
[5] Scherer PE. Adipose tissue: from lipid storage compartment to endocrine organ [J]. Diabetes,2006, 55(6):1537-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