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动与探究”栏目的设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一大亮点,起到引领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实施时却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与探究”、落实课程标准和实现教材编写者目的等,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苏教版 化学1 活动与探究
教材作为课程理念的载体,有必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问题情境、科学探究活动方案设计、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实际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能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创设“活动与探究”栏目,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安排,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机会,渗透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并提供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乐于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1“活动与探究”栏目的设置
苏教版高中化学1中共设置了12个“活动与探究”栏目。我们认为,每个栏目除了承担化学具体知识内容的载体外,还蕴含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列表如下:
二、苏教版“活动与探究”栏目对教师的要求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只是提供师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范例,这种范例考虑到教材的可读性和一定的自学可能性,往往以比较直白、简洁的结论形式直接呈现在师生面前,从而消除了探究的问题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因此需要针对探究栏目的目的和真实意图,教师重新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搭起书本知识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实践桥梁。这就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更新传统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行为方式,尽最大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而把活动与探究行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总结及反思学习过程的能力,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进行“活动与探究”栏目教学时的实际问题探讨
1.教学内容多和课时不足的矛盾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实际情况是一般高一化学每班每周安排3个课时。由于化学1涉及的化学知识多,实验多,栏目多,即使不增加额外的互动与探究内容,仅仅让学生完成每一个“活动与探究”栏目,也会耗费一定的课时,造成其他栏目或者教学内容的压缩。
2.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时效性矛盾
班级学生层次水平差别大,有很多同学基本实验技能还很欠缺,表现在:不会试管震荡,试剂、药品用量随意取用,胶头滴管使用不正确;还有很多同学学习习惯很差,进入实验室就忙着去观察药品、仪器,不注意听教师讲解,做实验时一头雾水,差错百出。还有一些随意做实验,药品任意混加,却又很喜欢借机问老师问题。造成进行“活动与探究”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3.学生刨根问底式的提问和当前教学程度的矛盾
值得欣慰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高,问题意识也很强,往往能从教材的叙述中发现新问题,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有较高的追求,能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在学习教材P13“活动与探究”时提出“胶体为什么有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为什么能净水?”的问题。在学习教材P52“活动与探究”时提出“碳酸氢钠为酸式盐为什么也呈碱性?”等。这些问题提得都很好,教师如何回答才能让学生信服,又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值得思考。
4.“活动与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活动与探究”的设置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提出了必要的实验操作,给学生一定的支持性内容,方便学生提出实验探究方案的同时,有一些叙述同样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材P51“活动与探究”【实验2】学生就提出“为什么强调用浓盐酸?用稀盐酸会怎么样?”“是否所有的碱性溶液都具有去油污能力?”,教材P53“活动与探究”学生提出“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值得探究的内容在课堂上能否继续探究呢?也是教师在处理教材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四、“活动与探究”栏目的教材处理策略
虽然在实施“活动与探究”栏目时存在诸多困难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困难的地方其实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契机。面对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等提出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正是我们为学生终身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提出“培养、锻炼学生能力比单纯讲授知识更重要。”“花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直接灌输更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在探究上多花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等。如何解决在实施“活动与探究”中的问题呢?
策略1:明确目的,合理选择,大胆取舍
新课程理实施理念之一“利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教教材”。我们觉得对于能体现化学核心知识、学生的核心能力、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活动去探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花心思去改进。而对于一些重复的能力培养,操作技能训练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删减,因此我们对在实施“活动与探究”栏目时进行一定的变动。如P13胶体溶液区别、胶体净水,栏目的目的是交给学生方法,明白胶体的作用,因此改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而教材P19页的“观察与思考”涉及到的萃取与分液,隐含着为什么CCl4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酒精却不能的问题,因此我们改为“活动与探究”,提供CCl4和乙醇,让学生探究萃取剂的选择。作为典型的活泼金属“钠”能体现研究金属的科学方法,如果学生能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后面镁铝的学习都大有帮助,因此也可以改为教师引领下的探究学习,但要注意安全。而后镁的学习,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
策略2:结合重点、难点,适当变动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并根据学生学习时的具体困惑,也就是通过教师自定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对有些教材上给出实验方案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进行适当的变动,力图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化学学习和研究方法。P42氯水性质的探究重点在于让学生分析,新制氯水中有哪些成分?到底哪一种成分具有漂白作用?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探究的时效性,改为教师引领下的探究。P21几种离子的检验,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检验的方法和为什么要使用该试剂。因此,在“活动与探究”时适当地增加对【实验1】提供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NH4Cl、(NH4)2SO4固体,让学生体验不同浓度时,放出NH3的难易;并提出问题,实验室要制取少量NH3能否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实验2】【实验3】,结合教材P109附录Ⅱ,探究为什么要用到稀硝酸和稀盐酸。
策略3:抓住核心,重点落实
当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结合教材上核心知识,如:教材P51碳酸钠的性质;P52碳酸氢钠、碳酸钠区别;P75Fe2+和Fe3+转化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检验。下面是笔者在进行碳酸钠的知识教学时采取的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简要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引导:
①从物质类别上看,Na2CO3应属于盐,为什么却称它为碱呢?
②碳酸钠的热溶液有去污能力吗?
请用实验事实说明。(提供试剂药品:碳酸钠固体、酚酞溶液、pH试纸、沾有油污的铜片、蒸馏水)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现象交流、解释。
新的问题引导:
从化学反应的类型角度分析,碳酸钠可能发生的反应并用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提供试剂药品:C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BaCl2溶液、6mol·L-1HCl、6mol·L-1硫酸、醋酸)
学生分析,提出猜测、验证、总结。
五、小结
我们认为,学生活动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实现的,而是在学生不断地训练中磨炼出来的,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期望或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能达到教师的期望水平,而要有一个不断深化锻炼的过程。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的设置也是逐渐深入要求渐次提高,反复训练,最后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活动与探究栏目进行适当的变动,以适合学生的实际程度为出发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5版
3.刘红梅.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改造,课程·教材·教法[J].2003.(7):39~42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苏教版 化学1 活动与探究
教材作为课程理念的载体,有必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问题情境、科学探究活动方案设计、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实际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能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创设“活动与探究”栏目,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安排,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机会,渗透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并提供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乐于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1“活动与探究”栏目的设置
苏教版高中化学1中共设置了12个“活动与探究”栏目。我们认为,每个栏目除了承担化学具体知识内容的载体外,还蕴含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列表如下:
二、苏教版“活动与探究”栏目对教师的要求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只是提供师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范例,这种范例考虑到教材的可读性和一定的自学可能性,往往以比较直白、简洁的结论形式直接呈现在师生面前,从而消除了探究的问题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因此需要针对探究栏目的目的和真实意图,教师重新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搭起书本知识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实践桥梁。这就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更新传统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行为方式,尽最大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而把活动与探究行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总结及反思学习过程的能力,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进行“活动与探究”栏目教学时的实际问题探讨
1.教学内容多和课时不足的矛盾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实际情况是一般高一化学每班每周安排3个课时。由于化学1涉及的化学知识多,实验多,栏目多,即使不增加额外的互动与探究内容,仅仅让学生完成每一个“活动与探究”栏目,也会耗费一定的课时,造成其他栏目或者教学内容的压缩。
2.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时效性矛盾
班级学生层次水平差别大,有很多同学基本实验技能还很欠缺,表现在:不会试管震荡,试剂、药品用量随意取用,胶头滴管使用不正确;还有很多同学学习习惯很差,进入实验室就忙着去观察药品、仪器,不注意听教师讲解,做实验时一头雾水,差错百出。还有一些随意做实验,药品任意混加,却又很喜欢借机问老师问题。造成进行“活动与探究”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3.学生刨根问底式的提问和当前教学程度的矛盾
值得欣慰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高,问题意识也很强,往往能从教材的叙述中发现新问题,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有较高的追求,能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在学习教材P13“活动与探究”时提出“胶体为什么有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为什么能净水?”的问题。在学习教材P52“活动与探究”时提出“碳酸氢钠为酸式盐为什么也呈碱性?”等。这些问题提得都很好,教师如何回答才能让学生信服,又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值得思考。
4.“活动与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活动与探究”的设置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提出了必要的实验操作,给学生一定的支持性内容,方便学生提出实验探究方案的同时,有一些叙述同样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材P51“活动与探究”【实验2】学生就提出“为什么强调用浓盐酸?用稀盐酸会怎么样?”“是否所有的碱性溶液都具有去油污能力?”,教材P53“活动与探究”学生提出“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值得探究的内容在课堂上能否继续探究呢?也是教师在处理教材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四、“活动与探究”栏目的教材处理策略
虽然在实施“活动与探究”栏目时存在诸多困难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困难的地方其实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契机。面对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等提出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正是我们为学生终身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提出“培养、锻炼学生能力比单纯讲授知识更重要。”“花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直接灌输更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在探究上多花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等。如何解决在实施“活动与探究”中的问题呢?
策略1:明确目的,合理选择,大胆取舍
新课程理实施理念之一“利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教教材”。我们觉得对于能体现化学核心知识、学生的核心能力、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活动去探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花心思去改进。而对于一些重复的能力培养,操作技能训练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删减,因此我们对在实施“活动与探究”栏目时进行一定的变动。如P13胶体溶液区别、胶体净水,栏目的目的是交给学生方法,明白胶体的作用,因此改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而教材P19页的“观察与思考”涉及到的萃取与分液,隐含着为什么CCl4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酒精却不能的问题,因此我们改为“活动与探究”,提供CCl4和乙醇,让学生探究萃取剂的选择。作为典型的活泼金属“钠”能体现研究金属的科学方法,如果学生能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后面镁铝的学习都大有帮助,因此也可以改为教师引领下的探究学习,但要注意安全。而后镁的学习,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
策略2:结合重点、难点,适当变动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并根据学生学习时的具体困惑,也就是通过教师自定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对有些教材上给出实验方案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进行适当的变动,力图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化学学习和研究方法。P42氯水性质的探究重点在于让学生分析,新制氯水中有哪些成分?到底哪一种成分具有漂白作用?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探究的时效性,改为教师引领下的探究。P21几种离子的检验,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检验的方法和为什么要使用该试剂。因此,在“活动与探究”时适当地增加对【实验1】提供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NH4Cl、(NH4)2SO4固体,让学生体验不同浓度时,放出NH3的难易;并提出问题,实验室要制取少量NH3能否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实验2】【实验3】,结合教材P109附录Ⅱ,探究为什么要用到稀硝酸和稀盐酸。
策略3:抓住核心,重点落实
当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结合教材上核心知识,如:教材P51碳酸钠的性质;P52碳酸氢钠、碳酸钠区别;P75Fe2+和Fe3+转化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检验。下面是笔者在进行碳酸钠的知识教学时采取的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简要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引导:
①从物质类别上看,Na2CO3应属于盐,为什么却称它为碱呢?
②碳酸钠的热溶液有去污能力吗?
请用实验事实说明。(提供试剂药品:碳酸钠固体、酚酞溶液、pH试纸、沾有油污的铜片、蒸馏水)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现象交流、解释。
新的问题引导:
从化学反应的类型角度分析,碳酸钠可能发生的反应并用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提供试剂药品:C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BaCl2溶液、6mol·L-1HCl、6mol·L-1硫酸、醋酸)
学生分析,提出猜测、验证、总结。
五、小结
我们认为,学生活动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实现的,而是在学生不断地训练中磨炼出来的,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期望或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能达到教师的期望水平,而要有一个不断深化锻炼的过程。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的设置也是逐渐深入要求渐次提高,反复训练,最后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活动与探究栏目进行适当的变动,以适合学生的实际程度为出发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5版
3.刘红梅.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改造,课程·教材·教法[J].2003.(7):39~42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