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罩在估算脸上的面纱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被人所重视与强调的估算教学,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走出估算的误区
  1 对估算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试题难出,正误难判”例如:估算8×31,以前很多同学都得出8×31≈240、8×31≈310,而现在不少同学得出得结果8×31≈248。教师困惑了:是前面得数对,还是后面得数对,是越精确越好,还是越大概越好呢?有一些老师说是前面得数对,估算不是精确计算,有些老师说后面得数更好,估算越精确越好。到底怎样最好,我也困惑了。
  2 “先算后估”现状存在。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碰到估算题时先精确计算出结果,在对精确结果求出近似值。这种状况到目前仍然部分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估算速度慢于精算计算,估算能力不强造成的。
  3 估算方法“疑惑不已”。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及调查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估算而喜欢精确计算的原因是:精确计算答案唯一,方法也常常具有唯一性,而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具有多样性,学生在估算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对使用估算方法感到信心不足,疑惑不已。
  4 学生会估算而不会用估算。要求估算结果却用精确计算等,不会主动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这都是学生长期精于计算,估算意识相当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上都感到“不习惯”。
  二、估算的教学策略
  1 选好题目,提好问题,激发兴趣,体验学习必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选好题目,要提出好问题,提出有估计价值的问题,这对我们老师是个挑战。另外,只有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有了对估算价值这种体验以后,他的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对估算的兴趣才能提高。
  记得吴正宪老师在执教这节《估算》这节课时,她首先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有关估算的知识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估算。关于估算,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什么困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吴老师?
  生:为什么要估算呢?
  生:估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师:也就是估算到底有什么用?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估算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
  生:估算有方法吗?如果有的话,能把它们分类吗?
  当学生的“问题”还不“充分”时,吴老师又机智地借其他学生之口提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这么好的问题。北京有一个学生曾经向吴老师提过这样的问题:“吴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要估一估?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精确计算啊?”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
  2 正确处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善于分辨“大约”。估算教学的另一核心是如何处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即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将多种估算方法“一一呈现”?学生可否“想怎么估就怎么估”?我们的正确选择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多种估算方法进行“二次反思”。
  例如: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学生可能会想:
  (1)29×8≈240(元)240<250,够了。30
  ②29×8≈290(元)290>250,不够。10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不同后果,关键在于学生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的解释,如估成30—8与准确数接近,估成29×10比准确数大了2个29元。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和策略的选择。所以单纯告诉学生如何去估算: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出是整十、整百的数,再口算,这是不够的。
  3 掌握估算的策略与具体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教会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联系教材与生活实际掌握一些估算方法。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最常实用的估算策略主要有三种:简约、转换和补偿。
  所谓“简约”,是指学生在估算时先把数简化成比较简单的形式。例如:“396 210”,把396看作400,把210看作200,这样估算时只要想比较简单的形式“400 200”即可。所谓“转换”,是指学生在估算时把一种文体转换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例如,估算加法问题“501 498 489”,把加法问题转换为乘法问题:“500乘3是1500,所以答案差不多是1500左右”。所谓“补偿”,则是学生在进行简约或转换时,进行一些调整,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不足,使估算比较准确。
  在具体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具体的估算方法。
  1 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 依据生活经验估算。例如,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如果有学生算出:4 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3 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715 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是错误的。
  4 根据位数估算。例如:4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断商“28”是错的。
  5根据尾数估算。例如:1235—485—208=558,只需算一下个位:5—5=0,10—8=2,可以知道得数558是错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对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及时估算检查的习惯,每做完一道题目,可以先估计一下数值,然后与实际计算所得的答案比较,及时觉察出错误并加以更正。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渗透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认真分析估算教学内容,善于揣摩学习对象,真正提高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估算能力。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是这样子定义的: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我们教育中只重视智力的培养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还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它有8个评判标准:(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与助人。(5)智力正常。(6)能协调
期刊
期刊
足底筋膜炎是中医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病证.本研究通过总结刘军教授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此病的经验,旨在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阶梯化治疗在足底筋膜炎诊疗中的应用,同时为骨伤
高校人才队伍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精英人才,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全国实现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地方本科高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地方产业经济升级和
教育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把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必将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推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活动越来越被人们新重视,数学教学适当结合这方面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知识和经营意识。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谈谈数学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中的一些应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不可能脱离教学情景,单纯的去讲数学的概念及公式,这样的数学课堂将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和活力。数学课堂教学应精心创设引入情景,多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学生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认为数学知识的用处大了,这样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就高了。精心创设数学情景,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数学
一、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BOT项目运作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项目投融资及建设模式,主要应用在传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愈演愈烈,尤其在我
在初中阶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其责任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授知识的范围,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必须要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内部要相互关联,逐渐递进,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学习,而教师仅仅负有指导学生学习的责任。  一、多元化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多元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