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高专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同于本科院校,教学重心应由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职业技能的培养。英语不再是一门纯粹的学科,而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将其作为一个载体,来获得工作岗位上所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如何提高高职高专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这必须从根本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该文将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切身教学经历,谈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建议一、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教学的目标主体是学生,全方位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症结,因材施教是教师最根本的职责。走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上不够积极,甚至是懒惰,但在能力上,他们不比任何人差。特别是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些学生是有能力的,他们同样拥有着极强的上进心,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如何使他们的能力更多的发挥在学习上。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首要因素。
针对学生的这些显著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不仅重内容,也要重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推进内容的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针对性的实施分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近的若干小组,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带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各小组成员的总体成绩平均。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搭档,每次上课都按小组来安排座位,这样既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遇到好的句子和段落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翻译比赛、背诵比赛,让学生们借用李陽的“三最法”和“一口气法”疯狂地读背好句子,给他们带来学英语的热情,摆脱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还可以利用抢答、团队合作等的方式,加课堂平时分等手段,有意识地增加课堂互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的主角从教师转换到学生。通过此种方法,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呈现出争先恐后的精神风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高涨。
二、注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很多调查报告显示,诸多外企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对一些英语等级证书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证书硬性要求外,在同等条件下,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应聘者会优先录取。换句话说,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口语能力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一项指标。
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绝不是纯粹的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句型结构,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内涵建设。所谓加强内涵建设,也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学会多关注社会,学会去思考,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对一些社会现象和话题侃侃而谈,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这时候只是一种传递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了。反之,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对事物都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和多种经典句型结构,在使用完套话之后,又如何展开进一步的交流与交谈呢?很多学生都抱怨自己英语口语不好,不愿开口。到底是因为英语不好而开不了口,还是因为对事物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而开不了口呢?这是值得教师们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他们英语的交际能力,就成为了英语教学中提高口语能力所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例如,以《综合英语》为例,教师们应转变以往传统的以教文章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把重点放在这一单元所要讨论的话题上,首先让学生们课前收集大量与话题相关的信息,再在课堂上用精心设计好的若干循序渐进的问题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由首先能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再到层层深入问题,引发他们去深入思考,深化他们的思维,以此来提高思维和英语口语能力。简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展。
三、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育部16号文件的第四点提到高职高专教育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们去研究社会和实际的工作岗位到底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师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怎样把握好“知识够用为度”的尺度,怎样根据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去重新设计每门课程的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也是当下教师们在教学改革中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然而据调查,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指导教学,陷入了先有教材再有教学大纲的错误循环,使整个教学围绕教材而展开,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了。
其实,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材虽具大众性,但却不是为某个学校量身定做的,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作为高职的老师,应首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结合该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量身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教材作为参考用书,理清教学思路,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展开教学。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为社会所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为例,我们不能照本宣科,仅仅重视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们搭建完整的外贸业务架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方面英语的会话内容,就是因为在做外贸的哪个环节当中必须要用到哪方面内容。然后通过外贸的整个环节的内容来牵动每环节所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让学生们学习起来目的更加明确,真正达到“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要用到什就学什么”的目的。而不是按照书本按部就班,零散地学习各环节的内容。
再如,《秘书英语》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根据涉外秘书的岗位特点把该课程分为两大部分来教学,第一部分就是掌握秘书日常工作中的英文会话,如通过对接打电话,接待外宾,预定机票和房间,安排会议等各种场景的设置,分别让每小组的学生对每个会话场景进行自编自演,并鼓励创新,以此来提前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第二部分就是写各种英文信函,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通过用介绍信、邀请信、祝贺信、慰问信和感谢信等书信的方式来实现更好地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而不是为了学书信而写书信。
在信息高速化的复杂新形式下,每一位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压力,我们始终要以教育部16号文件为指导思想,在工作和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榜军,张佩生,齐明,刘庆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5):82-84.
[2]李艳芳.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5):36-38.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建议一、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教学的目标主体是学生,全方位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症结,因材施教是教师最根本的职责。走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上不够积极,甚至是懒惰,但在能力上,他们不比任何人差。特别是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些学生是有能力的,他们同样拥有着极强的上进心,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如何使他们的能力更多的发挥在学习上。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首要因素。
针对学生的这些显著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不仅重内容,也要重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推进内容的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针对性的实施分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近的若干小组,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带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各小组成员的总体成绩平均。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搭档,每次上课都按小组来安排座位,这样既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遇到好的句子和段落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翻译比赛、背诵比赛,让学生们借用李陽的“三最法”和“一口气法”疯狂地读背好句子,给他们带来学英语的热情,摆脱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还可以利用抢答、团队合作等的方式,加课堂平时分等手段,有意识地增加课堂互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的主角从教师转换到学生。通过此种方法,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呈现出争先恐后的精神风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高涨。
二、注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很多调查报告显示,诸多外企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对一些英语等级证书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证书硬性要求外,在同等条件下,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应聘者会优先录取。换句话说,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口语能力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一项指标。
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绝不是纯粹的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句型结构,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内涵建设。所谓加强内涵建设,也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学会多关注社会,学会去思考,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对一些社会现象和话题侃侃而谈,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这时候只是一种传递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了。反之,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对事物都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和多种经典句型结构,在使用完套话之后,又如何展开进一步的交流与交谈呢?很多学生都抱怨自己英语口语不好,不愿开口。到底是因为英语不好而开不了口,还是因为对事物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而开不了口呢?这是值得教师们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他们英语的交际能力,就成为了英语教学中提高口语能力所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例如,以《综合英语》为例,教师们应转变以往传统的以教文章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把重点放在这一单元所要讨论的话题上,首先让学生们课前收集大量与话题相关的信息,再在课堂上用精心设计好的若干循序渐进的问题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由首先能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再到层层深入问题,引发他们去深入思考,深化他们的思维,以此来提高思维和英语口语能力。简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展。
三、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育部16号文件的第四点提到高职高专教育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们去研究社会和实际的工作岗位到底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师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怎样把握好“知识够用为度”的尺度,怎样根据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去重新设计每门课程的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也是当下教师们在教学改革中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然而据调查,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指导教学,陷入了先有教材再有教学大纲的错误循环,使整个教学围绕教材而展开,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了。
其实,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材虽具大众性,但却不是为某个学校量身定做的,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作为高职的老师,应首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结合该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量身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教材作为参考用书,理清教学思路,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展开教学。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为社会所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为例,我们不能照本宣科,仅仅重视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们搭建完整的外贸业务架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方面英语的会话内容,就是因为在做外贸的哪个环节当中必须要用到哪方面内容。然后通过外贸的整个环节的内容来牵动每环节所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让学生们学习起来目的更加明确,真正达到“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要用到什就学什么”的目的。而不是按照书本按部就班,零散地学习各环节的内容。
再如,《秘书英语》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根据涉外秘书的岗位特点把该课程分为两大部分来教学,第一部分就是掌握秘书日常工作中的英文会话,如通过对接打电话,接待外宾,预定机票和房间,安排会议等各种场景的设置,分别让每小组的学生对每个会话场景进行自编自演,并鼓励创新,以此来提前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第二部分就是写各种英文信函,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通过用介绍信、邀请信、祝贺信、慰问信和感谢信等书信的方式来实现更好地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而不是为了学书信而写书信。
在信息高速化的复杂新形式下,每一位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压力,我们始终要以教育部16号文件为指导思想,在工作和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榜军,张佩生,齐明,刘庆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5):82-84.
[2]李艳芳.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