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条白沙枇杷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软条白沙枇杷叶斑病包括斑点病、灰斑病、角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软条白沙枇杷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条白沙枇杷;叶斑病;危害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7.3;S436.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181-01
  作者简介 邓德芳(1964-),男,浙江兰溪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生产、生态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 2010-05-10
  
  近几年浙江省兰溪市软条白沙枇杷种植发展很快。它是浙江品质最优良的鲜食品种,也是以优质而闻名于全国的著名品种,果实圆形或卵圆形,平均重30 g,果皮极薄,果肉乳白或黄白色,肉厚细软,汁多,味酸甜适中,鲜味浓,品质极佳[1]。立春节气以后,随着气温上升,软条白沙枇杷叶斑病有所发生。从近几年调查来看,兰溪市软条白沙枇杷叶斑病在3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底都是此病的迅速蔓延期。梅雨季节,在土地贫瘠、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生长较差的果园更易发病,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早且重。早春发生较重,严重影响枇杷的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系统调查了软条白沙枇杷叶斑病发生危害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药效试验提出防病对策。
  1发生危害特点
  叶斑病是枇杷的最主要病害,受其危害的植株轻则叶上出现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树势和产量,重则叶落枝枯。叶斑病包括斑点病、灰斑病、角斑病3种[2]。这3种病往往混合发生。
  1.1斑点病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开始为赤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中央变为灰黄色,外缘呈灰棕色或褐色。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轮生或散生的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据文献记载[3],斑点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其病原菌为枇杷叶点霉真菌(Phyllo-stictaeriobatryae Thuem.)。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其孔口突出于寄主表皮外。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病叶中越冬。
  1.2灰斑病
  又名轮斑病,除危害叶片外还危害果实,是叶斑病中发病较多的一种。叶片受害,初期病斑呈黄色圆点,2~4 mm,以后迅速扩大,连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中央呈灰白色或灰色,边缘具明显的黑色环带,多呈圆形,较规则,比斑点病的病斑大些。果实受害,初期产生紫褐色圆形斑点,发病很快,不久就凹陷,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散生的小黑点。其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eriobofolia Desm.)。分生孢子盘初时埋于寄主表皮内,后来突出于寄主表皮外露。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叶中或病果的残体上越冬[3]。
  1.3角斑病
  主要危害枇杷叶片。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以叶脉为界,呈不规则多角形,逐渐扩大,周围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赤褐色稍褪色,以后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其病原菌为枇杷尾孢霉真菌(Cercosporaeriobotryae(Enjoji)Sawada)。病原菌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由部分菌丝体集结在寄主表皮下,形成菌丝块。病菌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3]。
  2防治对策
  2.1严格选地,加强检疫
  建园时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便利的园地,避免在冻害严重或冻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建园,并且远离“三废”污染源。风多、风大地区的果园要设置防风林,以减少风害,严禁带病虫的接穗及苗木入园。
  2.2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科学施肥。根据本地土壤磷过剩、缺钾、少氮的情况,重施钾肥,适施氮肥,少施磷肥,增施有机肥,适施微量元素(如硼砂等)。施足春季萌芽肥、促梢肥、保花防冻肥和果实发育肥,重视根外追肥。夏季及时施落果采后肥等。二是合理挂果负载。三是注意排水,夏秋干旱季节及时灌水或覆草抗旱。四是改良土壤,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五是加强虫害防治,减少虫害伤口。
  2.3做好冬季清园
  清除杂草和落叶,疏除过密枝、光腿枝,回缩和短剪,特别是除病果、病梢枝叶、虫卵枝,并把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集中销毁。减少病原菌是减轻发病的重要手段。合理培养树冠,使枝干不受强光照射。
  2.4药物防治
  在春夏秋各次枝梢萌发抽生展叶期,喷药保护,每隔15 d喷1次[4]。药剂可选用2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主要成分为丙森锌),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5%枯病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以上药物交替使用,效果较佳。
  3参考文献
  [1] 林顺权.枇杷精细管理十二个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 江国良,林莉萍.枇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3] 王立宏,许渭根.枇杷病虫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朱裕忠.白沙枇杷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0(1):54-55.
其他文献
阐述了贝母/春玉米—夏阳菜种植模式,介绍了该模式下贝母、春玉米、夏阳莱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为释疑对化学农药破坏土壤碳氮平衡的忧虑,在种植生菜的红壤土保护地,喷施不同浓度及不同频次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并分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杞。结果表明:按常规量喷施高
采用萨福克、特克赛尔、道赛特作为种公羊,以当地土种母羊哈萨克羊作为生产母羊进行杂交试验,同时将当地土种母羊哈萨克羊与当地土种阿勒泰公羊配种作为对照,比较杂交后代6月
摘要 栎类是秦巴山区广大林农生产木耳、香菇的传统原料树种,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汉中市耳菇基地建设更好地发展,从佛坪县大量栎类次生林的更新改造入手,提出了低产、低效林判定特点和更新改造技术,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估算。  关键词 栎类;木耳香菇;更新改造;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5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89-01  栎类又叫青冈,是
基于保密通信、组网通信的考虑,提出将差分跳频技术应用于水声通信并给出了系统模型,可以克服传统跳频通信的数据率不高和同步困难等不足。从CHESS电台G函数产生的跳频图案的缺点出发,利用混沌序列构建出新的G函数,将混沌序列按照一定的方法分割,再将数据信息调制在随机序列上用以产生跳频号,对新旧G函数产生的跳频图案进行了性能检验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的G函数产生的跳频序列有良好的均匀性、随机性,应用于水
针对电站仿真机评分系统评价维度多,并且维度间具有强的耦合性,导致不易实现图形化模块封装的问题,依据大系统建模理论,提出一种电站仿真机评分系统的解耦模型。模型利用条件序列的概念实现了参数与设备的解耦、设备与设备的解耦、评价指标与参数及设备的解耦、工况与参数及设备的解耦,并利用解耦后的层次模型构建了评分系统的核心算法模块。解耦后的评分系统模块数目少,且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评分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
通过雷达图像优化,能提供高质量源图像。针对传统的软阈值搜索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图像本身的分布特点,容易造成各子带去噪的不平衡,从而影响SAR图像重建的问题,为了进行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最优阈值确定算法,结合经典的线性规划理论,把最优阈值搜索问题抽象为线性规划问题,再利用简单的图解法求出对不同分解层的小波系数进行最优阈值确定,保证了不同应用背景下的阈值选取的最优性,从而获得了更好的相干斑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针对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的教学目的,总结出适合于研究生真空冶金课程教学的方法及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介绍了迭部县种植业生产现状、发展目标及产业化布局,并提出发展种植业的对策,以期为迭部县种植业规划提供参考。
研究景物图像特征提取,光照环境因素变化时,室外场景光学成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景物特征复杂,严重影响了景物识别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斯模型与区域生长相结合的景物识别算法。先提取图像区域的底层视觉特征以及空间位置特征,并通过高斯分布为每类景物建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测试图像中区域属于每一类景物的概率,把概率值较大的区域加入到模型中,更新模型参数,最后,把概率值较大的区域作为种子点进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