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教书和育人两个角度探讨了解中职学生的必要性。只要了解中职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发掘他们的长处,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成长;也只有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国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不知人之所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教育的中心是教书育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如此,才能知道学生的优势弱项,了解他们学习的风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把书教好。对于中职教育而言,育人更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不可否认,中职生比普通中学生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有更多的问题,他们让老师家长头痛不已,而实际上,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每一个学生原本都是向上的,都是可爱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出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失当。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就绝不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习得知识和技能,更谈不上让他们获得心灵的成长、智慧的提升了。
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并不容易,特别对于初次进入中职教育领域的新教师,我们和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智力特点、生活背景、个性特征。从多元智能角度分析,中职教师和学生的智能强项往往不尽相同,教师多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发达的人,而这两种智力正是很多中职学生的弱项;很多教师都是小学、中学、大学一路顺利发展,体会不到中职生作为普通中学里的所谓“差生”所经历的挫折与痛苦,更加体会不到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家庭究竟对他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同时,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教育对象,这就使得对学生的了解面临着实现的困难。而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并无了解学生的意愿,有的教师常常抱怨自己没有时间,抱怨学生无心听课,抱怨学生朽木难雕,等等;很少思考我们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让我们暂时停止抱怨,看看在了解中职学生这一问题上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了解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因为了解,所以理解。让我们看一下,是什么造成了让很多老师头疼的中职学生。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不幸的是,很多中职学生都是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他们或是从小受到过多的溺爱,自我中心,不懂得与人相处;或是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放任自流,缺乏关爱,从而孤僻封闭;或是由于父母离婚心灵上备受伤害,出现两种心里极端,要么是自卑、嫉妒心强,要么性格暴躁易激惹。其次,学校教育的偏颇。现代教育的评价制度使得中小学阶段“应试”和“升学率”成了教育的关键词,以分数论成败让很多成绩不理想但其他方面很优秀的孩子也被划归“差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以致“破罐破摔”,从此沉沦。中职生往往都是这种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他们在进入职校以前已经备受鄙视,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再者,社会因素对处于可塑性强、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们也有很大影响。缺少建管的网吧让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深陷其中,宣扬色情、凶杀、名利等的影视作品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孩子們带着很多问题走入了中职学校的大门,作为教师,让我们先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爱、宽容、尊重。
二、了解中职学生的长处
中职生有很多问题,但也有很多优点长处,但在普通教育以学习成绩衡量一切的标准之下,他们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打击、挫折、失败,丧失了自信心,迷失了方向。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或多或少有些性格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全,要么自卑自弃,要么偏激叛逆。在内心深处,有些学生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更是一片渺茫。所以,对于中职教师而言,了解学生更意味着要充分发掘他们的优点和强项,并加以发扬光大,让他们重新正确认识自己,找准发展的方向,获得奋斗的动力。
一般而言,中职生比较好动,喜欢感性思维,擅长动手,如喜欢下棋、游泳、田径比赛、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绘画、唱歌、做游戏、操作电脑等等。在这些方面,中职生的自信心比较强,这对他们学习职业类课程很有利。从个性上说,他们身上也蕴含了可贵的潜质——率真和勇气.他们敢做敢当,少顾忌得失;肯承认错误,不矜持虚伪;不惧怕失败,能探究冒险;讲友情义气,有团队精神。只要我们对他们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他们也会做出令我们感到惊喜的事情。中职生身上于很多优点,他们并不缺乏智慧与活力,我们做教师的要有一双慧眼,去努力发现,用爱心去灌溉,他们定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三、教学,以了解学生为前提
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做好育人的工作;对于教学而言,了解学生意味着在教学设计中要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重点不是教学的内容,而是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即:学生的特点是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理解,才能把学生教会?
概况起来,中职学生的学习通常有以下特点:首先,学习基础较差。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在学生只能中展开,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影响后续的学就业。其次,学习目标模糊。中职学生基本是普通中学落榜的学生,选择中职实为无奈的选择,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思维活跃,但自制力弱。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正是思维活跃,精力的时期,和普通中学生比起来动手能力更强,但是坚持的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地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最后,中职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成为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目前,职业教育界逐渐推广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正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所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其基本由于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这一教学方法正是建立在对学生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每一位中职教师认真学习。
综上所述,无论“教书”还是“育人”,其前提是对学生充分的了解,唯有了解学生才能了解他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发挥教师的影响力,帮助他们成长,协助他们成才。
关键词:中职生;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国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不知人之所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教育的中心是教书育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如此,才能知道学生的优势弱项,了解他们学习的风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把书教好。对于中职教育而言,育人更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不可否认,中职生比普通中学生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有更多的问题,他们让老师家长头痛不已,而实际上,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每一个学生原本都是向上的,都是可爱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出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失当。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就绝不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习得知识和技能,更谈不上让他们获得心灵的成长、智慧的提升了。
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并不容易,特别对于初次进入中职教育领域的新教师,我们和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智力特点、生活背景、个性特征。从多元智能角度分析,中职教师和学生的智能强项往往不尽相同,教师多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发达的人,而这两种智力正是很多中职学生的弱项;很多教师都是小学、中学、大学一路顺利发展,体会不到中职生作为普通中学里的所谓“差生”所经历的挫折与痛苦,更加体会不到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家庭究竟对他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同时,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教育对象,这就使得对学生的了解面临着实现的困难。而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并无了解学生的意愿,有的教师常常抱怨自己没有时间,抱怨学生无心听课,抱怨学生朽木难雕,等等;很少思考我们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让我们暂时停止抱怨,看看在了解中职学生这一问题上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了解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因为了解,所以理解。让我们看一下,是什么造成了让很多老师头疼的中职学生。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不幸的是,很多中职学生都是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他们或是从小受到过多的溺爱,自我中心,不懂得与人相处;或是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放任自流,缺乏关爱,从而孤僻封闭;或是由于父母离婚心灵上备受伤害,出现两种心里极端,要么是自卑、嫉妒心强,要么性格暴躁易激惹。其次,学校教育的偏颇。现代教育的评价制度使得中小学阶段“应试”和“升学率”成了教育的关键词,以分数论成败让很多成绩不理想但其他方面很优秀的孩子也被划归“差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以致“破罐破摔”,从此沉沦。中职生往往都是这种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他们在进入职校以前已经备受鄙视,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再者,社会因素对处于可塑性强、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们也有很大影响。缺少建管的网吧让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深陷其中,宣扬色情、凶杀、名利等的影视作品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孩子們带着很多问题走入了中职学校的大门,作为教师,让我们先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爱、宽容、尊重。
二、了解中职学生的长处
中职生有很多问题,但也有很多优点长处,但在普通教育以学习成绩衡量一切的标准之下,他们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打击、挫折、失败,丧失了自信心,迷失了方向。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或多或少有些性格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全,要么自卑自弃,要么偏激叛逆。在内心深处,有些学生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更是一片渺茫。所以,对于中职教师而言,了解学生更意味着要充分发掘他们的优点和强项,并加以发扬光大,让他们重新正确认识自己,找准发展的方向,获得奋斗的动力。
一般而言,中职生比较好动,喜欢感性思维,擅长动手,如喜欢下棋、游泳、田径比赛、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绘画、唱歌、做游戏、操作电脑等等。在这些方面,中职生的自信心比较强,这对他们学习职业类课程很有利。从个性上说,他们身上也蕴含了可贵的潜质——率真和勇气.他们敢做敢当,少顾忌得失;肯承认错误,不矜持虚伪;不惧怕失败,能探究冒险;讲友情义气,有团队精神。只要我们对他们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他们也会做出令我们感到惊喜的事情。中职生身上于很多优点,他们并不缺乏智慧与活力,我们做教师的要有一双慧眼,去努力发现,用爱心去灌溉,他们定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三、教学,以了解学生为前提
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做好育人的工作;对于教学而言,了解学生意味着在教学设计中要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重点不是教学的内容,而是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即:学生的特点是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理解,才能把学生教会?
概况起来,中职学生的学习通常有以下特点:首先,学习基础较差。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在学生只能中展开,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影响后续的学就业。其次,学习目标模糊。中职学生基本是普通中学落榜的学生,选择中职实为无奈的选择,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思维活跃,但自制力弱。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正是思维活跃,精力的时期,和普通中学生比起来动手能力更强,但是坚持的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地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最后,中职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成为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目前,职业教育界逐渐推广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正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所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其基本由于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这一教学方法正是建立在对学生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每一位中职教师认真学习。
综上所述,无论“教书”还是“育人”,其前提是对学生充分的了解,唯有了解学生才能了解他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发挥教师的影响力,帮助他们成长,协助他们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