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思维、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化特点决定了班级管理要避免单一、机械的方法,而要懂得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贴心人”,而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经常地深入学生的内心,想学生之所想。文章在对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学生的贴心人提出一些建议,以深化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班级 管理 学生 心理
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任务。常态化的班级管理不仅是保障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情感培育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而学生差异化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使得班级管理对于管理方法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管理者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才能够使学生对管理活动产生高度的遵从感,进而服务管理。实践表明,班级管理者通过深入学生的内心,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管理者要乐做和会做学生的贴心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乐做学生贴心人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乐做学生贴心人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是班级管理者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其二则是管理者通过学习、创新等方式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会借助相应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乐做学生贴心人的前一层含义主要对应于班级管理者的主观意愿,即“乐意”做学生的贴心人,而后者则指班级管理者在思想和行为上“会”做学生的贴心人。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不仅要具有积极走入学生内心的意愿,同时也要有走入学生内心的“本领”。
2.如何做学生的贴心人
通过对乐做学生贴心人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成为学生贴心人既是适应小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必然选择。但要想成为學生真正的贴心人,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注重策略和方法的使用。
2.1转变管理思想
目前多数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范围内,将管学生理解为“管孩子”,即只要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犯明显的错误就可以,而并没有将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作为指导自己管理行为的重要思想,而这进一步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和行为,导致其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班级管理者要通过学习和经验总结来把握自己管理思想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通过学习或者与其他管理者沟通交流等方式来转变自己的思想,明确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与走进学生内心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指导自己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发展。
2.2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素质逐步提升的基础阶段,其心理情况受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影响较为直接,并且学生的心理情况会较为直接地通过行为或者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管理者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帮助其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的苦恼。例如,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学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心不在焉,那么就可以判定其内心可能会存在影响比较大的问题,这是管理者就需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造成学生此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其能够摆脱困扰。当然,在情感交流过程中,管理者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家长掌握的信息进行互换,以此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其心理问题,使学生快乐地成长。
2.3重视换位思考
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学生心理轨迹,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管理实践表明,学生内心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将一些坏的想法扩散到行为表现方面,从而造成学生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因此,管理者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控制学生内心的不健康因素,避免其扩大化,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学生的表现来推测学生内心是否存在因为家庭、学习等方法原因而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2.4努力给予学生帮助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内学习和成长,因此,在发现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时,管理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调查掌握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集中所有力量帮助学生加以解决,确保学生尽快恢复阳光心理。一方面,对于学生无法独自加以解决的问题,管理者要联合学校和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其能够尽快摆脱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应对的困难,管理者要多给予学生心理上的鼓励,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加以应对,并在问题解决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扬或奖励,强化其内心对自我的认同感。
【结 语】
班级管理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优化、提升的过程。学生差异化的特点使得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因此,班级管理者要乐于和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当然,成为学生“贴心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管理者通过思想转变和行为创新来加以有效实现,这也是平时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萍.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
【2】王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简【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思维、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化特点决定了班级管理要避免单一、机械的方法,而要懂得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贴心人”,而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经常地深入学生的内心,想学生之所想。文章在对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学生的贴心人提出一些建议,以深化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班级 管理 学生 心理
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任务。常态化的班级管理不仅是保障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情感培育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而学生差异化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使得班级管理对于管理方法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管理者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才能够使学生对管理活动产生高度的遵从感,进而服务管理。实践表明,班级管理者通过深入学生的内心,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管理者要乐做和会做学生的贴心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乐做学生贴心人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乐做学生贴心人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是班级管理者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其二则是管理者通过学习、创新等方式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会借助相应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乐做学生贴心人的前一层含义主要对应于班级管理者的主观意愿,即“乐意”做学生的贴心人,而后者则指班级管理者在思想和行为上“会”做学生的贴心人。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不仅要具有积极走入学生内心的意愿,同时也要有走入学生内心的“本领”。
2.如何做学生的贴心人
通过对乐做学生贴心人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成为学生贴心人既是适应小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必然选择。但要想成为學生真正的贴心人,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注重策略和方法的使用。
2.1转变管理思想
目前多数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范围内,将管学生理解为“管孩子”,即只要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犯明显的错误就可以,而并没有将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作为指导自己管理行为的重要思想,而这进一步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和行为,导致其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班级管理者要通过学习和经验总结来把握自己管理思想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通过学习或者与其他管理者沟通交流等方式来转变自己的思想,明确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与走进学生内心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指导自己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发展。
2.2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素质逐步提升的基础阶段,其心理情况受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影响较为直接,并且学生的心理情况会较为直接地通过行为或者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管理者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帮助其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的苦恼。例如,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学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心不在焉,那么就可以判定其内心可能会存在影响比较大的问题,这是管理者就需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造成学生此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其能够摆脱困扰。当然,在情感交流过程中,管理者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家长掌握的信息进行互换,以此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其心理问题,使学生快乐地成长。
2.3重视换位思考
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学生心理轨迹,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管理实践表明,学生内心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将一些坏的想法扩散到行为表现方面,从而造成学生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因此,管理者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控制学生内心的不健康因素,避免其扩大化,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学生的表现来推测学生内心是否存在因为家庭、学习等方法原因而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2.4努力给予学生帮助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内学习和成长,因此,在发现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时,管理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调查掌握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集中所有力量帮助学生加以解决,确保学生尽快恢复阳光心理。一方面,对于学生无法独自加以解决的问题,管理者要联合学校和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其能够尽快摆脱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应对的困难,管理者要多给予学生心理上的鼓励,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加以应对,并在问题解决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扬或奖励,强化其内心对自我的认同感。
【结 语】
班级管理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优化、提升的过程。学生差异化的特点使得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因此,班级管理者要乐于和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当然,成为学生“贴心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管理者通过思想转变和行为创新来加以有效实现,这也是平时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萍.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
【2】王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简【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