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是事业的先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积极向上的苛求精神、敢于攀登的奋斗精神、舍身忘我的劳动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开拓精神。
想象一下,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形象?你心中的岳飞是怎样的形象?
《经济》记者在山东省德州市国宝金丝贴展览馆看到,传统印象中粗布素衣的孔子被披上了黄袍,传统印象中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岳飞被披上了红色战袍……而这,都出自于赵振利之手。他是国宝金丝贴创始人、华夏民间工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杰出文化名人。
“形同重彩非国画”,金丝贴就在似与不似中诞生,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在民间被称为“中国奇画”。
当时只道是平常
赵振利爱思考,凡事喜欢追问一二三,这是他小时候形成的习惯。他时常会因为灵感一现,自己动手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就是因为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使国宝金丝贴的发明成为顺其自然的事。”73岁的赵振利并未给人一种垂垂老矣之感,听到他对这一路走来的讲述,记者反而更觉这位老人身上有过人之处。
1993年春天,赵振利见朋友把各种色布拼贴在一起,制作出了布贴画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当时给赵振利的感觉是“简单、粗糙,中间有缝隙而且布边起毛。”
“如果用点什么材料把缝隙盖一下,是不是会好一点?”这是赵振利的条件反射思考。
后来,赵振利把这个思考落实了,他把想法和朋友一说,随即取了现场用作辅料的金吊绳比试,结果很理想:“不但遮盖了瑕疵,而且提升了艺术效果。”赵振利说,这就是国宝金丝贴的雏形。
1994年,赵振利和朋友一起建立了德州市华夏民间工艺研究所,开始了对国宝金丝贴的探索。
国宝金丝贴融入了国画、美术、布贴、镶嵌、名绣、沥粉贴金等艺术精华,并且制作出来的成品各有千秋:彩贴古朴大方,形象突出;描贴艳彩浓郁,雍容华贵;勾贴清淡高雅,金碧辉煌;双面贴玲珑剔透,悬浮逼真;写真形象贴形象真实,有永久收藏价值;剪贴高于剪纸,金线勾描,令古老艺术增加新韵味。
然而,生活就是解决一个麻烦,然后解决另外一个麻烦,关键看主人公持有怎样的心态。
赵振利一面努力探索金丝贴的新工艺,一面却面临着华夏民间工艺研究所即将破产的严峻形势。这是1997年,国宝金丝贴的知名度还很差,企业管理和资金运营存在很大的问题,产品滞销,负债累累,研究所举目无望,面临破产,但赵振利坚持不能破产。
最终,在合伙人和60多名员工走了大半的情况下,赵振利顶着不让剩下来的人饿死,并且把金丝贴发扬光大的压力,一个人撑起了整个研究所。
赵振利先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然后逐一加以改进。他号召大家,誓死不能倒下去,坚决挺起来,振作精神,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创一流,一定努力把金丝贴的事情办好。在他手中“国宝”、“金丝贴”分别于1997年、2006年申请并被国家核准了注册商标,成为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工艺品。
“我的心很静,也很平淡,说起来也奇怪,好像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中总有安排。”赵振利和记者谈起这段经历的感受,语重心长地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是当时只道是平常。”
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些年来,国宝金丝贴也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稀、奇、名、高。
稀,即国宝金丝贴的产权唯一。多年来,赵振利出于产权保护的考虑,对知识产权未作任何转让。奇,是作品的奇特效果。一是多元效果,即多种艺术特点融为一体;二是观感奇妙,远看如画,近看如照片,细看似针织,不同角度看也会有不同效果;三是雅俗共赏,国宝金丝贴既能作为阳春白雪也能作为下里巴人,上至作为国礼,下至普通民众的个人形象。名,指国宝金丝贴的文化品牌,比如,“中国行业最具创新力标志性品牌”、“到山东最想购买的旅游特色商品”等。高,指国宝金丝贴的品味,它是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产物,令人看之不俗、品之有味。
在赵振利的带领下,国宝金丝贴已经逐步发展到彩、勾、描、嵌、写真、剪等6大类100多个品种,在国际上也散发着耀眼光芒。
2000年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甄选300件艺术佳作,赵振利的金丝贴有3件作品入选,专家誉之为“用普通的材料做出了不一般的产品”。
2004年,“金丝贴”被纳入中国国礼。
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定其为标志产品和专用礼品……
尽管如此,赵振利也渐渐意识到市场的严峻和传承的艰难。“由于我自己运作市场能力欠缺,国宝金丝贴的受众依然很有限。”这是赵振利一直思考的事情。而现在国宝金丝贴品牌的运转主要靠做个性化产品。
此外,传承人的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赵振利说:“能做好金丝贴作品的人必须有爱心、有耐心、有悟性、能精心,并且具备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开拓精神。这样的人选需要发现、需要培养、需要过程。”
赵振利说,“慢慢来吧,合适的人选总会如期而至。”
赵振利,这位把精神装进行囊的民间工艺家,仍然继续奔波在创新、发展、继承的道路上。
想象一下,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形象?你心中的岳飞是怎样的形象?
《经济》记者在山东省德州市国宝金丝贴展览馆看到,传统印象中粗布素衣的孔子被披上了黄袍,传统印象中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岳飞被披上了红色战袍……而这,都出自于赵振利之手。他是国宝金丝贴创始人、华夏民间工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杰出文化名人。
“形同重彩非国画”,金丝贴就在似与不似中诞生,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在民间被称为“中国奇画”。
当时只道是平常
赵振利爱思考,凡事喜欢追问一二三,这是他小时候形成的习惯。他时常会因为灵感一现,自己动手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就是因为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使国宝金丝贴的发明成为顺其自然的事。”73岁的赵振利并未给人一种垂垂老矣之感,听到他对这一路走来的讲述,记者反而更觉这位老人身上有过人之处。
1993年春天,赵振利见朋友把各种色布拼贴在一起,制作出了布贴画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当时给赵振利的感觉是“简单、粗糙,中间有缝隙而且布边起毛。”
“如果用点什么材料把缝隙盖一下,是不是会好一点?”这是赵振利的条件反射思考。
后来,赵振利把这个思考落实了,他把想法和朋友一说,随即取了现场用作辅料的金吊绳比试,结果很理想:“不但遮盖了瑕疵,而且提升了艺术效果。”赵振利说,这就是国宝金丝贴的雏形。
1994年,赵振利和朋友一起建立了德州市华夏民间工艺研究所,开始了对国宝金丝贴的探索。
国宝金丝贴融入了国画、美术、布贴、镶嵌、名绣、沥粉贴金等艺术精华,并且制作出来的成品各有千秋:彩贴古朴大方,形象突出;描贴艳彩浓郁,雍容华贵;勾贴清淡高雅,金碧辉煌;双面贴玲珑剔透,悬浮逼真;写真形象贴形象真实,有永久收藏价值;剪贴高于剪纸,金线勾描,令古老艺术增加新韵味。
然而,生活就是解决一个麻烦,然后解决另外一个麻烦,关键看主人公持有怎样的心态。
赵振利一面努力探索金丝贴的新工艺,一面却面临着华夏民间工艺研究所即将破产的严峻形势。这是1997年,国宝金丝贴的知名度还很差,企业管理和资金运营存在很大的问题,产品滞销,负债累累,研究所举目无望,面临破产,但赵振利坚持不能破产。
最终,在合伙人和60多名员工走了大半的情况下,赵振利顶着不让剩下来的人饿死,并且把金丝贴发扬光大的压力,一个人撑起了整个研究所。
赵振利先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然后逐一加以改进。他号召大家,誓死不能倒下去,坚决挺起来,振作精神,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创一流,一定努力把金丝贴的事情办好。在他手中“国宝”、“金丝贴”分别于1997年、2006年申请并被国家核准了注册商标,成为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工艺品。
“我的心很静,也很平淡,说起来也奇怪,好像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中总有安排。”赵振利和记者谈起这段经历的感受,语重心长地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是当时只道是平常。”
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些年来,国宝金丝贴也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稀、奇、名、高。
稀,即国宝金丝贴的产权唯一。多年来,赵振利出于产权保护的考虑,对知识产权未作任何转让。奇,是作品的奇特效果。一是多元效果,即多种艺术特点融为一体;二是观感奇妙,远看如画,近看如照片,细看似针织,不同角度看也会有不同效果;三是雅俗共赏,国宝金丝贴既能作为阳春白雪也能作为下里巴人,上至作为国礼,下至普通民众的个人形象。名,指国宝金丝贴的文化品牌,比如,“中国行业最具创新力标志性品牌”、“到山东最想购买的旅游特色商品”等。高,指国宝金丝贴的品味,它是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产物,令人看之不俗、品之有味。
在赵振利的带领下,国宝金丝贴已经逐步发展到彩、勾、描、嵌、写真、剪等6大类100多个品种,在国际上也散发着耀眼光芒。
2000年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甄选300件艺术佳作,赵振利的金丝贴有3件作品入选,专家誉之为“用普通的材料做出了不一般的产品”。
2004年,“金丝贴”被纳入中国国礼。
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定其为标志产品和专用礼品……
尽管如此,赵振利也渐渐意识到市场的严峻和传承的艰难。“由于我自己运作市场能力欠缺,国宝金丝贴的受众依然很有限。”这是赵振利一直思考的事情。而现在国宝金丝贴品牌的运转主要靠做个性化产品。
此外,传承人的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赵振利说:“能做好金丝贴作品的人必须有爱心、有耐心、有悟性、能精心,并且具备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开拓精神。这样的人选需要发现、需要培养、需要过程。”
赵振利说,“慢慢来吧,合适的人选总会如期而至。”
赵振利,这位把精神装进行囊的民间工艺家,仍然继续奔波在创新、发展、继承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