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脑,个个动手让孩子们去感受、去发现、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关键词]科学探究 实验目的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B50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81-01
小学科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的目的。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教师应充分重视科学实验的教学,让实验成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龙头。
一、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小学科学探究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实验探究。学生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自主提出合适的的问题,对于一节科学课的开题和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可以是一个演示实验、魔术,也可以是一个观察活动,甚至可以是教师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研究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使其对探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研究。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课时,我出示了利用磁铁的性质做的“钓鱼”的玩具时,视觉感观立即激活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天性,“想玩吗?’,“一边玩一边想想有没有什么问题产生?”于是,学生会兴致勃勃地玩起钓鱼的游戏来。在玩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自然地产生了,因为一部分学生钓到鱼了,而一部分学生没钓到鱼,这样学生的问题就被引发出来。“为什么有的鱼能钓到,有的钓不到呢?”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人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整堂课的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善于抓住兴趣的苗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提出探究欲望,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的准备
要想上好科学课,如果没有充足的课前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有些实验材料没有现成的,必须要老师发挥聪明才智,话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首先,要注意收集好平时制作的一些仪器室里没有的自制教具,其次课前让各小组长一起准备实验材料,然后分组放好,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实验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课堂上探究的兴趣。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材料进行初步的筛选,这样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前期的研究中去了。
2、明确实验的目的
?做实验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实驗是为了研究什么,使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如在《燃烧的秘密》中在燃烧纸片、木片、布片时让学生除了观察火焰颜色、气?味、速度有什么不同,还要强调让学生观察燃烧后的物质,以便找出不同的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提高实验效率。
三、实验小组分配合理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在教学中,我们也时常看到小组实验若组织不当,往往就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还有在做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只是自己一个人做,不让别的同学动手;有的同学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从不参与做实验,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总是讽刺出错的同学,有的同学从不发表一句言论,态度很冷淡……因此,在小组实验中,我们必须要培养好学生的合作习惯。在实验时,教师要对小组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任务,避免出现“一人做、众人坐”的局面。例如,在做利用酒精灯使玻璃片上的水加快蒸发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工,像点酒精灯、夹玻璃片、填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工作应落实到人、职责明确。至于哪个人具体负责哪一项工作由实验组长决定,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怎样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以取得更大的合作成果,从而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
四、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孩子们探究的过程是实验活动教学的灵魂。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思维,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想出一些新办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把实验方法步骤说的一清二楚,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脑,个个动手让孩子们去感受、去发现、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2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千克的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意义,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蒸发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蒸发的快慢?同时出示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做,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五、重视实验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实验探究后的交流汇报往往指向实验结果而忽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这样的结果便是学生没有形成严谨,完整的实验思路,不会反思也就谈不上提高,如果要让学生有科学的实验精神,实验探究后,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学生通过阐明自己的观点,依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结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科学教学中的分析总结承载着学生思维发展的重任,不仅是学生思维的显现化过程,更是学生思维精确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实验后应要求学生把探究的结果与起初提出的问题及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考虑,以便分析各种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得到合理的解释,同时能将其描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完整和严谨的科学实验思路,并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和从成功中获取的自豪感,使实验探究收到较好的教育意义。
实验活动是科学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科学探究中最主要的特征。科学中大量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中来,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验证真理,探求真知。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教学的多赢。
参考文献
[1] 石国强.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
[关键词]科学探究 实验目的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B50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81-01
小学科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的目的。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教师应充分重视科学实验的教学,让实验成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的龙头。
一、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小学科学探究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实验探究。学生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自主提出合适的的问题,对于一节科学课的开题和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可以是一个演示实验、魔术,也可以是一个观察活动,甚至可以是教师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研究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使其对探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研究。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课时,我出示了利用磁铁的性质做的“钓鱼”的玩具时,视觉感观立即激活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天性,“想玩吗?’,“一边玩一边想想有没有什么问题产生?”于是,学生会兴致勃勃地玩起钓鱼的游戏来。在玩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自然地产生了,因为一部分学生钓到鱼了,而一部分学生没钓到鱼,这样学生的问题就被引发出来。“为什么有的鱼能钓到,有的钓不到呢?”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人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整堂课的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善于抓住兴趣的苗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提出探究欲望,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的准备
要想上好科学课,如果没有充足的课前准备,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有些实验材料没有现成的,必须要老师发挥聪明才智,话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首先,要注意收集好平时制作的一些仪器室里没有的自制教具,其次课前让各小组长一起准备实验材料,然后分组放好,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实验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课堂上探究的兴趣。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材料进行初步的筛选,这样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前期的研究中去了。
2、明确实验的目的
?做实验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实驗是为了研究什么,使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如在《燃烧的秘密》中在燃烧纸片、木片、布片时让学生除了观察火焰颜色、气?味、速度有什么不同,还要强调让学生观察燃烧后的物质,以便找出不同的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提高实验效率。
三、实验小组分配合理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在教学中,我们也时常看到小组实验若组织不当,往往就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还有在做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只是自己一个人做,不让别的同学动手;有的同学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从不参与做实验,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总是讽刺出错的同学,有的同学从不发表一句言论,态度很冷淡……因此,在小组实验中,我们必须要培养好学生的合作习惯。在实验时,教师要对小组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任务,避免出现“一人做、众人坐”的局面。例如,在做利用酒精灯使玻璃片上的水加快蒸发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工,像点酒精灯、夹玻璃片、填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工作应落实到人、职责明确。至于哪个人具体负责哪一项工作由实验组长决定,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怎样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以取得更大的合作成果,从而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
四、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孩子们探究的过程是实验活动教学的灵魂。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思维,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想出一些新办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把实验方法步骤说的一清二楚,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脑,个个动手让孩子们去感受、去发现、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2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千克的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意义,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蒸发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蒸发的快慢?同时出示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做,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五、重视实验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实验探究后的交流汇报往往指向实验结果而忽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这样的结果便是学生没有形成严谨,完整的实验思路,不会反思也就谈不上提高,如果要让学生有科学的实验精神,实验探究后,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学生通过阐明自己的观点,依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结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科学教学中的分析总结承载着学生思维发展的重任,不仅是学生思维的显现化过程,更是学生思维精确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实验后应要求学生把探究的结果与起初提出的问题及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考虑,以便分析各种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得到合理的解释,同时能将其描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完整和严谨的科学实验思路,并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和从成功中获取的自豪感,使实验探究收到较好的教育意义。
实验活动是科学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科学探究中最主要的特征。科学中大量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中来,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验证真理,探求真知。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教学的多赢。
参考文献
[1] 石国强.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