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路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情境感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质疑,发挥创新潜能;引导求异,培养创新精神;提倡争辩,发展创新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自主性、独创性。
  【关键词】小学 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 正确引导 方法探究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非常重要。创新是指人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新性的心理品质,是人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人的一切活动是以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为基础的,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本人尝试以下一些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情境感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感悟文中情景,使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锄禾》一文的插图,图上画一个在烈日下除草的农民,正抬头望着太阳擦汗。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联想一下自己在某日的烈日下劳动情景,使学生对"粒粒皆辛苦"一句理解得更深刻了。在这些基础上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当时这个农民"除草"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掌握了想象方法,使学生在某一情景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品味",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教者所期望的"激起学生创新欲望"的这一目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美丽的小路》画面一播放出来,孩子们立刻"哗!那么漂亮!"地窃窃私语,眼神里充满喜爱之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各个感官地积极参与,从而促进认知主体的发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在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独创性。在第四册《雷雨》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要让学生理解句中为何出现三个"越来越",用这个词有什么好。教学时,我出示幻灯: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
  {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
  先让学生朗读一遍,再提问:
  师;联系刚才通过演示观察到的现象,大家讨论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个句子多了"越来越",第二个句子没有这个词。
  生2:第一个句子用上"越来越",意思是闪电渐渐地变亮,雷声渐渐地变响,雨渐渐地下大了",而第二句意思是闪电一开始就很亮,雷声也响,雨声也很大。
  生3:第一个句子用上"越来越"这个词,能写出闪电、雷声和雨的变化过程,而第二个句子不能体现出闪电、雷声和雨的"变化"过程。
  生4:我同意第三小组的发言,但补充一句:第一句比第二句在表达上更准确、具体、形象。
  师:各小组的代表发言都不错!特别是第三第四小组的代表发言更恰当、完整,说明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并理解了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老师为你们的善于思考和勇敢发言鼓掌!
  全班同学:(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通过实物演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思考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再加上自由讨论,派代表发言这一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学得真实,而且通过比较与观察,把抽象的概念给具体化了,学生就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3. 鼓励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有句话说:“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美丽的小路》第一自然段,指明了小路美丽的所在,我让孩子们读完内容后,说:"你认为哪个词写出了小路的美丽?"孩子们一下子就抓住了,有的抓到了"长长的",我马上提醒:这是写出了小路样子的美,哪个词最能描写出小路的环境美?孩子们马上抓到了"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我紧接着随机拓展,引导他们感悟这两个词,引导他们运用这两个词,引导他们品读句子,孩子们可投入了,读得声情并茂呢。又如:我在教学生做阅读题概括段意这类题目时,教给学生用摘选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一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用中心句做段意,有的恰当,有的句子偏长,不简略。"这位同学提出问题很有道理,我当众给予了表扬。紧接着我就针对这样的问题选择了几个段意让学生讨论。通过这样讨论,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4.引导求异,培养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法。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引导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太空生活兴趣多》一课,为了使孩子了解宇航员能飞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这么设计的:   1、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是怎样刻苦训练的?(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收集例子,然后课内交流。)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课堂上进行的)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
  由于我已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在课堂上,在给孩子们交流汇报时,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有的收集到图文结合的图片;有的收集到跟别人不一样的有价值的文字资料,我让他们展示后,还特别表扬,并让他说出收集的过程,孩子可骄傲了。其他孩子都向他投去佩服的眼神呢!有了这一前提,在进行第二个问题的说话训练时,孩子们合作很热烈,几乎都能完成说话训练。我由此也深受感触: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放在首位,教师的教学也就教得愉快而轻松。这样,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
  5.提倡争辩,发展创新思维
  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我在执教《美丽的小路》中,当学生欣赏到这美丽小路时, "你想对小路说些什么"一问,一石激巨浪,畅所欲言中,孩子们把心中的爱慕之情一吐为快了。另外,当美丽的小路不见时, 就设问:"假如你是鸭先生,你会怪谁呢?"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一些不讲卫生的行为罗列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共同排斥这些不文明习惯,但教师又要及时引导,不能让它成为课堂的批斗会。这两处设问无疑让孩子们的想像插上了翅膀,同时又把主题更明朗化了。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斗,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的依据,这就是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宽松的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提倡学生之间的争辩。
  6.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我在执教《可贵的沉默》研读第二个"沉默"画面,深入体会"沉默的可贵"时,我是这样来诱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老师还想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与刚才的热闹有多大的反差阿!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然后出示练习:
  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不断地自责着
  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不停的埋怨着自己
  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在想要是时间可以倒流
  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跟你们的组员讨论讨论。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这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懂得了?懂得了?(自责、内疚、惭愧、思考 、难为情……)所以这片沉默是?(可贵的)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所以--学生回答:应该回报父母的爱。就这样,在文本的空白处,挖掘隐藏的知识点,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是善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联想,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思维。二是善于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三是善于用锐利的目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自主性、独创性。
其他文献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新民镇第二小学 719409  【摘要】学习新课标后,让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理念和策略,真正以学生为本,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让语文教学远离形式而真正体现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好比一个活生生的人具有了灵魂一样。我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终于具有了自己特色的教学策略。
期刊
半命题作文历来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训练重点,也是升学试题中的一个热点,明了半命题作文的一些添题原则,学会对半命题作文进行辨析与思考,在辨析与思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迁移技能技巧、提升文章品位是很有必要的。  1.明了半命题作文的一些添题原则  半命题题目必须添加修饰或限制成分,题目完整才能开始作文。添加须遵循8个字: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如"与……对话",失败题目:与历史对话、与时间对话,失败的原因在
期刊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操作活动,受到了广大数学老师的青睐及重视。但是我却发现有时课堂中的操作活动,是光有其表,表面上孩子们都动了手,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这个操作活动是不是需要呢?这个操作活动是不是达到了目的,是不是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真的理解了知识,得出结论了呢?我想就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边角的特征为例,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1.判断是否需要动手操作活动  操作活动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期刊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通讯工具的发展,口语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频繁。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学生只是乐意于做一些笔头上的练习,而口语表达能力却远远不如城市的孩子,常不敢口语表达,更不善于口语表达。为什么城乡的学生之间有如此的差异,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1. 创设氛围,让学生"敢"说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
期刊
有效教学是所有学者、专家更是我们这些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如果简单的从我们学校的培训学习中来概括,"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那么具体落实到各个学科,又该怎样去理解呢?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该怎样理解历史的有效教学,又该怎样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落实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经过学习,我粗略的认为,历史有效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期刊
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1.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
期刊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从科学理性出发,嘲笑了"征服自然"的主张,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层层推进的论述,鲜明的对比,让说理非常严密,令人信服。  教学目标及依据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理性的关怀精神,树立敬畏自然的态度。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的语言。  2.确立目标的依据  (1)人是大自然创
期刊
【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什么问题都由教师提出,由教师解决,学生成了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的人,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多元解读呢?首先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文本的含义,在不曲解主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感受、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