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瞎子”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蝙蝠,人们不禁在脑袋里一下子呈现出黑暗而又神秘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些影视剧以及动画作品中,蝙蝠经常扮演着“反派角色”,时而吸血,时而伴随着黑暗势力出现:也因为它总是昼伏夜出,对于人类来说望而生怯的黑暗世界,对于许多鸟类来说,已经辨别不清方向,只好停飞休息的黑色夜空,正是蝙蝠自由翱翔和栖息的最佳生境。你也许非常好奇,到底蝙蝠是如何做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任意穿梭,自由徜徉?它那令人惊奇的回声定位系统是如何建立以及如何工作的?如果回声定位系统对蝙蝠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发挥了绝对的作用,那蝙蝠是不是不再需要眼睛,蝙蝠是不是都是所谓的“瞎子”呢?让我们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一起走进蝙蝠的“神秘世界”。
  
  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统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从热带到寒带(除南极洲和少数岛屿外)都有蝙蝠分布,它们几乎占据了所有可利用的生境。蝙蝠是哺乳动物中十分独特的一个类群,在进化的过程中,蝙蝠避开与其他海陆兽类的竞争而飞上天空;在空中,回声定位系统的高度进化使它们避开与鸟类的竞争而占据了独特的生态位——黑暗的夜空。
  回声定位是一个复杂的、高度进化的过程,是一种动物对自身发射声波的回声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来建立其周围环境的声音——图像。研究人员在对蝙蝠的回声定位机制进行研究时,假设了两种回声定位系统——声纳与雷达。这两种系统分别依赖声波和电磁能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分析它们的回声定位来确定远处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情况。通过研究人们发现,翼手目的回声定位声波更接近于声纳,而不是雷达,因此,它的回声定位依赖于声波,而不是电磁能。
  蝙蝠以脉冲形式发射超声波,通过一系列高频的短脉冲进行回声定位。这些脉冲由嘴或鼻子传出,分为调频声(FM),恒频声(cF)以及不很严格的恒频声,又称之为准恒频(QCF)。蝙蝠发出的声波在三维空间中传播,其形式是以声波发出点的延长线为轴的圆锥体。当声波碰到环境中的物体后就会以回声的形式返回,但此时声波的性质已经改变了。通过回声的接收和处理,蝙蝠不仅可以探测到运动物体的存在、距离、方向和运动速率,还可以判断目标的大小、形状和结构。蝙蝠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避开障碍物,同时又可以识别和跟踪飞行中或正在栖息的猎物。
  翼手目为哺乳动物中的第二大目,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的蝙蝠使用不同的感觉模态来感知周围环境。比如:大蝙蝠亚目狐蝠科的犬蝠属不使用回声定位,果蝠属使用舌部敲击发出短暂的、宽频带叫声。小蝙蝠亚目蝙蝠均具有回声定位能力,其中蝙蝠科发出的回声定位叫声一些是窄频带、基频为能量最大处频率;一些是短促的、宽频带、基频为能量最大处频率;鞘尾蝠科发出窄频带,多谐波回声定位叫声;假吸血蝠科和犬吻蝠科发出的回声定位叫声是短促的,宽频带,有多个谐波;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发出的是横频叫声,等等。
  
  蝙蝠的视觉
  
  眼睛对于动物来说极其重要,动物的求偶、交配、捕食和回避捕食者等生存行为无一不依赖眼睛,倚靠视觉。
  在研究哺乳动物的视觉时,研究人员以视网膜视色素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将脊椎动物视色素分成5个平行进化同源类群:(1)RHl(视紫质);(2)RH2(类RHl);(3)短波敏感类型1(SWSl);(4)短波敏感类型2(SWS2);(5)长波和中波敏感色素(LWS/MWS)。RHl色素通常在视杆细胞中表达,其余四类视色素通常在视锥细胞内表达。这些色素的功能是由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max)决定的。迄今为止,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均未发现RH2或是SWS2视蛋白基因,于是人们猜想,这些色素一一定是在哺乳动物进化的早期阶段丢失了。
  翼手目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类群,其占据夜间生态位,包括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使用不同的感觉模态来感知周围环境。大蝙蝠亚目仅包括1科——狐蝠科,该科物种缺少喉部回声定位能力,依赖嗅觉或视觉寻找食物,一般依靠发育良好的眼睛和视通路在黄昏时活动,该科典型的狐蝠就拥有一个高度发达的视觉系统。而对于小蝙蝠亚目来说,通常小蝙蝠亚目的蝙蝠眼睛都很小,通常直径小于2毫米,明显不适合于精细的视觉。过去的一些组织学研究主张小蝙蝠亚目的视网膜都是视杆细胞,视杆细胞主要用于感受暗光,不用于辨别颜色,虽然它们具有视力,但回声定位能力却是其感知周围环境的主要手段,它们通常在夜晚活动,传统上认为可以忽略视觉对它的重要性,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蝙蝠视觉的研究停滞在那里。最近的研究已经确定视觉在一些小蝙蝠亚目的定向上发挥了作用,视敏度比得上啮齿目中的鼠科。因此,研究者又重新产生了兴趣,使用现代技术开始研究蝙蝠光感受器的组分。
  近期科学家对于蝙蝠视觉的研究有新的发现,蝙蝠的视蛋白对紫外光敏感,与啮齿类和有袋类一起,蝙蝠可能是第三类具有UV(紫外)视觉的哺乳动物。这种紫外光(uV光)在日出和黄昏相对更丰富。小蝙蝠的视觉也许对长距离的迁徙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小蝙蝠甚至利用视觉捕获猎物。因此,保留着多种视蛋白(即视敏度的保存)可能是这个唯一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为了在有光的特殊情况下提高飞行能力而做出的选择。更有记载,大多数小蝙蝠能很好地使用视觉,在月光照耀的夜晚它们能用视觉避免捕网而不足利用回声定位系统。
  对蝙蝠视觉的研究将成为一个吸引人的研究领域。从最近的研究看,一些蝙蝠是全色盲,但另有一些蝙蝠是二色视者。例如,所有蝙蝠科和鞘尾蝠科,还有一些狐蝠属物种都具有以L锥体(红光)和s锥体(蓝光)为基础的二色色觉。它们对红光很敏感,也许对辨别树叶中的果实或是其他目的有帮助。在叶口蝠科中,食果和花蜜的物种,通常更多地依赖于嗅觉、视觉或是捕食时被动的听觉,而回声定位主要用于在杂乱生境中定位和飞行。
  科学家们还在深入研究蝙蝠视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蝙蝠不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瞎子”。
  
  责任编辑 赵 柠
其他文献
2006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周”中,由专家撰写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世界不缺水,缺的是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98%的缺水问题是人为因素所致,另有2%是自然原因。水危机,其实是水的管理危机。一个更有效率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更好的灌溉系统就能够解决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缺乏问题,特别是对于非洲地区的农民,如果能够拥有收集、引导雨水的渠道、储存雨水的小型密封容器,那么他们将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之楹柱,故得此名。其为一音一字的汉语所拥有的独特艺术形式,言简意深,结构严整。撰者乐此不疲,观者喜闻乐见,读之琅琅上口,品之回味无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追根溯源    对联滥觞于汉语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
在非洲塞拉里昂的一个部族,正在举行国王大选。一个特别有权势的酋长对着金灿灿的王冠眨巴着狡黠的眼睛,不过他不是渴望将王冠戴到自己的头上,而是思谋着如何将这顶王冠“送”给他的一位仇人,那位仇人是另一个氏族的首领。经过短时间的运作,他的心愿实现了,他的仇人被选举为新的国王。就在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的前一天晚上,按照他们的历史传统,国王必须任由臣民鞭打。这是一种考验,甚至是新任国王的一道关口,如果不能闯过这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性恋”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了,科学界对同性恋也早就有了定论:同性恋不是性变态,而是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理解同性恋行为,甚至有名人公然宣称“同性恋就是犯罪”。压力之下,同性恋者隐藏在人群中,不敢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千方百计地不让人觉察到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据研究同性恋的专家张北川教授估计,中国目前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大约有3000万人,其中80%
在水深30米的珊瑚丛中,一只15厘米长的螳螂虾正一动不动地蛰伏在洞穴里面,不一会儿,一只珊瑚蟹漫游到螳螂虾的巢穴旁,这只螃蟹毫无顾忌地横行着,浑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看到猎物出现,螳螂虾开始兴奋起来,不停地挥舞着一对触须,悄悄举起一对巨大的桨状肢,然后闪电般地扑向这只螃蟹。随着两个快得难以察觉的击打动作和“砰、砰”两声巨响,珊瑚蟹厚厚的甲壳上已开了两个大洞。看到这一幕,无论你多镇静,都会被惊得日瞪口
从掌上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到形形色色的掌上设备,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移动生活。但是,它们也都有一个问题——在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同时,却仍然无法剪断电源线缆,无论电池续航能力有多强,最终也有耗尽的时候,最后还是要插上电线充电。而且,这些充电器之间互不兼容,这就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能实现无线充电那该多好啊!  “无线充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种特殊设备将电源插座的电力转变为可充电的电波,从而在扔
巴黎圣母院4月15日傍晚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建筑损毁严重。19点50分,93米高的大教堂尖塔倒塌。午夜23点,大火被扑灭,400多名消防员最终保住了圣母院双塔和教堂主体结构。4月16日上午,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发言人确认巴黎圣母院的三扇玫瑰窗幸免于难,这让很多人颇感安慰。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一定会重建巴黎圣母院。  坐落于塞纳河西岱岛的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地标,也是天主教徒心中的圣地之一。巴黎圣母
基因和经历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生物学家莫里斯.古德曼(美国科学院院士)等人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应当把黑猩猩(包括普通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划归人属(生物的分类依次为域、界、门、纲、目、科、属、种),其理由是,他们选取人、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旧大陆猴和鼠为研究对象,发现这六个物种在97个功能基因的DNA序列上,黑猩猩与人的相同之处达99.4%。鉴于基因上相同之处占如此绝大多数
如果你去过新疆,在气候干旱、素有“火洲”、“风库”之称的吐鲁番,居然可以看到成片的良田和绿洲,一定为之惊叹吧。造成这一奇特景象的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的坎儿井群。闻名于世的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参观过的人,无不为其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  据统计,世界上可供人类饮用、易于取到的淡水只占世界水资源的0.26%,其中有68%为地下水。除了最早期的人类
“指南针”为何不称“指北针”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利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的指南针,当时称为“司南”。其实,真正的指向是北而不是南,那为什么不称“司北”或“指北针”呢?这与我国对方位的传统认识有关。我国古代一直以“南”为南北方位之主,面向南方为尊位。曾有“南面而王,北面而朝”之说,即面朝南方的称帝王,而朝北方的则是朝拜君王的臣子。因此,指南针虽指北,人们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