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探讨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内涵界定,分析了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了若干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非公企业; 党建; 地位
[中图分类号] F12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3-0022-03
一、疑惑和追问: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界定
1.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领域有确定的,但主要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的,即是指党建理论普遍认同在非公企业中,希望党组织成为党的路线的宣传者,群众组织的领导者,各方合法权益的协调者。这三种地位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本业,又与非公企业无制度上的冲突,应该是能实现的。但是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地位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中包含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两种情况。其一,上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宣传者、领导者、协调者地位虽然实现,但实现得好、实现得坏在各非公企业党组织间是不确定的。其二,在一些党建形势良好的非公企业中,在获得企业主默认情况下,党组织实现地位可否突破原定领域所限,这也是不必确定死的。这两种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党组织自身。因此,对这种不确定性,也可以理解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事实上掌握在党组织自己手中”。如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良性运转,则其党组织地位可以逾越原定限制,成为企业中一切活动的“事实中心”。反之,非公企业党建搞不好,就连原先设定领域中的党组织地位也是会随之丢失的。甚至会空有名义,毫无地位。
2.上级党组织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指示,可以有刚性部分,但主要应是软性的。作为上级党委,从内心来讲,当然希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得到全方位的实现,所以不断指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实现自身地位,这也是情理中事。但在这类指示中,只有少量是有刚性约束力的,比如“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领导群众工作”,“宣传党的路线”等一类的指示,既是基层党组织的份内之事,也有条件实现,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然须把这类指示当作对自身的刚性要求,但像“参与企业决策”,“党管干部”,“监督企业”方面的地位实现则实非是企业党组织力所能及的,而且上级党委也无权命令企业主配合实现这些指示,故而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当把这一类指示视作软性要求。它有二层含义:其一,实现这类地位的指示不能被用来命令非公企业党组织;其二,实现这类地位的指示更不能用来命令企业主。一句话,这类地位的要求指示只能是一种指导性意见,仅仅是一种希望而绝非“强求”。
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实现可以采用直接手段,但更多的只能是间接手段。虽然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主对经济、人事等握有操纵权,但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手段空间依然存在,因为制度虽然保护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但也给予了企业党组织正常活动,实现制度允可地位的权利。所以像在职工中、党员中的地位,党组织可以直接面对职工、党员开展活动以实现之。但是如果想在企业决策上、用人问题上有自身的地位,企业党组织则不能希望以直接的手段获得,只能通过“党组织——领导党员身份的管理层——影响企业决策、用人”这类的间接途径和手段才能得以实现自身地位。间接手段在难度上当然要比直接手段费劲。但在非公企业,党组织想获得各方面的地位,大量的都只能被迫以间接的手段获得,这是无奈而又必须的事。
4.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我们固然重视企业中这一“具体的”党组织的地位实现,但我们更看重党作为“整体”在企业内实现地位。虽然从理论上讲作为整体的党的地位离不开具体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但在许多时候,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作为“整体”的党最为看重的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视作“整体”党的地位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获得全体非公有制企业对“整体”党的支持和服从,有时便要求具体的企业的党组织放弃某些被认为不恰当的地位要求,从自身小地位思维中解脱出来,站在“整体”党的大地位角度来思考问题。当然,牺牲“具体”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要求不是无原则的,只有这种牺牲能换来“整体”党的大地位提升时才应牺牲。如果对“整体”党的地位无所损及,则“具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地位也是应争的。
二、失落和希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现状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失落,首先,表现在企业经营决策领域基本上是无地位的,一般由董事会、经理层全权决定。其次,表现在参谋咨询问题上偶有地位,但引不起企业主的真正重视,多是一种辅助性地位。再次,表现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上仅有形式上的地位,因为企业主要想真正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依靠企业党组织无法获得满足。更多的还须依靠自己的信息渠道和外界的大众媒体。最后,表现在群众团体和职工中虽名为领导者,但事实上往往得不到群众团体和企业职工的真正尊重,对企业党组织他们多采取虚以应付的态度,有思想纠结和实际困难也多不愿寻找党组织。当然,论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失落,所指称的仅是普遍现状,它并没有排除在一些企业主比较开明、上级党委推动得力、党组织自身形象、能力俱佳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的领导也可能获得较高地位。
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要把握三难三易的大体情况:其一,在由国有、集体改制过来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地位一般容易实现。相比较而言,在原生性非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一开始党建力量就弱,而企业中又无党组织的传统影响,则党组织实现地位就会很难。其二,在一些已进入上升发展期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实现地位相对容易。相比较而言,在一些处于萌芽期、生长期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主一时还不明了党组织地位的必要性,上级党委的关注点一时还顾不上这类企业党组织,则党组织实现地位就会很难。其三,在那些与共产党有长期渊源关系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组织实现地位比较容易。但相比较而言,在一些与共产党素无往来,甚至在日常工作中常发生摩擦,已心生芥蒂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要实现党组织地位便难多了。
事实上,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普遍性的地位失落仅仅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暂时现象,党组织未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是充满希望的。这种希望并不是建立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建立在对未来党建形势的客观估计上。第一,党组织地位和企业健康运营是互补的,而且越到后来,这种互补性越来越能为企业主所认识到,故从长远看,非公有制企业是会帮助党组织实现地位的。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在经历了最初的迷乱之后,队伍正在逐步组织,作用正在日益发挥。故随着非公有制党建的日益健全,势必会使企业感到支持党组织实现地位的重要性。第三,党的政策正在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府也在加大服务力度。这种外部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对非公有制企业内的党组织地位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第四,非公有制企业初建时期,企业主和职工眼光可能会更关注经济,“经济人”角色会特别明显一些,但人毕竟是有政治需要的,所以只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企业主和职工终究会乐意认同党组织在政治上的领导的。总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自身地位的希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是要把希望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和艰辛。
三、摸索和思考: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出路
1.要加大上级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帮助、指导。第一,可以借助掌握的大众媒体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对这些企业党组织的每一点贡献、作用大力宣传,为其呐喊造势。这种造势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主对企业党组织的态度,引起其关注和重视。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在运营中,常常要和外部政府、党委发生种种关系,提出求助。此时,如果上级党委、政府能有意识地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向非公企业提供帮助,则必会令企业主对企业党组织刮目相看,提升企业党组织地位。第三,上级党委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主要成员的选派、培训,同时,及时详细地向他们传递各种文件精神和信息,从而使企业党组织成员在对政策的理解和对大局的了解上超人一等,赢得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尊重。第四,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常看不起企业内的党组织,但一般都敬畏掌握种种行政资源、制度资源、经济资源的上级党委,会主动接近上级党委。上级党委利用这些时机可以在适当场合教育和提醒企业主要重视企业内党组织的作用,效果往往很好。第五,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各项活动难以得到保障的困难时期,上级党委可以借助党的种种优势给以应有帮助,比如可以拨付一部分党费,提供一些活动场地等。
2.要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第一,要改变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明,谁管谁又都不管的放任现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实现。为此,统一按属地原则重新梳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归属乃是当务之急。第二,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制度,让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其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内部也须一改机械的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式的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使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其党员产生内在的精神动力。第三,要改变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组织制度。这种组织制度过分要求组织工作的正常化、党员发展的严肃化和党员流动的规范化,从而衍生活动难开展、党员难发展,流转党员难落户的弊端。为此,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现实,及时调整组织制度,一切从实效出发,建立更灵活务实的组织制度,如组织活动可以分散化、小型化,党员发展简化繁杂程序,对流转党员实行“一卡制”等。第四,要填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保证制度的空白。目前我国是按国际惯例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的,所以对党组织的活动保障、权力内容等在制度中是空白,甚至连工会都不如,工会还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这是极不正常的,需要及时作出弥补。最起码要有正常活动开展的条件保障制度;党组织成员不得随意开除而需报上级党委同意的制度;对涉及政治问题的企业决策有否决权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人担心会否损及企业自主权,殊不知任何权利都是被牵制的,企业自主权本来就该是受限制的自主权。
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加强自身的建设。第一,要尽快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把大量“口袋党员”、“隐性党员”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同时积极发展党员,尤其是要发展那些生产经营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组织健全了、发展了,其地位才能提高。第二,要努力培植党组织的“非权力权威”,比如能否以良好的品质获得他人的敬仰,能否以远见卓识、优异才能折服人,能否以宽广的心胸感动他人等等,种种非权力权威一旦得以建立,对党组织的地位实现必将产生强大功效。第三,要积极在非公企业中发挥自身作用,要善于发挥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帮助作用和协调作用。有作用才能有地位。作用发挥得越好,其地位越牢固。第四,要善于利用时机,抓住契机。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很多可以提高其地位的机会。比如企业接到任务,正感无法完成的时候,党组织如能动员各方力量帮助其完成任务,则地位自然提高;又如当资方和职工发生矛盾,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作时,党组织如能居中调停,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则地位又会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党建部)
[关键词] 非公企业; 党建; 地位
[中图分类号] F12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3-0022-03
一、疑惑和追问: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界定
1.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领域有确定的,但主要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的,即是指党建理论普遍认同在非公企业中,希望党组织成为党的路线的宣传者,群众组织的领导者,各方合法权益的协调者。这三种地位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本业,又与非公企业无制度上的冲突,应该是能实现的。但是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地位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中包含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两种情况。其一,上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宣传者、领导者、协调者地位虽然实现,但实现得好、实现得坏在各非公企业党组织间是不确定的。其二,在一些党建形势良好的非公企业中,在获得企业主默认情况下,党组织实现地位可否突破原定领域所限,这也是不必确定死的。这两种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党组织自身。因此,对这种不确定性,也可以理解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事实上掌握在党组织自己手中”。如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良性运转,则其党组织地位可以逾越原定限制,成为企业中一切活动的“事实中心”。反之,非公企业党建搞不好,就连原先设定领域中的党组织地位也是会随之丢失的。甚至会空有名义,毫无地位。
2.上级党组织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指示,可以有刚性部分,但主要应是软性的。作为上级党委,从内心来讲,当然希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得到全方位的实现,所以不断指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实现自身地位,这也是情理中事。但在这类指示中,只有少量是有刚性约束力的,比如“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领导群众工作”,“宣传党的路线”等一类的指示,既是基层党组织的份内之事,也有条件实现,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然须把这类指示当作对自身的刚性要求,但像“参与企业决策”,“党管干部”,“监督企业”方面的地位实现则实非是企业党组织力所能及的,而且上级党委也无权命令企业主配合实现这些指示,故而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当把这一类指示视作软性要求。它有二层含义:其一,实现这类地位的指示不能被用来命令非公企业党组织;其二,实现这类地位的指示更不能用来命令企业主。一句话,这类地位的要求指示只能是一种指导性意见,仅仅是一种希望而绝非“强求”。
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实现可以采用直接手段,但更多的只能是间接手段。虽然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主对经济、人事等握有操纵权,但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地位的手段空间依然存在,因为制度虽然保护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但也给予了企业党组织正常活动,实现制度允可地位的权利。所以像在职工中、党员中的地位,党组织可以直接面对职工、党员开展活动以实现之。但是如果想在企业决策上、用人问题上有自身的地位,企业党组织则不能希望以直接的手段获得,只能通过“党组织——领导党员身份的管理层——影响企业决策、用人”这类的间接途径和手段才能得以实现自身地位。间接手段在难度上当然要比直接手段费劲。但在非公企业,党组织想获得各方面的地位,大量的都只能被迫以间接的手段获得,这是无奈而又必须的事。
4.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我们固然重视企业中这一“具体的”党组织的地位实现,但我们更看重党作为“整体”在企业内实现地位。虽然从理论上讲作为整体的党的地位离不开具体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但在许多时候,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作为“整体”的党最为看重的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视作“整体”党的地位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获得全体非公有制企业对“整体”党的支持和服从,有时便要求具体的企业的党组织放弃某些被认为不恰当的地位要求,从自身小地位思维中解脱出来,站在“整体”党的大地位角度来思考问题。当然,牺牲“具体”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要求不是无原则的,只有这种牺牲能换来“整体”党的大地位提升时才应牺牲。如果对“整体”党的地位无所损及,则“具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地位也是应争的。
二、失落和希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现状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失落,首先,表现在企业经营决策领域基本上是无地位的,一般由董事会、经理层全权决定。其次,表现在参谋咨询问题上偶有地位,但引不起企业主的真正重视,多是一种辅助性地位。再次,表现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上仅有形式上的地位,因为企业主要想真正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依靠企业党组织无法获得满足。更多的还须依靠自己的信息渠道和外界的大众媒体。最后,表现在群众团体和职工中虽名为领导者,但事实上往往得不到群众团体和企业职工的真正尊重,对企业党组织他们多采取虚以应付的态度,有思想纠结和实际困难也多不愿寻找党组织。当然,论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失落,所指称的仅是普遍现状,它并没有排除在一些企业主比较开明、上级党委推动得力、党组织自身形象、能力俱佳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的领导也可能获得较高地位。
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要把握三难三易的大体情况:其一,在由国有、集体改制过来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地位一般容易实现。相比较而言,在原生性非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一开始党建力量就弱,而企业中又无党组织的传统影响,则党组织实现地位就会很难。其二,在一些已进入上升发展期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实现地位相对容易。相比较而言,在一些处于萌芽期、生长期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主一时还不明了党组织地位的必要性,上级党委的关注点一时还顾不上这类企业党组织,则党组织实现地位就会很难。其三,在那些与共产党有长期渊源关系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组织实现地位比较容易。但相比较而言,在一些与共产党素无往来,甚至在日常工作中常发生摩擦,已心生芥蒂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要实现党组织地位便难多了。
事实上,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普遍性的地位失落仅仅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暂时现象,党组织未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是充满希望的。这种希望并不是建立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建立在对未来党建形势的客观估计上。第一,党组织地位和企业健康运营是互补的,而且越到后来,这种互补性越来越能为企业主所认识到,故从长远看,非公有制企业是会帮助党组织实现地位的。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在经历了最初的迷乱之后,队伍正在逐步组织,作用正在日益发挥。故随着非公有制党建的日益健全,势必会使企业感到支持党组织实现地位的重要性。第三,党的政策正在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府也在加大服务力度。这种外部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对非公有制企业内的党组织地位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第四,非公有制企业初建时期,企业主和职工眼光可能会更关注经济,“经济人”角色会特别明显一些,但人毕竟是有政治需要的,所以只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企业主和职工终究会乐意认同党组织在政治上的领导的。总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自身地位的希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是要把希望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和艰辛。
三、摸索和思考: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出路
1.要加大上级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帮助、指导。第一,可以借助掌握的大众媒体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对这些企业党组织的每一点贡献、作用大力宣传,为其呐喊造势。这种造势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主对企业党组织的态度,引起其关注和重视。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在运营中,常常要和外部政府、党委发生种种关系,提出求助。此时,如果上级党委、政府能有意识地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向非公企业提供帮助,则必会令企业主对企业党组织刮目相看,提升企业党组织地位。第三,上级党委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主要成员的选派、培训,同时,及时详细地向他们传递各种文件精神和信息,从而使企业党组织成员在对政策的理解和对大局的了解上超人一等,赢得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尊重。第四,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常看不起企业内的党组织,但一般都敬畏掌握种种行政资源、制度资源、经济资源的上级党委,会主动接近上级党委。上级党委利用这些时机可以在适当场合教育和提醒企业主要重视企业内党组织的作用,效果往往很好。第五,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各项活动难以得到保障的困难时期,上级党委可以借助党的种种优势给以应有帮助,比如可以拨付一部分党费,提供一些活动场地等。
2.要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第一,要改变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明,谁管谁又都不管的放任现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党组织地位的实现。为此,统一按属地原则重新梳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归属乃是当务之急。第二,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制度,让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其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内部也须一改机械的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式的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使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其党员产生内在的精神动力。第三,要改变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组织制度。这种组织制度过分要求组织工作的正常化、党员发展的严肃化和党员流动的规范化,从而衍生活动难开展、党员难发展,流转党员难落户的弊端。为此,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现实,及时调整组织制度,一切从实效出发,建立更灵活务实的组织制度,如组织活动可以分散化、小型化,党员发展简化繁杂程序,对流转党员实行“一卡制”等。第四,要填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保证制度的空白。目前我国是按国际惯例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的,所以对党组织的活动保障、权力内容等在制度中是空白,甚至连工会都不如,工会还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这是极不正常的,需要及时作出弥补。最起码要有正常活动开展的条件保障制度;党组织成员不得随意开除而需报上级党委同意的制度;对涉及政治问题的企业决策有否决权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人担心会否损及企业自主权,殊不知任何权利都是被牵制的,企业自主权本来就该是受限制的自主权。
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加强自身的建设。第一,要尽快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把大量“口袋党员”、“隐性党员”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同时积极发展党员,尤其是要发展那些生产经营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组织健全了、发展了,其地位才能提高。第二,要努力培植党组织的“非权力权威”,比如能否以良好的品质获得他人的敬仰,能否以远见卓识、优异才能折服人,能否以宽广的心胸感动他人等等,种种非权力权威一旦得以建立,对党组织的地位实现必将产生强大功效。第三,要积极在非公企业中发挥自身作用,要善于发挥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帮助作用和协调作用。有作用才能有地位。作用发挥得越好,其地位越牢固。第四,要善于利用时机,抓住契机。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很多可以提高其地位的机会。比如企业接到任务,正感无法完成的时候,党组织如能动员各方力量帮助其完成任务,则地位自然提高;又如当资方和职工发生矛盾,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作时,党组织如能居中调停,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则地位又会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党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