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建筑类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doochild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专业群[1],是指按技术门类、职业岗位等方式组建的若干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专业集合。专业群所涵盖的专业,可以是同一职业技术门类的专业,也可以是存在知识与技术联系的不同职业技术门类的专业。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可实现教育資源的高度共享,增强群内专业建设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前,各高职院校已普遍认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将专业群建设作为强化办学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专业群应依据所面向区域产业的组成与发展要求,以服务产业转型发展为目标来实施专业群的构建与优化。
  以建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围绕建筑产业链构建专业群,以服务产业转型发展进行专业群建设是实现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高度共享、强化高职院办学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广东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建筑类专业群服务建筑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建设为例,系统地提出如何围绕建筑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如何从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行业企业资源统筹等多方面进行专业群建设,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较好的借鉴。
  一、广东省建筑业发展现状
  广东省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全省生产总值(GDP)持续全国领先,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建筑产业规模也持续增大,建筑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4,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科技投入,相关大中型建筑类企业建立起了技术开发中心和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并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完成了包括广州塔、广州西塔、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全省“十二五”期间发布了31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完成了1343项建设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其中7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及转型升级[2]。
  在取得较大的成就同时,广东建筑业亦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具体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偏低,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合理的行业结构,是典型的“非集中竞争型市场”;二是产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长期以来,企业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设备、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战略性、精细化现代管理手段,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
  二、广东省建筑类专业服务建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依托广东经济和建筑大省的区域发展优势,近年来省内各高职院校在建筑类专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止2015年底,有2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有建筑类专业,在校生规模达4万余人,为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但一些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有追求规模效益、建设理念不清、教学资源不足、办学经费短缺、企业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出现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差距较大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专业群构建的盲目性
  一般而言专业群可以按四种途径来构建,如表1所示。
  重点考虑行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某个行业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满足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4]
  一般而言,各高职院可结合自身情况按表1所列的4种专业群构建途径构建专业群。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建筑类专业群,首先需要做好所面向区域建筑产业的调研,内容包括产业的现状、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产业的发展趋势等。其次是要做好学校自身情况分析,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方向、经济实力、专业资源共享情况。结合上述两方面的调研分析,兼顾学院自身近期与远期发展目标,从而构建出专业群的框架基础[3]。当前广东省部分院校在建筑类专业群构建上由于理念不清,没有做好充分的行业及校本调研分析,仅从学校自身考虑或者单纯为了构建专业群而将专业集群化,出现有的学校建筑类专业被划入到共享度不高的其它专业群,或将所有建筑类专业全部设在同一个专业群里,导致专业群特色不突显、专业资源的共享度不高、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捕捉行业发展动态不及时,专业群调整缺乏有效机制
  不少院校雖构建了专业群,但又忽视了专业群的调整与优化。专业群的调整与优化包括专业群内设专业的设置与优化,以及由于产业的发展变化引起专业群的延伸及调整。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等都会对产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职业院校应建立专业群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为及时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态势,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中来,与他们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确保及时对专业群结构和建设进行有效地调整与优化。
  (三)专业群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广东省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由于依托良好的建筑行业区域优势,在生源、就业方面一直保持较好的势头,这导致在专业群建设上,缺乏外部生存压力,主动服务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识与动力不足,由此出现不注重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不深入,对于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需求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专业群建设服务建筑行业信息化、装配化、智能化、绿色建筑等战略能力弱,不能把握和引领行业的发展等问题。
  三、建筑类院校专业群建设——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建筑类公办高职院,围绕我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构建与调整专业群,达到专业建设与建筑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效应,是实现新时期学院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基于产业链构建专业群
  对于以建筑类专业为主的院校,围绕建筑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是比较好的思路。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建筑产业链可以按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为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营主链条,向上游可延伸到建筑材料加工与生产,向下游可拓展至建筑的市场销售环节。为服务广东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根据《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强化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拆除等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的高度融合”,“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创建海绵城市试点及项目”,“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全省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0公里以上”等建筑业转型发展关键点,学院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将专业发展指导思想调整为“立足传统建筑业市场,融入绿色建筑、建筑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向市政工程方向拓展”,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学院7大建筑类专业群,具体如图1所示。
  结合学院办学基础以及以培养工程一线施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发展定位,在构建专业群时并没有涵盖建筑产业链的上游建筑材料加工与生产和下游建筑的市场销售这两个环节。同时为服务广东省“推进海绵城市”“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拓展了市政工程专业群。为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全产业链的应用,增设了建筑信息专业群,除开发相关新专业外,重点打造面向全产业链专业群的建筑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对于融入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智能化技术方面,则通过在建筑类专业群内部增设新专业或对传统专业课程进行改造,引入新技术的方式来解决。如在建筑设备专业群内开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对传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引入装配式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等内容,以支撑建筑产业发展对岗位新技术的需求。
  (二)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构建完成后,应建立起专业群调整与优化的动态机制,做好由于建筑产业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专业群的延伸、调整及专业群内设专业的设置与优化。同时更应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实训基地、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行业企业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与资源共享。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体系构建
  各专业群在前期行业需求调研、专业群面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按“载体共享、能力进阶、素质提升”的原则构建各专业群“专业群平台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课程体系。其中专业群平台课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群共享课,专业方向课程则根据群内各专业的就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而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岗位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拓展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拓展课程可以进行群内共享及各专业群间的共享互通。
  2.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专业群平台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实训基地建设则按照“基础技能模块 专项技能模块 综合训练模块”实现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对接与服务。同时还重点关注各专业群之间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3.课程资源建设
  以涵盖专业群主要职业能力培养的各类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建设优质数字化专业群资源平台,融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既能为在校师生进行线上、线下学习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也能够为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开辟新的渠道。
  4.师资队伍建设
  在保证师资数量与结构前提下,以专业群内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基础,建立专业群教学团队,设立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集专业群教学团队优势进行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技术攻关,促进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企业实践工程”“教师职教能力提升工程”“卓越工匠队伍(兼职教师)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雙馨的“双导师”教师队伍。
  5.行业企业资源统筹
  依托由学院牵头,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相关院校共同组建的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政行校企协同机制建设,实现集团资源共享,协同完成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技术研发创新等任务。在集团内以建筑类各专业群为基础成立各专业群职教联盟,充分利用联盟成员统筹进行专业群的建设。具体如表2所示。
  四、结语
  高职院校须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因校制宜,选择最佳的专业群构建途径。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构建实践可以看出,对于行业办学特色明显、专业大多面向同一产业领域且该产业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链的院校,围绕产业链组建专业群的思路相对比较科学。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则更应主动适应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在课程体系、实训基地、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行业企业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与资源共享,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鹏飞.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04-105.
  [2] 廣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http:// http://zwgk.gd.gov.cn/006939799/201605/t20160522_655980.html.2016- 05-11.
  [3] 王泽华.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87-89.
  [4]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07(4):52-54.
  [5] 施泽波.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5-96.
其他文献
本文用曲线积分对卷积积分作了图示解析,使积分区间的确定变得很直观、简便。对于复杂激励信号或数据表的数值卷积运算,也相应给出了图示算法。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且人口众多,因此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分配不平衡就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高职院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信息化、心理咨询信息化、心理测评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信息化程度较高,受众群体广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同时,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心理素质良莠不齐,一所
近几年,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逐渐发展进步,已经逐渐呈现出了全球化的特点。包装设计体现着产品的实际作用和见面含义,现代包装设计不仅要融入产品特征,同时也要与地方文化特色
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全球食品界著名展会公司法国爱博展览集团定于5月22-24日在上海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这次展览会将继续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该展依托
本文从核电厂出入口控制系统功能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核电厂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分析,为核电厂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
亚斯贝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是的,笔者认为,一个具有特色的班级,必然会
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呈现阅读面窄、技能薄弱、态度消极、情感体验缺乏等特点,本文结合针对这些现状,对产生根源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内驱力引导、情感引领、提高学习兴趣、选择适合教材和构建科学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提升策略,以期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  在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以下称《规划纲要》)中,提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介绍“两渗透”培养模式的设计、实施途径和效果。
本文针对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机密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根据我国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此促进我国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