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就是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实现组内成员相互指导、相互学习以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消极的现象。因此,笔者结合城乡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58-02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从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实际来看,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属于城乡结合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有外来民工子弟、有单亲家庭、有父母离异、还有留守儿童等。学生大多都缺乏家庭的管教,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用心、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由于长期处于这样一个学习状态下,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从而会影响了班级里的学习气氛。近年来,初中数学新教材和老教材有很大区别,和老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而这些就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具体实践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知识。
2 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1]。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中都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形式主义取代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2.1 分组结构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或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同桌一组或者是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这种根据座位就近结合的小组合作方式其实只是形式上的组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2 合作学习方向不明,徒有形式
首先,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随意的就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但是却从不考虑合作学习的质量,只是知道自己完成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但是这种“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是不会带来任何帮助的,因为当老师布置任务时自己都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这样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合作是不会取得预期成效的。因此,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都要结合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要求,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以及有方法地进行合作学习。其次,在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完小组合作交流以后,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3 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们发现新课改非常提倡合作学习,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但不是放任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让教师滥用合作学习,而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合作学习[2]。然而只有我们身处课堂上才能知道你会遇到怎样的实际情况,有时候由于我们选取的内容不合适,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谈论话题或范围失去控制,使得教师不能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掌控,严重来说这样就会出现教学事故。如针对“构造辅助线”这类难度系数较大、相对比较抽象的问题时,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往往会使他们不知从何处开始讨论,从而使得学生不知所措。如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果还要进行合作学习,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消极和麻木的
情绪。
3 提高合作学习的具体对策
3.1 学习小组要合理分组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异质分组,异组同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分组,不能单纯按位置组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如我们可以使得每个小组里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才利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其次,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一定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人数,小组人数选定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一组是最好的。在分完组以后一定要让让小组成员进行具体的分工,小组必须分工明确,每个小组应当选出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其他成员也必须安排任务,避免出现小组内成员无事可干的现象,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这样带着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意尽量让每个小组都展示自己团队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在课堂中出现的,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取“轮换制”,可以让组内成员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中得到情感体验,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挑细选出适合小组学习的带有挑战性问题,在这里,挑战性问题是指对于个人来说是较难理解的,不容易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这类挑战性问题通过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你一言我一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再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使的问题逐步清晰,最终经过大家的合作得以解决[3]。笔者认为,适合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内容有以下两类。
(1)探究规律的数学问题。如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是多少?通过观察发现前一项的数和后一项是没有关系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道题的规律,此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经讨论,同学们发现可以对这组数据做求差处理:原数是1,2,5,10,17,26,然后做第一次求差处理得到:1,3,5,7,9,继续做第二次求差处理得到:2,2,2,2。然后同学们惊喜的发现第二次求差结果竟然都是2,同二次函数y=ax2+bx+c代入(1、1)(2、2)(3、5),解之得y=x2-2x+2=(x-1)2+1,即当x=8时,y=50,从而解决了这道题目。在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索和讨论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在初中数学方面获取积极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对如何解决一道数学题目的全过程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
(2)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如在学完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你如何安排和处理问题中的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都开始动手操作了,经过具体的实例我们得出:“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个命题。而这时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若要画出唯一的三角形,应改变三个条件中几个量的值?并写出你的值。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以及互相交流的形式,他们得出了很多种结果。还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只有通过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开放题的教学才是完整的。
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没有固定的死答案,每个学生对知识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将不同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可以进行思维碰撞,得到思维上的升華,易于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推向高潮。
3.3 落实以学生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角是学生,但是有的知识学生是很难攻克的,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清晰解题思路,从而完成合作任务。还有一些小组合作的内容,部分学生是可以独立解决的,但是学生和学生的层次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生教学生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和学生的思维较近,同一个知识点,通过好的学生来解释给能力较差的学生比教师直接讲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学生教学生这一方式。
4 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精心的挑选和设计所要探讨的内容,以及合理的安排组内成员,分组的依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只会的结构来科学的分组和分工,使得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其林.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2]曹丽丽.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J].成才之路,2010(33).
[3]郭娟.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教学体会[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58-02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从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实际来看,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属于城乡结合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有外来民工子弟、有单亲家庭、有父母离异、还有留守儿童等。学生大多都缺乏家庭的管教,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用心、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由于长期处于这样一个学习状态下,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从而会影响了班级里的学习气氛。近年来,初中数学新教材和老教材有很大区别,和老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而这些就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具体实践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知识。
2 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1]。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中都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形式主义取代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2.1 分组结构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或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同桌一组或者是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这种根据座位就近结合的小组合作方式其实只是形式上的组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2 合作学习方向不明,徒有形式
首先,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随意的就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但是却从不考虑合作学习的质量,只是知道自己完成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但是这种“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是不会带来任何帮助的,因为当老师布置任务时自己都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这样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合作是不会取得预期成效的。因此,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都要结合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要求,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以及有方法地进行合作学习。其次,在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完小组合作交流以后,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3 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们发现新课改非常提倡合作学习,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但不是放任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让教师滥用合作学习,而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合作学习[2]。然而只有我们身处课堂上才能知道你会遇到怎样的实际情况,有时候由于我们选取的内容不合适,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谈论话题或范围失去控制,使得教师不能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掌控,严重来说这样就会出现教学事故。如针对“构造辅助线”这类难度系数较大、相对比较抽象的问题时,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往往会使他们不知从何处开始讨论,从而使得学生不知所措。如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果还要进行合作学习,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消极和麻木的
情绪。
3 提高合作学习的具体对策
3.1 学习小组要合理分组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异质分组,异组同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分组,不能单纯按位置组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如我们可以使得每个小组里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才利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其次,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一定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人数,小组人数选定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一组是最好的。在分完组以后一定要让让小组成员进行具体的分工,小组必须分工明确,每个小组应当选出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其他成员也必须安排任务,避免出现小组内成员无事可干的现象,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这样带着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意尽量让每个小组都展示自己团队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在课堂中出现的,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取“轮换制”,可以让组内成员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中得到情感体验,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挑细选出适合小组学习的带有挑战性问题,在这里,挑战性问题是指对于个人来说是较难理解的,不容易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这类挑战性问题通过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你一言我一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再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使的问题逐步清晰,最终经过大家的合作得以解决[3]。笔者认为,适合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内容有以下两类。
(1)探究规律的数学问题。如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是多少?通过观察发现前一项的数和后一项是没有关系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道题的规律,此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经讨论,同学们发现可以对这组数据做求差处理:原数是1,2,5,10,17,26,然后做第一次求差处理得到:1,3,5,7,9,继续做第二次求差处理得到:2,2,2,2。然后同学们惊喜的发现第二次求差结果竟然都是2,同二次函数y=ax2+bx+c代入(1、1)(2、2)(3、5),解之得y=x2-2x+2=(x-1)2+1,即当x=8时,y=50,从而解决了这道题目。在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索和讨论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在初中数学方面获取积极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对如何解决一道数学题目的全过程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
(2)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如在学完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你如何安排和处理问题中的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都开始动手操作了,经过具体的实例我们得出:“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个命题。而这时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若要画出唯一的三角形,应改变三个条件中几个量的值?并写出你的值。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以及互相交流的形式,他们得出了很多种结果。还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只有通过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开放题的教学才是完整的。
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没有固定的死答案,每个学生对知识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将不同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可以进行思维碰撞,得到思维上的升華,易于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推向高潮。
3.3 落实以学生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角是学生,但是有的知识学生是很难攻克的,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清晰解题思路,从而完成合作任务。还有一些小组合作的内容,部分学生是可以独立解决的,但是学生和学生的层次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生教学生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和学生的思维较近,同一个知识点,通过好的学生来解释给能力较差的学生比教师直接讲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学生教学生这一方式。
4 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精心的挑选和设计所要探讨的内容,以及合理的安排组内成员,分组的依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只会的结构来科学的分组和分工,使得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其林.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2]曹丽丽.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J].成才之路,2010(33).
[3]郭娟.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教学体会[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