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服务急需”的培训思路,建立市级负责重点培训工程、区县实施全员培训,分层分岗、研训结合的城乡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完善制度,加大投入,保障教师培训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初,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还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三个配套文件,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确保培训顺利开展,明确提出市财政用于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各区县也要确保培训经费每年人均不少于500元,并纳入公用经费定额予以保障,下一步还将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标准。近几年,北京市财政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都在6000万元以上,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城乡联动,倾斜农村,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
  
   为了加快农村教师成长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近几年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重点倾斜政策和扶持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培训:一是投入近6000万元实施面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自2004年以来已有16个学科的2万名教师接受了200学时以上的市级培训。二是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城镇研修工作。在城镇优质学校设立42个研修工作站,选派农村骨干教师到工作站脱产学习半年,通过名师带教和“影子教师”方式,使农村教师“零距离”学习和体会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提升实际教学能力。至今已投入近3000万元,有4批1800余名农村教师参加了研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依托首都高校优势资源,对口支持郊区县开展教师培训。
  
  三、突出骨干,培养名师,发挥影响和辐射作用
  
  为提升骨干教师的学科素养,促使其由“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北京市大力推进首都名师培养工程,采用导师制、名校研修制、名师工作室、名师教育教学研究等“合作反思下的专题研修”模式,分期分批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在培训中,为教师提供与国内基础教育领域顶尖教师、领军人物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高水平专家讲座、同伴交流、专题研究、教学观摩反思、科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帮助骨干教师跳出固有经验的束缚,鼓励他们开展个性化研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实行带薪脱产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中小学教师中绝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不断推进的新课改、日新月异的新信息技术、个性强且思想活跃的学生,使得“充电”成为教师的职业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市级财政投入1100多万专项经费,在12区县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师带薪脱产培训试点工作,已培训教师1000多人,涉及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10个学科。今后5年,我们还将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脱产培训一轮。
  
  五、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中我们不断摸索、创造、发展和完善了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如“绿色耕耘”项目的“集中面授—追踪指导—交流展示”式、“春风化雨”培训行动的“市区合作、区域打通”式、中小学美术和音乐教师技能培训的“培训—创作—展示”式、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碰撞—聚焦—突破”式等。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扩大教师海外培训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前,首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努力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大力提高培训质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终身发展,努力建设适应首都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队伍。■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