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改变人称、改变处所、改变体裁、补充情节等方式,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还可以通过给背景、作铺垫、议人物,引导学生编童话,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性,体验创造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84-01
一 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二 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到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三 鼓励质疑问难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如:学习《琥珀》一课,有位同学质疑:“为什么时间那么久了,琥珀里的苍蝇和蜘蛛都不会腐烂呢?”这个同学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于是,我抓住契机,说:“对呀!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大家热情高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了意见:有的说松脂里有一种防腐剂;有的说苍蝇和蜘蛛被松脂裹得严严的,苍蝇和蜘蛛没有与空气接触,就不会腐烂……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发展了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四 加强训练
小学语文课要以语言训练为主,做到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难点,注重选准训练点,选好训练方法,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到位。教师少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少研究写的是什么,多研究怎么写。让学生在大量语言材料的训练中去理解作者的意图,摸索遣词造句的规律,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 变换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变化中体味读书的快乐,由此激发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快速、讨好、凶声凶气的语调表现狼的狡猾、伪善、凶恶,用和蔼、轻声轻语的语调表现老山羊的善良、勇敢,聪明与冷静。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他们都十分乐意,因此会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此外,指导朗读的方式还有:指读、分组读、齐读、个别与集体交替读等,而朗读的方式要根据作品的体裁、风格特点来确定,比如人物性格对比鲜明的课文适宜分角色朗读,如《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语言文字优美、抒情性强的课文适合自由朗读,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句话,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不单一,不呆板,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六 少听讲,多参与
学习如果只有“听”一种途径,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与其让学生被动听讲,不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激发兴趣,乐于参与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好的导语、设置悬念、幽默诙谐、表扬激励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鹅》一课时,用谜语导人新课。老师说:“头戴红帽子,身着白袍子,脚穿红靴子,唱歌伸脖子。”学生猜出后板书课题“鹅”,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创设情境,就是形象地再现教材本身描述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情境之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到教材中去体会教材。
3.发散思维,创造参与
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为成人所欣赏,就可能做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出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84-01
一 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二 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到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三 鼓励质疑问难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如:学习《琥珀》一课,有位同学质疑:“为什么时间那么久了,琥珀里的苍蝇和蜘蛛都不会腐烂呢?”这个同学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于是,我抓住契机,说:“对呀!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大家热情高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了意见:有的说松脂里有一种防腐剂;有的说苍蝇和蜘蛛被松脂裹得严严的,苍蝇和蜘蛛没有与空气接触,就不会腐烂……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发展了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四 加强训练
小学语文课要以语言训练为主,做到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难点,注重选准训练点,选好训练方法,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到位。教师少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少研究写的是什么,多研究怎么写。让学生在大量语言材料的训练中去理解作者的意图,摸索遣词造句的规律,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 变换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变化中体味读书的快乐,由此激发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快速、讨好、凶声凶气的语调表现狼的狡猾、伪善、凶恶,用和蔼、轻声轻语的语调表现老山羊的善良、勇敢,聪明与冷静。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他们都十分乐意,因此会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此外,指导朗读的方式还有:指读、分组读、齐读、个别与集体交替读等,而朗读的方式要根据作品的体裁、风格特点来确定,比如人物性格对比鲜明的课文适宜分角色朗读,如《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语言文字优美、抒情性强的课文适合自由朗读,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句话,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不单一,不呆板,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六 少听讲,多参与
学习如果只有“听”一种途径,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与其让学生被动听讲,不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激发兴趣,乐于参与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好的导语、设置悬念、幽默诙谐、表扬激励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鹅》一课时,用谜语导人新课。老师说:“头戴红帽子,身着白袍子,脚穿红靴子,唱歌伸脖子。”学生猜出后板书课题“鹅”,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创设情境,就是形象地再现教材本身描述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情境之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到教材中去体会教材。
3.发散思维,创造参与
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为成人所欣赏,就可能做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