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渐提升的,但我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发展依然十分缓慢。本文对采用该学习法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措施
新课改要求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从而提升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兼具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法的优点,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得到质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现状
1. 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法较为陌生
长期以来,教师的授课方式都是将课本中的每篇文章或每个单元看成独立的个体,并在课堂上针对这些独立的个体进行教学。这在客观上导致我国小学生严重缺乏综合性思维和全局观念,甚至对综合性学习法一无所知。除此之外,综合性学习法难度大,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
2. 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意义
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我国语文教学方式很难有创新,且以应试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失衡。当前,我国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在教学中突出综合性思维,这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很难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教学内容成为空中楼阁,无法指导实践。
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1. 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体系,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也较弱,要使学生独立掌握综合性学习法的难度较大。如果能够利用先進的教学方式,便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快学生接受综合性学习法的进程。小组合作学习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方法。
如在讲解一年级下册的相关课程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对小组内的各个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学生在自己学习后,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教师应当引导小组内其他成员对概括的完整性进行思考,如多数学生会简单地将课本的第五单元概括为“寓言故事类”,这实际上是一种笼统的概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概括各个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并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些寓言故事的哲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学生便会从整体上思考该单元的课文,并将课文的主题思想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 丰富授课形式
教师的授课观念、授课形式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幻灯片等将课本中的内容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但这种方式很难真正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此外,“辩论”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在进行辩论前,学生必须对课本阐述的道理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为了获得辩论的胜利,学生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还要从对方的角度进一步剖析问题,这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这种对思辨能力的锻炼正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缺少的。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前,应当对课文的思辨性进行审核。一些具有较强延伸性的文章,如《想别人没想到的》《画杨桃》《幸福是什么》等,较为适合作为辩论的材料。而一些童话故事、景物描写类的文章则不适宜作为辩论的材料。
3. 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无论何时,教师都应当明确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应当打破“一人讲到底”的僵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只有师生进行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才会有所变化,学生才能逐渐从课堂的“配角”变成课堂的“主角”。
在解决与学生互动的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如开展课堂演讲活动、进行课堂游戏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最终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信程度。
综上所述,开展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将小组学习法等新颖的学习方法与该学习法相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法。只有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综合性学习法才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林钟.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设计[J].课外语文,2016(7):35-36.
[2]朱灿莲.浅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 新课程, 2017(35):102.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措施
新课改要求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从而提升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兼具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法的优点,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得到质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现状
1. 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法较为陌生
长期以来,教师的授课方式都是将课本中的每篇文章或每个单元看成独立的个体,并在课堂上针对这些独立的个体进行教学。这在客观上导致我国小学生严重缺乏综合性思维和全局观念,甚至对综合性学习法一无所知。除此之外,综合性学习法难度大,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
2. 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意义
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我国语文教学方式很难有创新,且以应试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失衡。当前,我国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在教学中突出综合性思维,这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很难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教学内容成为空中楼阁,无法指导实践。
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1. 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体系,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也较弱,要使学生独立掌握综合性学习法的难度较大。如果能够利用先進的教学方式,便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快学生接受综合性学习法的进程。小组合作学习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方法。
如在讲解一年级下册的相关课程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对小组内的各个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学生在自己学习后,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教师应当引导小组内其他成员对概括的完整性进行思考,如多数学生会简单地将课本的第五单元概括为“寓言故事类”,这实际上是一种笼统的概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概括各个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并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些寓言故事的哲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学生便会从整体上思考该单元的课文,并将课文的主题思想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 丰富授课形式
教师的授课观念、授课形式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幻灯片等将课本中的内容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但这种方式很难真正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此外,“辩论”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在进行辩论前,学生必须对课本阐述的道理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为了获得辩论的胜利,学生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还要从对方的角度进一步剖析问题,这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这种对思辨能力的锻炼正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缺少的。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前,应当对课文的思辨性进行审核。一些具有较强延伸性的文章,如《想别人没想到的》《画杨桃》《幸福是什么》等,较为适合作为辩论的材料。而一些童话故事、景物描写类的文章则不适宜作为辩论的材料。
3. 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无论何时,教师都应当明确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应当打破“一人讲到底”的僵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只有师生进行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才会有所变化,学生才能逐渐从课堂的“配角”变成课堂的“主角”。
在解决与学生互动的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如开展课堂演讲活动、进行课堂游戏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最终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信程度。
综上所述,开展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将小组学习法等新颖的学习方法与该学习法相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法。只有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综合性学习法才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林钟.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设计[J].课外语文,2016(7):35-36.
[2]朱灿莲.浅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 新课程, 2017(3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