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要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任务推动学生学习、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以评价深化学习等四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学会学习 任务 兴趣 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怎么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成为大家的关注的问题。以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总认为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新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较大差距,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其中一个理念就是要求学生注重交流和合作,以实现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和增进友谊,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确实,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会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比如在讲《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我想学——让我们自己去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从而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他们才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学生对于利用软件来进行信息处理容易理解,但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大部分学生都很陌生,所以为了抓住本节课的教学中心: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教学时首先出示“韩信点兵”问题,让同学们先助刘邦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一起探究、讨论问题,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写出求解问题的解题步骤。教师提问同学,从中逐渐引导出类似如下的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步骤,并给出算法的概念。最后提问:那么计算机怎么样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同样要经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两步骤。而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计算机不懂,必须翻译成计算机的语言,这就是程序设计语言。同时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和人工解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一起探讨人工求解问题和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异同。
(二)以“任务”推动学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建构主义思想比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更能够得到实施和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自学性”,如果我们仍然坚持常规教学方法,将违背信息技术教学特有的规律。信息技术中许多东西不是讲懂、听懂就能解决问题的。
在介绍Flash mx 2004软件的时候,我打破了先介绍工具菜单的常规教学方法,而是从一个具体的Flash mx 2004实例入手。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观看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课的时候,重点介绍大概的思路和步骤,表面上看起来我没有很特意介绍某个工具的使用,而事实是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在练习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去试某个工具菜单的作用,教学效果比较好。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意义建构的效果。比如在讲遮罩动画这个例子的时候,我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稍差一点的学生对立体文字这一部分不做要求。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能做出动画的效果,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浓厚的。水平高的学生有施展他才华的空间,而层次差一点的学生也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又比如讲“不断延伸的直线”这个例子时,我只演示了一条直线的情况,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尝试做多条直线,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取得了成就是非常高兴的,也更增加了他们的自信以及学习兴趣。
很多同学说学了这个软件后,面对Photoshop、Fireworks等软件也知道如何自学了。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建立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时代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师不再主要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索知识,同时在不断探知的过程中发现、掌握更高层次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把握信息时代教学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围绕学生为主体,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相互促进,不但让学生学会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与学习的内容与兴趣有关,现在的教学体制,是与科技发展的水平相关的,如何运用现有的科技水平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强有力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就应该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趣味性来适当地代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使学习活动的强制性变得弱一点,使学习内容更丰富些,从而使学生爱学习,锻炼思维,提高创造性。
比如在讲《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首先以挑选本校“新荷”电子校刊负责人为契机,引入新课,启发同学自己设计一份电子校刊,展示自我,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通过竞争来达到目的。在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任务,这种任务适合他们自身的水平,各小组提出多元化的任务,落实分层教学的思想。各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适本小组的任务,有能力的小组可自己收集素材,主题自选,对于水平比较高的同学,鼓励使用其他软件进行制作。
(四)以评价深化学生学习。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然后老师再加以肯定、鼓励。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在反思、总结和激励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了参与学习的信心。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逐渐意识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尽管很容易,但要上好它却很难。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活泼、有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
【关键词】学会学习 任务 兴趣 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怎么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成为大家的关注的问题。以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总认为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新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较大差距,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其中一个理念就是要求学生注重交流和合作,以实现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和增进友谊,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确实,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会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比如在讲《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我想学——让我们自己去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从而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他们才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学生对于利用软件来进行信息处理容易理解,但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大部分学生都很陌生,所以为了抓住本节课的教学中心: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教学时首先出示“韩信点兵”问题,让同学们先助刘邦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一起探究、讨论问题,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写出求解问题的解题步骤。教师提问同学,从中逐渐引导出类似如下的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步骤,并给出算法的概念。最后提问:那么计算机怎么样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同样要经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两步骤。而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计算机不懂,必须翻译成计算机的语言,这就是程序设计语言。同时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和人工解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一起探讨人工求解问题和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异同。
(二)以“任务”推动学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建构主义思想比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更能够得到实施和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自学性”,如果我们仍然坚持常规教学方法,将违背信息技术教学特有的规律。信息技术中许多东西不是讲懂、听懂就能解决问题的。
在介绍Flash mx 2004软件的时候,我打破了先介绍工具菜单的常规教学方法,而是从一个具体的Flash mx 2004实例入手。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观看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课的时候,重点介绍大概的思路和步骤,表面上看起来我没有很特意介绍某个工具的使用,而事实是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在练习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去试某个工具菜单的作用,教学效果比较好。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意义建构的效果。比如在讲遮罩动画这个例子的时候,我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稍差一点的学生对立体文字这一部分不做要求。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能做出动画的效果,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浓厚的。水平高的学生有施展他才华的空间,而层次差一点的学生也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又比如讲“不断延伸的直线”这个例子时,我只演示了一条直线的情况,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尝试做多条直线,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取得了成就是非常高兴的,也更增加了他们的自信以及学习兴趣。
很多同学说学了这个软件后,面对Photoshop、Fireworks等软件也知道如何自学了。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建立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时代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师不再主要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索知识,同时在不断探知的过程中发现、掌握更高层次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把握信息时代教学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围绕学生为主体,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相互促进,不但让学生学会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与学习的内容与兴趣有关,现在的教学体制,是与科技发展的水平相关的,如何运用现有的科技水平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强有力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就应该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趣味性来适当地代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使学习活动的强制性变得弱一点,使学习内容更丰富些,从而使学生爱学习,锻炼思维,提高创造性。
比如在讲《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首先以挑选本校“新荷”电子校刊负责人为契机,引入新课,启发同学自己设计一份电子校刊,展示自我,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通过竞争来达到目的。在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任务,这种任务适合他们自身的水平,各小组提出多元化的任务,落实分层教学的思想。各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适本小组的任务,有能力的小组可自己收集素材,主题自选,对于水平比较高的同学,鼓励使用其他软件进行制作。
(四)以评价深化学生学习。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然后老师再加以肯定、鼓励。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在反思、总结和激励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了参与学习的信心。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逐渐意识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尽管很容易,但要上好它却很难。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活泼、有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