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的方式和措施。
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指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期望要达到的成就和结果,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就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有利于养成并巩固良好的学习行为,减少或者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2008年9月,我任教初三(1)班。这个班级纪律涣散,上课时有看魔幻小说的,有随意讲话的,甚至有上自习课时在教室偷偷打牌、下棋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抄袭等,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存在问题,我在班里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关于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统计结果是,目标明确的占12%,目标比较明确的占16%,目标模糊的占51%,没有目标的占21%。从该项看没有明确目标的占72%。因为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为每一位学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情况明显改善,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能积极主动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所以说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让学生只单调地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或学习难度过大,力所不及的内容,都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丧失学习信心。有效的教学应该形成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太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由此所主生的疑惑、矛盾、惊讶等心理状态能引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惯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因为不知道,所以想知道,于是学生应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抓住契机,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契机,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水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四、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指的是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如作业的正误、测验和考试成绩的优劣,以及解决问题的成效等。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很多研究都已证实,知道学习结果与不知道学习结果相比,在学习上效果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良好的学习结果能产生愉快的情绪,能增强“自我激励”作用,并为下次获得更好的结果做出努力。如果他知道自己失败结果中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为今后避免失败而付出更大的努力,也能激起奋发学习的上进心。
研究结果还表明,每天及时反馈后的学习效率比每周延缓反馈后的学习效率更佳。罗斯和亨里(C.Ross&L.Henry,1939)在研究中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个组,在每天学习之后都进行测验,并让第一组学生每天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第二组学生每周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第三组学生自始至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八周后,第一组的学生成绩最优,第三组的学生成绩最差,第二组的学生成绩居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并让学生当天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如果能运用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学习竞赛过程使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有经验的老师通常在教室的固定位置设立成绩栏、荣誉表等,这是使竞赛活动经常化的方式。
查普曼(J.C.Chapman,1917)等人在研究中选择五年级学生为对象,他们将学生分成两个等组(竞赛组和无竞赛组),两个组都进行为期十天的加法练习,每天练习十五分钟。竞赛组学生的成绩每天都公布在墙上,并在优胜者和有进步者的名字旁贴上红星,无竞赛者只做练习,不加任何诱因。比较十天之后的成绩,结果竞赛者的成绩明显地优于无竞赛者。
学校的竞赛有多种方式,如集体竞赛、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和现在的自我竞赛等等。不同的竞赛方式对学习动机都有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但若运用不当,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这是因为竞赛的结果总是少数人获胜并受到赞扬和奖励,而多数人成为失败者,产生泄气和不安,并忍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注意:1、竞赛的次数要适当,不宜频繁进行;竞赛的形式要适宜,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增多获胜的名次,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分成高低高、中、低组,各组自行开展,使竞争的对手水平接近,在这种情境下即使失败也不会产生泄气和自卑,反而更激起努力上进、争取获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抓住契机,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以及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等方法和措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指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期望要达到的成就和结果,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就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有利于养成并巩固良好的学习行为,减少或者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2008年9月,我任教初三(1)班。这个班级纪律涣散,上课时有看魔幻小说的,有随意讲话的,甚至有上自习课时在教室偷偷打牌、下棋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抄袭等,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存在问题,我在班里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关于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统计结果是,目标明确的占12%,目标比较明确的占16%,目标模糊的占51%,没有目标的占21%。从该项看没有明确目标的占72%。因为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为每一位学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情况明显改善,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能积极主动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所以说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让学生只单调地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或学习难度过大,力所不及的内容,都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丧失学习信心。有效的教学应该形成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太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由此所主生的疑惑、矛盾、惊讶等心理状态能引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惯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因为不知道,所以想知道,于是学生应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抓住契机,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契机,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水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四、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指的是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如作业的正误、测验和考试成绩的优劣,以及解决问题的成效等。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很多研究都已证实,知道学习结果与不知道学习结果相比,在学习上效果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良好的学习结果能产生愉快的情绪,能增强“自我激励”作用,并为下次获得更好的结果做出努力。如果他知道自己失败结果中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为今后避免失败而付出更大的努力,也能激起奋发学习的上进心。
研究结果还表明,每天及时反馈后的学习效率比每周延缓反馈后的学习效率更佳。罗斯和亨里(C.Ross&L.Henry,1939)在研究中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个组,在每天学习之后都进行测验,并让第一组学生每天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第二组学生每周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第三组学生自始至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八周后,第一组的学生成绩最优,第三组的学生成绩最差,第二组的学生成绩居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并让学生当天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如果能运用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学习竞赛过程使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有经验的老师通常在教室的固定位置设立成绩栏、荣誉表等,这是使竞赛活动经常化的方式。
查普曼(J.C.Chapman,1917)等人在研究中选择五年级学生为对象,他们将学生分成两个等组(竞赛组和无竞赛组),两个组都进行为期十天的加法练习,每天练习十五分钟。竞赛组学生的成绩每天都公布在墙上,并在优胜者和有进步者的名字旁贴上红星,无竞赛者只做练习,不加任何诱因。比较十天之后的成绩,结果竞赛者的成绩明显地优于无竞赛者。
学校的竞赛有多种方式,如集体竞赛、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和现在的自我竞赛等等。不同的竞赛方式对学习动机都有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但若运用不当,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这是因为竞赛的结果总是少数人获胜并受到赞扬和奖励,而多数人成为失败者,产生泄气和不安,并忍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注意:1、竞赛的次数要适当,不宜频繁进行;竞赛的形式要适宜,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增多获胜的名次,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分成高低高、中、低组,各组自行开展,使竞争的对手水平接近,在这种情境下即使失败也不会产生泄气和自卑,反而更激起努力上进、争取获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抓住契机,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以及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等方法和措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