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学之道,自古以来就特别注重记忆的作用。在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各种学习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点庞杂零碎,记忆能力的高低直接和学习效果挂钩。
一、合理指导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是对识记的材料进一步加工的过程,通过复习使识记的材料更系统、更容易保持,避免和减少遗忘。遗忘是指人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遗忘理论表明并不是在任何时间复习,其效果都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很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除了与其本身的智力因素有关外,与他们没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理论链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二)方法或案例
根据以上规律,识记的新材料必须及时复习。例如,当天学习的内容尽量就当天复习,教师第二天上课再对第一天学习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这里为了督促学生持之以恒的及时复习新知识,可以用提问等方式简单检查一下。随着识记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大。在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具体到不同年级,方法可以有所侧重。
比如,高一阶段,由于课时非常紧,两节课中间间隔的时间长,那么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容易遗忘。所以一定要求学生要及时复习。每一堂课结束时交给学生一个知识自查表,以问题的形式概括了整堂课的重点难点,并提醒下堂课会提问其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保证了学生在新知识学完之后去复习。另外,精选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而在高二阶段,由于选科分班,课时可增加到每周4节或5节,不再是每节课都紧张的赶进度了,也有时间充分讲解作业,解题技巧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时间也较之前充足了,学习的主动性也相当的高,那么复习任务不再拘泥于知识自查表,而让学生新授课后自主复习了,但是在新授课及习题课结束后一定会安排一次基础知识的默写。并且在每两周至少安排一次错题综合训练,就是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教师重新适当改编或重组,进行深层次查漏补缺。
到了高三阶段,新授课已经结束,全面复习开始。在第一轮复习的课堂上,如复习《减数分裂》时,我会尽量让学生根据我给出的复习提纲(有很多的填空),自主查漏补缺基础知识,然后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考点难点等进行点拨,接下来是一个当堂的限时训练(5到8分钟)。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就可对已储存的信息又及时地加工了一回。而在高考前的强化训练中,我采用了“限时训练——互对答案,小组讨论——校对答案,学生自我反思——教师选评”的模式,在“学生自我反思”一环中,我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列出涉及的知识点,马上翻书看相应的内容。这样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就有较深刻的印象,不容易忘记。每周都会安排“周周清”,专门针对本周重点知识,错误率集中的难点知识的清理消化工作。
二、掌握生物识记方法,科学合理用脑
目前,高考命题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记忆的内容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相当多的学生的生物学科目标仅为B等级而已,而且,学科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上的。因此,如何提高识记的效率,使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较长时期地记住较多的知识,依然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和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理论链接
遗忘理论还指出: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规律。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诗。这就是说: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例如诗歌)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例如无意义的音节)容易遗忘。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能理解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不理解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遗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是有规律的,识记同样是有规律有技巧的。
(二)方法或案例
1.口诀法
一些无规律、只能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要长时间记住并不容易。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编成口诀的方法解决。比如学习生物体的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时,可按照谐音编成铁锰(门)铜(重)锌(新)硼(喷)成钼(墨)氯(绿)色,即“铁门重新喷成墨绿色”。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也可以先编成口诀记忆后再来理解的,比如,植物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四个过程可编成:前期——两消两现(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出现,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在显微镜下出现),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形态最为固定,数目最为清晰,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的移向细胞两极),末期——两现两消(核膜、核仁出现,纺锤体、染色体消失)建新壁(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成细胞壁)。
2.顾名思义法
有些名词的记忆可直接顾名思义,比如,“质壁分离”,让学生理解“质”即原生质层,“壁”即细胞壁,细胞在失水时由于两者伸缩性不同而相互分离的现象。
3.列表对比法
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大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比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几种育种方法的对比,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对比,都可以通过列表对几个方面对比学习,效果应该是可以的。
4.图形记忆法
结构图、示意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图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简明化的特点;它比文字更容易存入大脑,又能长时记忆,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想象,真正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5.排除记忆法
一些包含较多内容的知识点:我们只需记住其中的一些特例,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一概包括在普遍情况下进行记忆。这样,我们需要记忆的量就会大大减少。
因此,只有掌握好遗忘规律,温故知新,反复记忆,加强记忆,才能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一、合理指导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是对识记的材料进一步加工的过程,通过复习使识记的材料更系统、更容易保持,避免和减少遗忘。遗忘是指人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遗忘理论表明并不是在任何时间复习,其效果都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很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除了与其本身的智力因素有关外,与他们没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理论链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二)方法或案例
根据以上规律,识记的新材料必须及时复习。例如,当天学习的内容尽量就当天复习,教师第二天上课再对第一天学习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这里为了督促学生持之以恒的及时复习新知识,可以用提问等方式简单检查一下。随着识记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大。在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具体到不同年级,方法可以有所侧重。
比如,高一阶段,由于课时非常紧,两节课中间间隔的时间长,那么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容易遗忘。所以一定要求学生要及时复习。每一堂课结束时交给学生一个知识自查表,以问题的形式概括了整堂课的重点难点,并提醒下堂课会提问其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保证了学生在新知识学完之后去复习。另外,精选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而在高二阶段,由于选科分班,课时可增加到每周4节或5节,不再是每节课都紧张的赶进度了,也有时间充分讲解作业,解题技巧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时间也较之前充足了,学习的主动性也相当的高,那么复习任务不再拘泥于知识自查表,而让学生新授课后自主复习了,但是在新授课及习题课结束后一定会安排一次基础知识的默写。并且在每两周至少安排一次错题综合训练,就是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教师重新适当改编或重组,进行深层次查漏补缺。
到了高三阶段,新授课已经结束,全面复习开始。在第一轮复习的课堂上,如复习《减数分裂》时,我会尽量让学生根据我给出的复习提纲(有很多的填空),自主查漏补缺基础知识,然后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考点难点等进行点拨,接下来是一个当堂的限时训练(5到8分钟)。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就可对已储存的信息又及时地加工了一回。而在高考前的强化训练中,我采用了“限时训练——互对答案,小组讨论——校对答案,学生自我反思——教师选评”的模式,在“学生自我反思”一环中,我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列出涉及的知识点,马上翻书看相应的内容。这样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就有较深刻的印象,不容易忘记。每周都会安排“周周清”,专门针对本周重点知识,错误率集中的难点知识的清理消化工作。
二、掌握生物识记方法,科学合理用脑
目前,高考命题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记忆的内容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相当多的学生的生物学科目标仅为B等级而已,而且,学科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上的。因此,如何提高识记的效率,使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较长时期地记住较多的知识,依然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和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理论链接
遗忘理论还指出: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规律。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诗。这就是说: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例如诗歌)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例如无意义的音节)容易遗忘。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能理解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不理解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遗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是有规律的,识记同样是有规律有技巧的。
(二)方法或案例
1.口诀法
一些无规律、只能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要长时间记住并不容易。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编成口诀的方法解决。比如学习生物体的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时,可按照谐音编成铁锰(门)铜(重)锌(新)硼(喷)成钼(墨)氯(绿)色,即“铁门重新喷成墨绿色”。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也可以先编成口诀记忆后再来理解的,比如,植物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四个过程可编成:前期——两消两现(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出现,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在显微镜下出现),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形态最为固定,数目最为清晰,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的移向细胞两极),末期——两现两消(核膜、核仁出现,纺锤体、染色体消失)建新壁(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成细胞壁)。
2.顾名思义法
有些名词的记忆可直接顾名思义,比如,“质壁分离”,让学生理解“质”即原生质层,“壁”即细胞壁,细胞在失水时由于两者伸缩性不同而相互分离的现象。
3.列表对比法
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大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比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几种育种方法的对比,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对比,都可以通过列表对几个方面对比学习,效果应该是可以的。
4.图形记忆法
结构图、示意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图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简明化的特点;它比文字更容易存入大脑,又能长时记忆,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想象,真正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5.排除记忆法
一些包含较多内容的知识点:我们只需记住其中的一些特例,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一概包括在普遍情况下进行记忆。这样,我们需要记忆的量就会大大减少。
因此,只有掌握好遗忘规律,温故知新,反复记忆,加强记忆,才能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