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区域教育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完善,与这地区的教育投入之间有着一些必然的联系。教育与经济,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能够促进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以辽宁省为例,研究了我国国民经济对教育投入的渠道与形式,并在最后阐明了对实现辽宁省教育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思考。
关键词:教育投入;国民经济;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1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教育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加,促进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的提升,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民族文明的进步。它是综合性的,全局性的。因此针对教育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目光放到了教育和经济这两个要素上。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教育实力也越来越雄厚,可见这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经济发展离不开人,而教育水平则是人必备的资本之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仅提升了人力资本,同时也加快了科技创新,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国民经济对教育投入的渠道与形式——以辽宁省为例
1.教育投入渠道、形式分析
(1)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拨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试产经济,国民经济的分配不再以国家占大部分,而是由市场决定,更多的偏向了个人和企业,但是现实情况是,政府依然掌握着大部分国民收入,其对财政的制约权,使用权,支配权都在政府手里,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利让社会产品进行再一次分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具有稳定性和一定的集中性,财政教育投入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以辽宁省为例:下表列举了国家财政对不同地区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比欠发达地区明显高出很多。教育投入的多少对经济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辽宁省的人均非财政教育经费较低,仅高于河北,这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家财政对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表中数据显示,北京的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最高,比最低的河北要高出4倍,人均国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最高为上海,与最低的河北相差2倍多。
(2)教育费附加的征收
目前为止,教育的投入大部分要依靠国家财政,如果国家财政拨款不能得到保证,那么教育事业将会发展将会受到阻碍。要想发展地区的教育事业,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外,应该不断强化地区的教育费附加征收制度,并让该制度不断完善,这样能保证教育事业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教育费附加征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税收,这种费用具有强制性,同时还有稳定性和无偿性。
(3)不断增加校办产业收入
辽宁省目前的校产收入,形式还是多样的,校办第三产业,学校计划外自行办班,校办工业,校内劳务输出,学校有偿转让和出售科技成果等都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校产创收如今在众多学校十分普遍,这种活动的兴起,能更好的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强化学校功能同时,也能为国家减轻负担,非常适合现在社会形势下的学校,能大大提高学校老师与学生的观念转变以及实际能力,强化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教育經费的投资效益分析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改变人的观念和认知,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这就是教育事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而教育的完善能大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他们不仅能更好的掌握现代化科技,也能很好的使用现有的工具,进行改变和创造。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实现辽宁省教育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思考
辽宁省目前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教育资金不够充分,缺口比较大。因此,必须在教育投入项目上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让人们的行动受到管理和约束,让教育投入可以依法可循,以保证教育投入事业取得良好的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我们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它们。这种复杂关系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经济体制、经济环境、人的认知等等,本文分析了当前辽宁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使我国教育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磊,基于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分析[J].统计教育,2015.
[2]王淑芬,赵学珍.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
作者简介:刘 俭(1990-),女,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教育投入;国民经济;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1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教育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加,促进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的提升,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民族文明的进步。它是综合性的,全局性的。因此针对教育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目光放到了教育和经济这两个要素上。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教育实力也越来越雄厚,可见这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经济发展离不开人,而教育水平则是人必备的资本之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仅提升了人力资本,同时也加快了科技创新,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国民经济对教育投入的渠道与形式——以辽宁省为例
1.教育投入渠道、形式分析
(1)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拨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试产经济,国民经济的分配不再以国家占大部分,而是由市场决定,更多的偏向了个人和企业,但是现实情况是,政府依然掌握着大部分国民收入,其对财政的制约权,使用权,支配权都在政府手里,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利让社会产品进行再一次分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具有稳定性和一定的集中性,财政教育投入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以辽宁省为例:下表列举了国家财政对不同地区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比欠发达地区明显高出很多。教育投入的多少对经济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辽宁省的人均非财政教育经费较低,仅高于河北,这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家财政对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表中数据显示,北京的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最高,比最低的河北要高出4倍,人均国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最高为上海,与最低的河北相差2倍多。
(2)教育费附加的征收
目前为止,教育的投入大部分要依靠国家财政,如果国家财政拨款不能得到保证,那么教育事业将会发展将会受到阻碍。要想发展地区的教育事业,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外,应该不断强化地区的教育费附加征收制度,并让该制度不断完善,这样能保证教育事业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教育费附加征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税收,这种费用具有强制性,同时还有稳定性和无偿性。
(3)不断增加校办产业收入
辽宁省目前的校产收入,形式还是多样的,校办第三产业,学校计划外自行办班,校办工业,校内劳务输出,学校有偿转让和出售科技成果等都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校产创收如今在众多学校十分普遍,这种活动的兴起,能更好的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强化学校功能同时,也能为国家减轻负担,非常适合现在社会形势下的学校,能大大提高学校老师与学生的观念转变以及实际能力,强化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教育經费的投资效益分析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改变人的观念和认知,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这就是教育事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而教育的完善能大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他们不仅能更好的掌握现代化科技,也能很好的使用现有的工具,进行改变和创造。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实现辽宁省教育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思考
辽宁省目前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教育资金不够充分,缺口比较大。因此,必须在教育投入项目上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让人们的行动受到管理和约束,让教育投入可以依法可循,以保证教育投入事业取得良好的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我们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它们。这种复杂关系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经济体制、经济环境、人的认知等等,本文分析了当前辽宁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使我国教育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磊,基于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分析[J].统计教育,2015.
[2]王淑芬,赵学珍.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
作者简介:刘 俭(1990-),女,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