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民生新闻公益策划中的资源整合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最知名的公益策划《映山红行动》为例,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公益策划应如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社会爱心力量,如何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活动主题,不断推陈出新,让活动常办常新。
  【关键词】公益策划;映山红行动;资源整合;公信力
  公益报道,是媒体对于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助弱势群体或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报道的总称。[1]随着20世纪初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电视公益报道的民生视角、讲故事的方式等,一批公益策划注重屏幕内外活动相结合、与观众互动性强、具有品牌性延续性,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安徽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的《映山红行动》就是在这一阶段诞生的民生公益新闻策划,如今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举办了13季的活动。
  《映山红行动》通过向全省偏远乡村小学捐赠书籍、音乐体育器材,进行支教等公益活动,致力于关注偏远乡村孩子,使他们能更好的成长。截至2017年底,该公益活动共筹集180多萬公益金,募集了爱心图书150多万册,向全省120所乡村小学进行捐赠。积水成渊,《映山红行动》已经成为安徽媒体界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品牌公益行动之一。笔者现以《映山红行动》为例,对电视民生新闻公益策划中如何整合资源加以探讨。

一、民生新闻公益策划应体现其内在精神


  2006年六安市裕安区的一位观众打进热线,说当地四望山小学乱收费,学校开运动会向每个孩子收取十元参会费。记者前往调查,却发现学校体育器材的确极度匮乏。这起监督报道,最终演化成了一次“帮忙”行动,记者开始为孩子们筹措体育器材,这也是《映山红行动》的发端。这一公益策划从一开始就注重提倡积极的理念和态度,并加以落实。
  (一)《映山红行动》的名称本身带有积极的意涵
  映山红是一个特殊的花种,是安徽省的省花,生于海拔750-1700米的林缘、绝壁上,加上红艳艳的色调,很容易让人与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乡村孩子们联系起来。《映山红行动》每年推出一到两次大型活动,制作专门的宣传片,活动现场的记者和志愿者会穿着统一的文化衫,一般选择安徽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作为场地,这些都是为了凸显这一主题策划的公益性。
  (二)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深化报道
  《映山红行动》不只是简单的捐助,在每季活动之初,记者都会在全省范围内主动调查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采访各地的教育局、学校负责人、老师、村民以及留守儿童,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引发社会的关注。此时,记者不再是等待突发的“机动记者”,更像是从事社会调研的“调查者”,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寻访学校、家庭,进行深度访谈。从报道事件中发现问题,并着力帮助解决问题。
  (三)报道内容凸显真善美
  在“映山红”所体现的精神的引领下,记者注意挖掘报道实践中的真善美的细节,如乡村孩子看到书时的欢呼雀跃,甚至迫不及待地往地上一坐就开始读;如城市的小朋友捐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书和物品给农村的小朋友们,还在书中夹上祝福卡片……公益活动的帮助对象,公益活动的参与者,都充分展示了生动的、感人的细节,也激发了观众参与公益的热情。

二、让观众成为公益新闻和活动的主体


  “民生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秉持民众视角和民本取向,因此民生新闻大多数走平民化、生活化路线。”[2]《第一时间》栏目自开办以来,就搭建了热线电话、信箱、微信、短信等多种与观众的交流平台。在民生新闻公益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在《映山红行动》前期报道中,一般会在节目中公布参与的时间、地点、方式,邀请或提醒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映山红行动》的第二阶段是“市民行动”,在这一阶段中注意改变传统的传受关系,让观众变成新闻和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捐赠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每年来募捐的现场,给孩子们买些图书;有小朋友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捐给山区同龄的小朋友;有志愿者主动前来,免费帮忙,等等。这些小的细节被制成了新闻片播出,宣扬了社会的正能量和群众的公益善行。
  就其社会意义来说,这种活动与观众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公益氛围;对于栏目而言,这种互动也让观众和栏目不断贴近,观众对栏目的忠诚度也得以提高。

三、整合资源调度社会多方力量参与


  《第一时间》作为新闻栏目开展公益活动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在《映山红行动》公益报道的过程中,除了“报道者”这一角色,栏目将自己定位为这一公益事件的“组织者”、“发动者”,注重加强资源整合,加大与社会多方力量的合作。
  (一)组织专业教师、专家团队进行公益支教、心理辅导
  《映山红行动》会在节目中公开征集志愿者参加公益支教活动,挑选优秀教师、专家去乡村给孩子们授课,这其中还有外国留学生、足球运动员等。支教老师有的在乡村一呆就是1个月,真真正正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素质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映山红行动》节目组在发现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时,还组织心理专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专家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做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害怕、愤怒等负面情绪得到宣泄缓解。
  (二)让文化界人士参与其中
  为配合“教孩子画画”的主题活动,《映山红行动》邀请安徽省著名书法家、画家参与其中,开展“义卖”活动。文化界人士捐献出自己的作品,在专门组织的拍卖会上,把这些作品拍卖出去,所得的款项全部捐赠给乡村小学。
  (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每次捐赠活动中,都会与校园合作,形成城市乡村“校际互动”。如发动社会志愿者的力量,承担分拣、运送、登记等许多具体工作,让映山红行动落实得更加顺利;如发动爱心企业的力量,顺丰快递每年会组织爱心车队,志愿进行物流配送工作,将送给乡村小学的物资免费运达;如和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合作站”,等等。这种对社会力量的调动,让公益活动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对于传播公益理念大有益处。

四、让公益新闻策划产生持续的社会影响


  《映山红行动》的内容也在举办的过程中不断变化,活动最初是捐赠体育器材、书籍,伴随着近些年政府不断加大对乡村的投入,乡村小学在这些硬件方面已经焕然一新,《映山红行动》也随即调整活动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公益活动策划的升级,更注重加入“软性”的帮扶。如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站”,安装电话让孩子们免费和父母通话;2016年的主题是“让乡村孩子画出美好未来”,2017年的主题是“画出美丽未来,倾听美妙声音,传承传统文化”,征集音乐和美术教师来提升孩子的音乐素质、审美素质,号召全社会关注乡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成长。
  除《映山红行动》外,《第一时间》栏目在发展过程中还发起多个民生公益新闻策划,如帮助瓜农们早点回家的《我帮瓜农卖西瓜》,为贫困大学生奔走呼号的《我要飞得更高》,冬季为贫困儿童捐赠的《冬暖行动》等,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此类公益主题策划,让民生新闻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体现了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香港《大公报》曾有文章说,民生新闻栏目如果每天批发假丑恶、新奇特、血腥性,在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窥探欲上做文章,最后恐怕反过来歪曲了民情,干扰了民声,误导了民意。[3]可以说民生新闻的公益策划,通过倡导积极的理念和行动,不仅解决了部分社会问题,更向观众展现了社会的真善美,也让民生新闻栏目自身的美誉度以及公信力得到提升。
  注释:
  [1]刘继忠,乔文娟,石娜.我国公益报道的现实困惑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1(09).
  [2]陆晔.突破从民生新闻开始——《第一时间》与地方电视新闻发展前瞻[J].现代传播,2004(04).
  [3]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5(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风险社会中,媒介的责任不只是单纯对风险事件本身的传播,更应该处理好对风险议题呈现方式,对突发事件风险性的界定,引导受众正确理解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以及后续对风险的管理与预防。本文对2013年4月“复旦投毒案”电视新闻专题栏目进行分析,反思在风险社会中媒介对校园犯罪议题呈现的得失。  【关键词】风险社会 复旦投毒案 风险传播 电视新闻专题  一、风险社会与媒介责任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限制,借助网络(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向他人表达内心情感情绪或态度观点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网络空间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建立或维护人际关系的一个新平台。本文主要以国内发展较成熟的SNS网站——人人网为例,对其人际传播中个体自我表露的主要途径和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际传播 人人网 S
【摘 要】从文字到影像的符码转换过程,是电视剧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依赖导演创作和表演创作。通过对生产主体群体特征的描绘和个案的分析,梳理出当前中国电视剧导演和表演的创作趋势。在导演创作方面,年龄结构呈现梯队化,题材选择呈现类型化,视听效果呈现风格化,生产制作呈现大片化;在表演创作方面,演员群体呈现年轻化,演员队伍呈现专业化,荧屏形象呈现类型化,表演风格呈现多样化。  【关键词】电视剧;
【摘 要】本文从城市象征物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象征物的特性,通过对黄鹤楼的问卷调查,分析黄鹤楼作为武汉城市象征物存在的问题与打造策略。通过城市象征物的打造,为城市树立独特的视觉标识,让受众对城市品牌有直观的视觉体验。  【关键词】城市品牌 象征物 黄鹤楼  一、城市象征物与城市品牌形象  1、城市象征物  一般来说,城市象征物是一种城市共识,在城市内部具有普遍认同感,然后再传播出去。在城市品牌形象
【摘要】近年来,公众人物以名誉侵权起诉媒体的案件在快速增长,索赔额也是逐年递增。但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的媒体法,法律实务中也没有形成对媒体报道、责任认定特殊性的认识。作为向公众呈现事实、以言论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媒体,在面对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诉讼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国目前认定媒体侵权责任与保障新闻自由之间存在困境,结合国内外实践,有哪些治理对策,这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新闻
【摘 要】《特区新闻广场》节目是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于1993年创办的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因为其新闻题材选择和报道的视角是平民化的大众视角,所以在新聞的解读方面要尽可能做到亲民,使受众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由于其直播的节目播出形式,主持人需要随时和新闻一线的记者连线,并完成部分对新闻内容的评论工作,在主持人的培养、选用和定位方面,记者型主持人最为合适。记者型主持人要想百姓所想,答百姓所
【摘要】本论文以央视《豪门盛宴》栏目为例,分析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体育专题节目如何做好对重大体育赛况的传播,形成体育专题节目的传播特色,提升媒体的竞争力。  【关键词】体育专题节目世界杯《豪门盛宴》专业性    在体育节目的传播形态中,现场体育新闻、体育赛事直播、体育专题节目等形式满足了体育频道受众的不同信息接收需求,构成体育节目传播的基本方式。在当前国内媒体的体育节目的发展中,制作一档知
【摘要】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市民的排斥与偏见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市民的排斥以及偏见,只有市民接纳农民工,二者双向互动才能够真正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既需要制度变革,也需要从非制度层面的人际传播等方面来让市民和农民工做到心理融合。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人际传播  一、问题的提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类智能化技术的勃兴,数字出版经历了从内容的单一数字化到品类合一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场景理论出发,分析场景为数字出版带来的业态新变化。分别从个人兴趣图谱、场景解决方案以及长效服务三个方面归纳出当前场景在数字出版中的具体应用,并进一步展望场景对于数字出版的应用价值。出版商只有向用户提供与个人相适配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实现出版物与个人、场景和社会的有效连接。  【关键词】场
【摘 要】本文以部分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的广播作品为例,分析获奖作品在主题、选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以获奖作品为标杆,持续提升广播作品创新创优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广播作品;创作精品  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过程中,有44件优秀广播作品获奖。这些获奖广播作品集中体现了全国各地的广播人坚持守正创新,牢记职责使命,扎实践行“四力”,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