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50岁及以上老年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011-2015年朝阳区老年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报告数据信息,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老年HIV/AIDS 211例,病例数从23例增加到60例,在总报告病例数中的构成比从4.6%增加到了5.3%。报告病例中HIV感染者占76.8%,AIDS占23.2%。本市户籍占52.6%,外省市户籍占47.4%。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1.9%、13.7%、28.9%、27.0%和28.4%。52.1%的病例经异性性接触传播,45.0%经男男性接触传播。医疗机构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是最主要的病例发现单位,分别占样本来源的60.7%和19.0%;另外有12.8%的病例通过专题调查被发现。结论朝阳区老年HIV/AIDS病例数量及占总病例数的比例逐年增加;病例中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应加强在老年人群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高危行为干预。
其他文献
患儿:男,3岁.生后发现左侧睾丸缺如至今于2010年5月8日入院,检查:男性外阴,双侧阴囊及阴茎发育可,左侧阴囊空虚,未触及睾丸,左侧腹股沟可触及约1.5 cm×1 cm睾丸,活动度可.右侧阴囊内可触及发育正常睾丸,约2.5 cm×2 cm。
患儿:男,3岁,因体检发现左肾下极占位1年余入院.患儿曾在外院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CT提示间叶性错构瘤可能大,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检查: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未及明显肿块,双肾区无扣痛.B超提示左肾下极囊实性占位,考虑肿瘤可能大.CT提示左侧肾脏偏外下方类圆形占位病灶,密度混杂,增强后肿块内低密度灶强化不明显,高密度影可见明显强化,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左肾肿瘤性病变。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心肌本身病变等也是导致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近年来,有报道发现肺动脉高压致肺动脉干扩张压迫冠状动脉左主
目前导管消融术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术后复发率较高.成功预测影响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因素,可以筛选适应证更佳的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最新研究显示
胼胝体是两侧大脑半球主要的白质连接,其生长情况可以代表复杂的脑神经结构发育的总体情况[1-2].Anderson等[1]研究证实早产儿运动发育迟滞、脑瘫与出生2~6周龄时胼胝体长度生
联体A和联体B:出生日期2009年6月19日,产后诊断联体双胎.足月剖宫产,入院时体重5.0kg,呈对称性四足坐骨联体畸形,脐部及耻骨联合相连,背部两婴儿于骶尾部以软组织相连,形成体桥;背部体桥中间,见会阴为女性外观,呈泄殖腔畸形,两婴儿大小便均由该处排出.两婴染色体核型分析均为46,XX.两婴儿均有各自上下肢,可活动。
在影响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诸多因素中,肿瘤细胞的转移已作为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转移抑制基因的丢失是导致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方面,KiSS-1基因
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一类:孤立性房颤最初是用来描述发生在年龄<60岁,并且临床及心脏超声学未发现心肺疾病的一类房颤,这种定义至今仍在沿用.相比于广泛存在基础疾病的房颤,孤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2007年ITP国际工作组改为免疫性血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而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5倍,且病死率及致残率远高于其他原因引发的脑卒中,因此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管理的重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