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的大别山,天已转凉。清晨6点多,和往常一样,罗田县希望小学校长方荣在操场上等待学生们集合。上学路途较远,有一定生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都在校住宿,只在周末回家,早上6点30分是他们早操的时间。
这所不大的学校建于1991年,是全国第四所、湖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学校所在的罗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的山村,最远的距离学校有10多公里。
方荣是2009年师范毕业后来到这所学校的。学校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远,参加工作第二年,和她一同来学校的同事就调入了镇上条件更好的中学任教。而她选择了留下来,一干就是10年。
十年来,在这个师资力量匮乏的学校里,方荣先后教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10门课程,兼任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图书管理员、女生宿舍管理员。从2018年开始,这名“90后”姑娘担起了校长的重任。
选择与坚守
方荣常称自己是“希望人”,不仅是因为她在希望小学任教十年,还因为她也曾是从希望小学走出来的学生。
方荣出生于1990年,家就在希望小学附近的洗儿岭村。小方荣家境贫寒,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她和两个弟弟都在上学,家里的经济收入依靠在上海务工的爸爸。
2002年,她就读的村小学撤并后,转到希望小学继续六年级的学业。这一年,迫于经济压力,母亲也外出务工。是学校老师们的关爱和教导,帮她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小学毕业后,她继续读完初中,继而参加了一个青年乡村教师培养项目。毕业之后,很多同学向领导要求安排到条件较好的镇小或初中,方荣主动要求回到希望小学。“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有深厚的感情。”
如果说选择来到这里是因为感情,那么选择留下来则是因为责任。十年来,眼见身边很多年轻的同事都相继走出了大山,走上了更宽广的人生舞台,而自己还在原来的地方,方荣心里还是免不了有些失落。但学校教师严重缺乏,代课教师占了一大半,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
“我是本地人,如果我也一走了之,岂不是对学校很不负责任,也对不起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对不起家乡的父老乡亲。”
传递希望
方荣选择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作为学校为数不多的年轻教师,她肩负起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学校每周正课有30节,她常常需要上20多节。忙碌的时候,她全天没有一节空的课,这还不算早中晚自习。
学校还有两处山区教学点,每周三、周四,她都要独自骑摩托车赶到那里教英语。其中一个教学点,位于10多公里以外与安徽省交界的松子关村。
这样的生活坚持了10年,她毫无怨言,因为她明白这所希望小学对周围十来个村庄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这所学校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像全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一样,这些村庄发展落后,种地收入微薄,青壮年往往选择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不重视教育,在他们看来,没有上学,在工地做事照样能赚到钱。”
这种思想影响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加上缺乏家庭管束和辅导,导致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方荣说,她担任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发现有不少孩子到了六年级,连乘法口诀都不会。
曾经也是留守儿童的方荣,经历过相同的处境,明白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指导对他们的重要性。除了在生活上对这些孩子给予特别的关照外,她认为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转变学生的观念。
她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生为农村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她常常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读书对自己人生的改变。
在她的启发下,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很多班级的学生逃避课后作业,而在她送教的班级,学生们会在放学后追问:“方老师,今天的小练习是什么?”这让她感到十分自豪。
在这所偏远的山区小学,方荣送出去了一批批的学生,也常常为远方传来的好消息感到高兴。10年来,有30多名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最后考取一本院校,还有人跨入了清华大学校门。
无奈与希冀
早操过后是早餐时间,低年级的学生乘坐统一的黄色校车,陆续来到学校。方荣介绍说,这些校车由专门的机构运营,他们从学校收集学生的信息,安排路线接送学生,山里的孩子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徒步上学。
相比十年前,学校的条件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昔日的平房如今是五层的教学楼,土操场也被篮球场和橡胶跑道代替。
方荣介绍说,希望工程发起之初的主要任务是资助学生,避免贫困儿童失学;现在学生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希望工程转而资助学校项目建设,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实现教育公平。
罗田县希望小学建成后,相继在学校里建立了希望厨房、音乐教室、希望图书室,还给学校培训了专职的音乐教师,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在方荣心里一直有一塊心病: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成为校长之后,她需要直面这个问题。
她发现虽然每年能够招聘一批新老师,但同时总会流失一批。他们或者选择去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或者转行从事其他的职业,留在学校的时间往往只有一年。
眼下,600多个学生的学校只有20多个老师,尚有约10个老师的缺口。年轻教师中,除了一位共事超过三年的外,其他人都是入职一两年的新老师。“如果有一群老师可以在这里和我一起呆上三年、五年,我会觉得特别幸福。”
过去十年,所有困难都没有难倒她。在她看来,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无非是再辛苦一点,多付出一些。但是这一次她遇到了难题。
为留住老师,她做了很多努力:在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关照;在工作上给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为他们争取外出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尽管眼下还看不到解决问题的迹象,但方荣并不气馁。生于斯,长于斯,她对这片土地充满不舍,对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孩子有着深入骨血的责任感。
“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更加体会到孩子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早餐过后,方荣目送五岁的女儿蹦蹦跳跳跑进学校靠山一侧的幼儿园。长期住校工作,对家庭亏欠太多,能够每天看到女儿,她感到些许宽慰,而两岁多的儿子则不得不拜托母亲照顾。
“我的实习老师告诉我,爱自己的孩子你会是一个好妈妈,爱别人的孩子你会是一个好老师。”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样我们所有的坚守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方荣说。
这所不大的学校建于1991年,是全国第四所、湖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学校所在的罗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的山村,最远的距离学校有10多公里。
方荣是2009年师范毕业后来到这所学校的。学校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远,参加工作第二年,和她一同来学校的同事就调入了镇上条件更好的中学任教。而她选择了留下来,一干就是10年。
十年来,在这个师资力量匮乏的学校里,方荣先后教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10门课程,兼任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图书管理员、女生宿舍管理员。从2018年开始,这名“90后”姑娘担起了校长的重任。
选择与坚守
方荣常称自己是“希望人”,不仅是因为她在希望小学任教十年,还因为她也曾是从希望小学走出来的学生。
方荣出生于1990年,家就在希望小学附近的洗儿岭村。小方荣家境贫寒,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她和两个弟弟都在上学,家里的经济收入依靠在上海务工的爸爸。
2002年,她就读的村小学撤并后,转到希望小学继续六年级的学业。这一年,迫于经济压力,母亲也外出务工。是学校老师们的关爱和教导,帮她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小学毕业后,她继续读完初中,继而参加了一个青年乡村教师培养项目。毕业之后,很多同学向领导要求安排到条件较好的镇小或初中,方荣主动要求回到希望小学。“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有深厚的感情。”
如果说选择来到这里是因为感情,那么选择留下来则是因为责任。十年来,眼见身边很多年轻的同事都相继走出了大山,走上了更宽广的人生舞台,而自己还在原来的地方,方荣心里还是免不了有些失落。但学校教师严重缺乏,代课教师占了一大半,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
“我是本地人,如果我也一走了之,岂不是对学校很不负责任,也对不起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对不起家乡的父老乡亲。”
传递希望
方荣选择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作为学校为数不多的年轻教师,她肩负起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学校每周正课有30节,她常常需要上20多节。忙碌的时候,她全天没有一节空的课,这还不算早中晚自习。
学校还有两处山区教学点,每周三、周四,她都要独自骑摩托车赶到那里教英语。其中一个教学点,位于10多公里以外与安徽省交界的松子关村。
这样的生活坚持了10年,她毫无怨言,因为她明白这所希望小学对周围十来个村庄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这所学校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像全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一样,这些村庄发展落后,种地收入微薄,青壮年往往选择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不重视教育,在他们看来,没有上学,在工地做事照样能赚到钱。”
这种思想影响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加上缺乏家庭管束和辅导,导致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方荣说,她担任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发现有不少孩子到了六年级,连乘法口诀都不会。
曾经也是留守儿童的方荣,经历过相同的处境,明白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指导对他们的重要性。除了在生活上对这些孩子给予特别的关照外,她认为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转变学生的观念。
她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生为农村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她常常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读书对自己人生的改变。
在她的启发下,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很多班级的学生逃避课后作业,而在她送教的班级,学生们会在放学后追问:“方老师,今天的小练习是什么?”这让她感到十分自豪。
在这所偏远的山区小学,方荣送出去了一批批的学生,也常常为远方传来的好消息感到高兴。10年来,有30多名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最后考取一本院校,还有人跨入了清华大学校门。
无奈与希冀
早操过后是早餐时间,低年级的学生乘坐统一的黄色校车,陆续来到学校。方荣介绍说,这些校车由专门的机构运营,他们从学校收集学生的信息,安排路线接送学生,山里的孩子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徒步上学。
相比十年前,学校的条件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昔日的平房如今是五层的教学楼,土操场也被篮球场和橡胶跑道代替。
方荣介绍说,希望工程发起之初的主要任务是资助学生,避免贫困儿童失学;现在学生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希望工程转而资助学校项目建设,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实现教育公平。
罗田县希望小学建成后,相继在学校里建立了希望厨房、音乐教室、希望图书室,还给学校培训了专职的音乐教师,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在方荣心里一直有一塊心病: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成为校长之后,她需要直面这个问题。
她发现虽然每年能够招聘一批新老师,但同时总会流失一批。他们或者选择去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或者转行从事其他的职业,留在学校的时间往往只有一年。
眼下,600多个学生的学校只有20多个老师,尚有约10个老师的缺口。年轻教师中,除了一位共事超过三年的外,其他人都是入职一两年的新老师。“如果有一群老师可以在这里和我一起呆上三年、五年,我会觉得特别幸福。”
过去十年,所有困难都没有难倒她。在她看来,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无非是再辛苦一点,多付出一些。但是这一次她遇到了难题。
为留住老师,她做了很多努力:在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关照;在工作上给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为他们争取外出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尽管眼下还看不到解决问题的迹象,但方荣并不气馁。生于斯,长于斯,她对这片土地充满不舍,对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孩子有着深入骨血的责任感。
“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更加体会到孩子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早餐过后,方荣目送五岁的女儿蹦蹦跳跳跑进学校靠山一侧的幼儿园。长期住校工作,对家庭亏欠太多,能够每天看到女儿,她感到些许宽慰,而两岁多的儿子则不得不拜托母亲照顾。
“我的实习老师告诉我,爱自己的孩子你会是一个好妈妈,爱别人的孩子你会是一个好老师。”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样我们所有的坚守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方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