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详细介绍了壳聚糖衍生物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作为阻垢缓蚀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阻碳酸钙垢、硫酸钙垢和硫酸钡垢性能的影响,以及在酸性溶液、天然海水和模拟海水等介质中对金属腐蚀的抑制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开发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壳聚糖衍生物产品,通过在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引入功能性官能团来提高产品性能,与其他水处理药剂进行复配研究是壳聚糖衍生物在工业水处理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机 构】
:
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工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81;亚泰电化有限公司,河北衡水053873;河北省无机氧化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衡水05387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详细介绍了壳聚糖衍生物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作为阻垢缓蚀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阻碳酸钙垢、硫酸钙垢和硫酸钡垢性能的影响,以及在酸性溶液、天然海水和模拟海水等介质中对金属腐蚀的抑制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开发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壳聚糖衍生物产品,通过在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引入功能性官能团来提高产品性能,与其他水处理药剂进行复配研究是壳聚糖衍生物在工业水处理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采用修饰共沉淀法制得铈锰氧化物MnOx-CeO2催化剂,采用环境舱法,模拟太阳光在贴近真实夏季车内环境的低温低浓度工况下,考察太阳辐射强度、甲醛初始浓度对MnOx-CeO2热催化甲醛的性能影响,并进行催化动力学探究.结果 表明,该催化剂孔道结构丰富,光热转化能力优秀,与单独的铈锰氧化物相比氧化能力有明显提升.在太阳辐射强度为450~650W/m2时,初始浓度为0.5 mg/m3的甲醛降解率可达76.2%~ 82.1%,且E-R模型更贴近该实验数据.在太阳辐射强度为550W/m2,初始浓度分别为0.2,0.
采用国产纳滤膜脱除水环境中的硝酸根离子,研究进液浓度、浓水流量、压力、温度等对纳滤膜的截留性能和通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压力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纳滤膜的截留率和产水通量,最佳压力为0.7 MPa,此时截留率和产水通量可达75.0%和153.7 L/(m2·h);适当的提升进水温度可以提高纳滤过程的截留率,最佳进水温度为39.3℃;进料浓度对截留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进料浓度越低,纳滤膜的截留效果越好.
介绍了乙二醇在工业中的应用,并综述了经乙醇醛制备乙二醇的工艺路线,包括甲醛甲酰化加氢法、纤维素热解法和甲醛缩合法,指出了甲醛缩合法制备乙二醇具有很大的优势,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介绍了有益菌在养殖水体的应用,即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毒害物质的含量,改善水体环境,并且有利于水产生物的生长,相比于其他净水方法,具有长期稳定且效率高等优点.其次对有益菌与固定化技术或是厌氧好氧工艺法结合共同使用进行了介绍,弥补了传统生物修复法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其降解的效率,节省了投入.综述了几种有益菌在养殖水体中的发展优势,并对有益菌在未来洁净养殖水体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介绍了氢能源的应用背景,总结了当前氢储存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微孔物理吸附材料,如金属有机骨架、沸石、碳基材料等,在储氢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简述了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及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质炭修复研究进行概述,并对生物质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生物质炭修复作为一种低成本且无二次污染的修复技术,在土壤石油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进展,这将是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利用生物质炭降解土壤污染物、治理环境污染将对未来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主要介绍了水体沉积物中硫与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阐述了沉积物中硫与重金属之间迁移转化的耦合关系,综述了沉积物/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评价方法,以及硫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冷分解-正浮选和反浮选-冷结晶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盐湖提钾技术,烷基脂肪胺、烷基吗啉分别为正浮选、反浮选的主要捕收剂,辅以起泡剂、抑制剂,实现钠、钾的高效分离.目前对浮选机理的解释主要有离子交换作用、溶解热效应、表面电荷作用、界面水结构效应,一定程度上对浮选规律和微观机制予以解释.对我国盐湖浮选提钾工艺及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了解我国盐湖钾资源的开发技术现状提供参考.
从蛋白质、多糖角度出发,综述了EPS及EPS中蛋白质、多糖特性,简要概述了EPS吸附在金属表面改变界面性质的三种途径,一是形成膜屏障、二是增强极化作用、三是改变生物膜特性,并着重分析了蛋白质、多糖在此三种途径中对金属腐蚀有怎样的影响,为EPS防腐蚀问题提出建议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简要介绍了分子印迹传感器的5种制备方法,分析了分子印迹传感器(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光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质量敏感型传感器)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传感器今后的发展方向:将印迹传感器与一些功能材料和先进技术结合,可改善传感器性能并拓展其应用范围,分析提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以期为分子印迹传感器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