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理念 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77-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一直追求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小学数学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笔者近年来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在运用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犹如美味可口的汤汁中的食盐,只有食盐融入到汤汁中才可以被人体吸收。同样的,小学数学知识只有融入到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才可能被学生更好地吸收与掌握。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需求,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加减法估算》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超市里经常看见的日常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的价格:脸盆20元、毛巾10元、牙刷4元、水杯3元、笔记本2元等。然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买过哪些物品,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接着,笔者进一步提问:假如你有100元,可以买到几个脸盆,几条毛巾?学生马上运用加减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学生在你争我辩的浓厚气氛中说出了多种答案。最后笔者结合加减法估算知识,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二、引导自主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及机械模仿来记忆、理解数学知识。合作探究、自主探索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笔者在课堂上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蛋糕提问:一个蛋糕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才算公平呢?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各抒己见。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应平均分配才算公平。笔者对这个方案加以肯定。接下来,笔者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教学环节,拿出数张事先准备好的与蛋糕一样大小的圆纸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采用折一折、描一描、剪一剪等方式,将圆纸片平均分为两份,让学生切身感受平均分的真实含义。这样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自主探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调动多种感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思维多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在逻辑思维方面则明显较弱。为此,教师应采用一些可以让学生形象感知的具体事物来学习数学知识。只有将这些知识形象化,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消化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帮助学生消化与掌握更多的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图形形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在课前先准备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物模型,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接着运用语言来进一步描述实物图形的形状,再让学生在画一画这些图形。这种摸一摸、画一画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让一部分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接着让其他学生来猜一猜所围成的圆圈有多长;然后教师再让这些围成圆圈的学生站成一条直线,让两个学生用软尺测量,其他学生则详细记录这些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之前所猜想的长度进行比较。这样教学,既能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圆的周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理念及方式,灵活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起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打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责编 林 剑)
新理念 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77-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一直追求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小学数学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笔者近年来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在运用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犹如美味可口的汤汁中的食盐,只有食盐融入到汤汁中才可以被人体吸收。同样的,小学数学知识只有融入到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才可能被学生更好地吸收与掌握。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需求,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加减法估算》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超市里经常看见的日常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的价格:脸盆20元、毛巾10元、牙刷4元、水杯3元、笔记本2元等。然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买过哪些物品,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接着,笔者进一步提问:假如你有100元,可以买到几个脸盆,几条毛巾?学生马上运用加减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学生在你争我辩的浓厚气氛中说出了多种答案。最后笔者结合加减法估算知识,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二、引导自主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及机械模仿来记忆、理解数学知识。合作探究、自主探索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笔者在课堂上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蛋糕提问:一个蛋糕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才算公平呢?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各抒己见。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应平均分配才算公平。笔者对这个方案加以肯定。接下来,笔者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教学环节,拿出数张事先准备好的与蛋糕一样大小的圆纸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采用折一折、描一描、剪一剪等方式,将圆纸片平均分为两份,让学生切身感受平均分的真实含义。这样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自主探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调动多种感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思维多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在逻辑思维方面则明显较弱。为此,教师应采用一些可以让学生形象感知的具体事物来学习数学知识。只有将这些知识形象化,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消化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帮助学生消化与掌握更多的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图形形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在课前先准备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物模型,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接着运用语言来进一步描述实物图形的形状,再让学生在画一画这些图形。这种摸一摸、画一画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让一部分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接着让其他学生来猜一猜所围成的圆圈有多长;然后教师再让这些围成圆圈的学生站成一条直线,让两个学生用软尺测量,其他学生则详细记录这些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之前所猜想的长度进行比较。这样教学,既能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圆的周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理念及方式,灵活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起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打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