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时间点B超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应激的影响。
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6—12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1组、联合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联合1组和联合2组患者分别在切皮前和术毕行B超引导单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并联合PCIA。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胸腔镜套管置入、手术30 min、胸腔镜套管撤出及拔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6、12、24和48 h评估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补救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结束即刻及拔管后24 h采静脉血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
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三组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MAP、心率、SPI、RE、SE、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发生率及舒芬太尼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1组和联合2组拔管后即刻至拔管后48 h静息VAS和拔管后即刻至拔管后24 h咳嗽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和联合2组拔管后1~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0,1)和1(0,1)次比3(2,4)次、2(1,3)和1(0,2)次比5(2,7)次、3(1,4)和3(2,5)次比6(3,7)次、1(0,1)和2(1,3)次比4(2,6)次、4(2,5)和4(2,5)次比6(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即刻,联合1组NE、E和皮质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联合2组[(32.7 ± 7.3)ng/L比(88.7 ± 11.3)和(80.5 ± 13.4)ng/L、(44.5 ± 9.9)ng/L比(59.3 ± 10.2)和(55.6 ± 11.6)ng/L、(4.0 ± 2.6)mg/L比(25.4 ± 6.8)和(18.9 ± 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联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和联合2组拔管后24 h NE、E和皮质醇明显低于对照组[(52.3 ± 11.8)和(56.5 ± 14.4)ng/L比(160.6 ± 21.7)ng/L、(52.2 ± 13.6)和(51.8 ± 10.5)ng/L比(90.3 ± 20.5)ng/L、(6.2 ± 2.1)和(9.4 ± 5.3)mg/L比(40.8 ± 9.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与联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超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可为胸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切皮前阻滞较关胸后阻滞更能减少机体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