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谦”指谦虚,“让”即退让。谦让不是软弱,更不是退缩,谦让代表一个人不仅要有你谦我让的绅士风度,还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谦让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素养。同学们,多一分谦让,多一分温暖;多一分谦让,少一分灰暗,请让“谦让”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尽情绽放吧!
素材积累·文章
谦 让
梁实秋
谦让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现实生活里寻一个有关谦让的具体例证,实属不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好像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一般在宴会中,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分小的和官职低的人,远远地站在屋角,听候调遣。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起,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机会。有的说:“我们辈分小,您年长!”有的说:“我常来,您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您先入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了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意味着大家在争座。主人只能偶然插上一两句话,作鹭鸶笑。这场纷扰,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说完,然后急轉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首座的人便去坐了首座,这人并无苦恼之相,往往是一副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的人。本来无关宏旨,半径都是相同长度(假设是圆桌),所以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权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座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变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售票处,每个人的身上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事的道理,那便是:无需谦让的时候,则装模作样地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谦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不该谦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小时候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孔融身上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自愧不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产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谦让作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地能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人类露出原始人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地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每次从公共汽车售票处杀进杀出时,我的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 (节选自《谦让》,有改动)
【阅读感悟】
本文以生活中进餐让座“貌似”谦让的例子,说明“一般人处事的道理”:总是在“于人无利,于己无损”这种“无需谦让”的时候才会去“谦让一番”,而在“该谦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文章选材角度新颖,语言委婉,鞭挞了假谦让的社会风气。
素材积累·诗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 英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 燮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高宗宪公家训》
素材积累·片段
【精彩片段一】
四岁的孔融将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这是孩子的优雅礼让;张英的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化解了邻里纠纷,这是成人的宽容大度;蔺相如不计前嫌、为国着想,赢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这是大将的修养智慧;鲍叔牙辞相让贤,这是君子的谦和品德。
【评点】
片段通过具体的古人事例和简洁的语言,向读者阐释了“谦让”的意义,即“优雅礼让”“宽容大度”“修养智慧”“谦和品德”。运用并列句式铺展开来,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个个谦谦君子向我们走来,化抽象于具体。
【精彩片段二】
谦让之人,犹如一缕春风,吹散了自私,吹来了温暖;谦让之人,好似丝丝春雨,洗去了灰尘,清新了空气;谦让之人,恍如一盏明灯,驱走了黑暗,带来了光明。
【评点】
片段运用排比句式,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将谦让之人比作“一缕春风”“丝丝春雨”“一盏明灯”,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谦让之人的魅力,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精彩片段三】
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学会谦让,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时刻牢记。只要人人都能够你谦我让,那么社会将永远是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和谐幸福的美丽家园。
【评点】
大道至简。简单明了的叙述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片段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让我们明白了“谦让”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素材积累·词语
礼让为国 廉泉让水
你谦我让 谦让未遑
让逸竞劳 推贤让能
以退为进 谦谦君子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谦”指谦虚,“让”即退让。谦让不是软弱,更不是退缩,谦让代表一个人不仅要有你谦我让的绅士风度,还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谦让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素养。同学们,多一分谦让,多一分温暖;多一分谦让,少一分灰暗,请让“谦让”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尽情绽放吧!
素材积累·文章
谦 让
梁实秋
谦让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现实生活里寻一个有关谦让的具体例证,实属不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好像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一般在宴会中,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分小的和官职低的人,远远地站在屋角,听候调遣。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起,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机会。有的说:“我们辈分小,您年长!”有的说:“我常来,您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您先入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了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意味着大家在争座。主人只能偶然插上一两句话,作鹭鸶笑。这场纷扰,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说完,然后急轉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首座的人便去坐了首座,这人并无苦恼之相,往往是一副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的人。本来无关宏旨,半径都是相同长度(假设是圆桌),所以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权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座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变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售票处,每个人的身上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事的道理,那便是:无需谦让的时候,则装模作样地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谦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不该谦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小时候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孔融身上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自愧不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产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谦让作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地能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人类露出原始人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地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每次从公共汽车售票处杀进杀出时,我的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 (节选自《谦让》,有改动)
【阅读感悟】
本文以生活中进餐让座“貌似”谦让的例子,说明“一般人处事的道理”:总是在“于人无利,于己无损”这种“无需谦让”的时候才会去“谦让一番”,而在“该谦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文章选材角度新颖,语言委婉,鞭挞了假谦让的社会风气。
素材积累·诗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 英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 燮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高宗宪公家训》
素材积累·片段
【精彩片段一】
四岁的孔融将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这是孩子的优雅礼让;张英的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化解了邻里纠纷,这是成人的宽容大度;蔺相如不计前嫌、为国着想,赢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这是大将的修养智慧;鲍叔牙辞相让贤,这是君子的谦和品德。
【评点】
片段通过具体的古人事例和简洁的语言,向读者阐释了“谦让”的意义,即“优雅礼让”“宽容大度”“修养智慧”“谦和品德”。运用并列句式铺展开来,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个个谦谦君子向我们走来,化抽象于具体。
【精彩片段二】
谦让之人,犹如一缕春风,吹散了自私,吹来了温暖;谦让之人,好似丝丝春雨,洗去了灰尘,清新了空气;谦让之人,恍如一盏明灯,驱走了黑暗,带来了光明。
【评点】
片段运用排比句式,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将谦让之人比作“一缕春风”“丝丝春雨”“一盏明灯”,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谦让之人的魅力,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精彩片段三】
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学会谦让,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时刻牢记。只要人人都能够你谦我让,那么社会将永远是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和谐幸福的美丽家园。
【评点】
大道至简。简单明了的叙述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片段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让我们明白了“谦让”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素材积累·词语
礼让为国 廉泉让水
你谦我让 谦让未遑
让逸竞劳 推贤让能
以退为进 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