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培养写作兴趣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凭课堂教学及有关的写作知识传授.学生是难以提高写作能力的,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之外,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进行知识积累,不能不说是一个增强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
培养写作兴趣及能力的具体途径有:其一,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借鉴、继承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优良的写作传统.来充实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其二。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仅经常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还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事物的实质,明辨是非曲直。
二、提倡作文命题多样化,不搞一刀切
传统作文命题通常都是由教师确定一个题目.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写,但这可能造成一部分同学能写好.一部分同学无话可说的现象。因为每个学生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及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这一局面.不搞命题一刀切.而要提倡多样化.代之以命题作文与自拟题目相结合形式。自拟题目,能够给学生造成一个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便于学生联系生活、思想实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便写什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改变以往作文“人云亦云”“干人一面”的弊端写出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三、打破当堂作文的旧模式
当堂作文模式是指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作文方式类似考场作文.也很适宜考试。但是,它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程序。我认为.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而采用“得法于课内.活学于课外”的作文新模式.使作文与文章自然生成的规律相一致。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布置命题作文之后,给学生一个观察生活、收集资料的机会,既把作文放在课内来指导,又把作文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尽情抒写内心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品尝自己独立创作的喜悦。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改变教师一人包办的批改模式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由教师一个包揽.极为费时费力,而且“出力不讨好”。我认为.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参加进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作文主体意识。在实践中.我采用了教师部分范改,学生互改和师生共改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改方式。具体做法是:其一,范改,即在全班作文中挑选各种不同层次,并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的一部分作文,由教师精批细改,并在评讲课上细加讲评。其二,互改既在教师范改的基础上.全班大部分作文,应当交给学生自己互相批改.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则可以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就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共同提高。其三,师生互改,即选出好的习作由学生宣读。然后由师生共同评讲。教师在学生共同探讨写作得失时.最主要的是善于及时发现学生见解中的独到之处.随时进行诱导、引路和评价。这样,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分析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以上内容,从准备、命题、写作、批改四个方面论述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当然,对作文教学的其他有关方面,教师同样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期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凭课堂教学及有关的写作知识传授.学生是难以提高写作能力的,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之外,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进行知识积累,不能不说是一个增强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
培养写作兴趣及能力的具体途径有:其一,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借鉴、继承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优良的写作传统.来充实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其二。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仅经常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还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事物的实质,明辨是非曲直。
二、提倡作文命题多样化,不搞一刀切
传统作文命题通常都是由教师确定一个题目.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写,但这可能造成一部分同学能写好.一部分同学无话可说的现象。因为每个学生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及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这一局面.不搞命题一刀切.而要提倡多样化.代之以命题作文与自拟题目相结合形式。自拟题目,能够给学生造成一个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便于学生联系生活、思想实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便写什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改变以往作文“人云亦云”“干人一面”的弊端写出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三、打破当堂作文的旧模式
当堂作文模式是指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作文方式类似考场作文.也很适宜考试。但是,它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程序。我认为.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而采用“得法于课内.活学于课外”的作文新模式.使作文与文章自然生成的规律相一致。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布置命题作文之后,给学生一个观察生活、收集资料的机会,既把作文放在课内来指导,又把作文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尽情抒写内心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品尝自己独立创作的喜悦。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改变教师一人包办的批改模式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由教师一个包揽.极为费时费力,而且“出力不讨好”。我认为.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参加进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作文主体意识。在实践中.我采用了教师部分范改,学生互改和师生共改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改方式。具体做法是:其一,范改,即在全班作文中挑选各种不同层次,并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的一部分作文,由教师精批细改,并在评讲课上细加讲评。其二,互改既在教师范改的基础上.全班大部分作文,应当交给学生自己互相批改.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则可以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就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共同提高。其三,师生互改,即选出好的习作由学生宣读。然后由师生共同评讲。教师在学生共同探讨写作得失时.最主要的是善于及时发现学生见解中的独到之处.随时进行诱导、引路和评价。这样,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分析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以上内容,从准备、命题、写作、批改四个方面论述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当然,对作文教学的其他有关方面,教师同样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期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