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主体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tju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培养写作兴趣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凭课堂教学及有关的写作知识传授.学生是难以提高写作能力的,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之外,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进行知识积累,不能不说是一个增强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
  培养写作兴趣及能力的具体途径有:其一,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借鉴、继承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优良的写作传统.来充实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其二。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仅经常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还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事物的实质,明辨是非曲直。
  二、提倡作文命题多样化,不搞一刀切
  传统作文命题通常都是由教师确定一个题目.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写,但这可能造成一部分同学能写好.一部分同学无话可说的现象。因为每个学生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及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这一局面.不搞命题一刀切.而要提倡多样化.代之以命题作文与自拟题目相结合形式。自拟题目,能够给学生造成一个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便于学生联系生活、思想实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便写什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改变以往作文“人云亦云”“干人一面”的弊端写出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三、打破当堂作文的旧模式
  当堂作文模式是指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作文方式类似考场作文.也很适宜考试。但是,它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程序。我认为.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而采用“得法于课内.活学于课外”的作文新模式.使作文与文章自然生成的规律相一致。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布置命题作文之后,给学生一个观察生活、收集资料的机会,既把作文放在课内来指导,又把作文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尽情抒写内心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品尝自己独立创作的喜悦。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改变教师一人包办的批改模式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由教师一个包揽.极为费时费力,而且“出力不讨好”。我认为.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参加进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作文主体意识。在实践中.我采用了教师部分范改,学生互改和师生共改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改方式。具体做法是:其一,范改,即在全班作文中挑选各种不同层次,并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的一部分作文,由教师精批细改,并在评讲课上细加讲评。其二,互改既在教师范改的基础上.全班大部分作文,应当交给学生自己互相批改.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则可以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就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共同提高。其三,师生互改,即选出好的习作由学生宣读。然后由师生共同评讲。教师在学生共同探讨写作得失时.最主要的是善于及时发现学生见解中的独到之处.随时进行诱导、引路和评价。这样,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分析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以上内容,从准备、命题、写作、批改四个方面论述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当然,对作文教学的其他有关方面,教师同样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期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书端端正正汉字,促思维能力发展  1.汉字结构具有整体空间架构的特征  书法教育首先是关于汉字文化的教育。书法和汉字的关系是血肉依存的,“凡有文字,即有书写,既有书写,必有美恶。”在书法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构成一个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它们的长短、粗细和所处的位置。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整体建构,领会字的结构美。如“中国”的“中”字的书写应将中间的一笔竖写在“口”字的中间,这样“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阅读教学者的教学行为作出相应的改变。”研究推行“群文阅读”,就是紧扣课标,实现阅读量加大与提速的一个绝佳途径。  一、可“整合”文本,培养学生“梳理”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懂得摒弃。“群文阅读”教学怎样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展开呢?  比如五下,我们把《人物描写一组》这一单元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设计,改变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单以教师而言,首先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  作为除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并不多,想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更需要课后的跟踪教育,传统的课后教育方式就是布置课后作业,有人文性的也有工具性的。虽然有很多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上花了很大功夫,但是成效仍是不大
期刊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
期刊
1、教师提问后——给多数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期望学生立即做出回应,否则认为较长的等待是“冷场”或“浪费时间”。据统计,“教师通常的等待时间大致在0.7~1.4秒”,超过等待时间,则毫无耐心地期求答案的即时呈现。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期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然而课堂教学中少数优生总独享有限的机会。课堂上,老师抛出一个难易适中的问题,学生经过几
期刊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
期刊
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荷塘月色》在带给人们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说不尽”,从“语言”到“主题”、从“结构”到“内容”、从“意象、意境”到“情怀、情趣”……这也恰恰就是经典的魅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在思维的激荡中涵咏“语言”的韵味  毫无疑问,《荷塘月色》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语言的品味和涵咏。对《荷塘月色》的语言形式大致有两种不同声音。  一种是余光中在《论朱自清的散
期刊
背诵课文是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不少是要求背诵的。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是大有好处的。我们经常在一篇文言文上完之后,会在课堂中或课后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来背诵,在背诵课文时,不少同学只是反复地机械地从头到尾多次朗读,这样既费力又费时,好不容易背下来,在检查的时候,背诵的流利程度和效果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并且过几天抽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对智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把唤醒、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位置。语文是百科之母,既有重要的学科性,又有重要的工具性,如果一个学生连对语文都没有兴趣,那就更谈不上对其他学科有什么兴趣。可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
期刊
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每次接一个新的班级,总发现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来或者有话形容不出等诸多惧怕心理,问问同事发现也有类似现象。但是在我的辛勤耕耘下,我指导学生在《七彩语文》、《关心下一代周报》 、《语文周报》和《学苑新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我教过的学生很喜欢写作,下面,我根据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把自己如何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习作,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