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上的“利害关系人”之界定

来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利害关系人的概念缺乏明确界定,学者们在注解相关条文中的"利害关系人"时亦见解不一,故难以厘清"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案外人"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实务界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正确的理论指引,在利害关系人之诉权保护及确定审判权作用范围等问题上不时遭遇操作障碍。就制定法上概念、术语的精确化而言,司法解释比法条定义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更能适用变化多样的法律关系。为了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民事诉讼的正常运行,最高人民法院应根据一般民事案件的私益性、对抗性,非讼案件的公益性,执行案件兼顾第三人利益之特点,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通常诉讼程序、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分别作出界定。
其他文献
方言与普通话频繁接触,语言变化开始产生,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方面。平江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词缀“则”,该词缀可加在称谓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后面,用来表达说
各种现代、后现代理论思潮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渐暴露其种种缺陷与不足,无论是结构主义对语言文化的科学肢解,还是解构主义对语言文化的意义虚置都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语言
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我国现有的理论观点有:认定犯罪的顺序;犯罪发生的顺序;系统论的逻辑顺序;不同诉讼阶段不同的逻辑顺序;阶层式的逻辑顺序;类型化的逻辑顺序等观
一直以来,蛋白质结构预测都是人们研究的焦点,综述了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几种理论方法和不同阶段。
带“不”结构作高程度义补语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带“不”的高程度义补语在句法、语义和语用认知方面的使用规律,并
本文主要研究留学生在习得连动式中“了1”位置这一语法时出现的偏误,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留学生们在此处常常犯错,而相
将风激励作用转换为导线长度的周期变化,对单档距架空线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无覆冰时的舞动特性展开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对应,用两端简支柔索结构参数共振模型对横向风载激
伴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促进了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且对传播汉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汉语
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过程中最难以攻破的环节,也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对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掌握汉字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汉语水平,哈萨克语属于阿勒泰语系合普恰克语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