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报告:不断升温的民生表情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也是政府交卷的日子。
  李克强总理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欣喜地看到,字里行间,一系列新的变化,带给人们新的联想,新的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更务实,更前瞻,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回顾上一年工作的内容篇幅明显减少了,在整个16908字的报告中占了4157字,占比25.1%,是近几年来最精练最扼要的一次。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一些表达精准而犀利的新词,比如李克强在谈到食品安全时,表示要“用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当场赢得了满堂掌声;比如在讲述医改攻坚克难时,李克强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世界性难题”,何为“中国式办法”,同样令会场内外的听众充满期待。
  呼应:热点通常就是难点
  细细分析这份政府的答卷,有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生是总理最关注的关键词,而他回答的,也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就公众关注的21个热点话题展开网上民意调查。从2月10日至3月2日,这个调查吸引了近340万人次的投票。截至2日24时,“社会保障”问题获51万余票,排名第一位;而“反腐倡廉”排名第二,获得超过45万票;紧随其后的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得到42万余票。另外,入选热点排行榜前十名的还有“收入分配”、“干部作风”、“计划生育”、“环境治理”、“教育改革”等。这一排名,可以看作当前民意的晴雨表。
  其实,自2011年以来,“社会保障”已连续4年位居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榜首。而在分项调查中,养老金多轨制,又继续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焦点。84%的票数支持养老金并轨,但认为当前的改革缓慢,不少网友在留言中呼吁“马上并轨”。
  而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可谓充分呼应了当前民意;不仅突出民生为重,且强调通过改革来推进深层次利益结构的调整。如关于社会保障问题,总理指出:“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换言之,这就是总理掌握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其要破解的“疑难课题”;这些“疑难课题”的排序,在国务院研究机构和多个智库的前期准备性调研结论中是相似的。即中央政府攻关选项中:“住房”列首位,“养老”为第四位。
  如中国速度的城市建设和“住房”供应,在实物型的福利分房向货币型的市场售房转型过程中,也曾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刺激、城镇基本面貌的改善和计划体制思维的消除,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是,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的“住房”供应和销售,确实吸附了越来越明显的社会剩余资本和浓烈的炒作性投机色彩。
  在上届政府期间,李克强也高度关注“住房”问题,经历了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也直接推动了保障房建设的试点。不过,“住房”问题还是成为了大中城市近年来的社会发展瓶颈,并成为贫富差距的诱发性因素和经济安全的突出风险源。 “两会”期间,浙江省会杭州的某滨江新宅销售以每平方米跳水6000元“开盘”,并引发前期业主的“激愤”。对此,曾任杭州市长的现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在许多城市,买对一套房,跟别人的收入差距就能拉开一个档次,买对两套就拉开两个档次。一个民族如果靠炒房致富,而不是靠勤劳创新致富,还有什么希望?”这位师从蒋学模先生的经济学博士还声称——“要坚决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也被本届中央政府认定为“推高房价的重要元凶”。而对于如何牵住“住房”——这一社会保障问题的“牛鼻子”,李克强总理的基本思路是: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这里突出的“各类棚户区”概念,是李克强早在辽宁主政时就开始攻坚试点的民生工程,后来逐渐成为“民心工程”。“棚户区”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的矿区、林区和国有农场大面积地存在;而北京、天津以及不少省会城市也因“城中村”环境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集居的新“棚户区”,一些海外媒体就直接称呼其为“贫民窟”。
  毫无疑问,“各类棚户区”既是“发展成果未能共享”的烙印,也容易成为社会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所以,李克强在参加一些地方代表团讨论时也几番强调,“不允许一方面兴建高楼大厦,一方面大量存在和新增各类棚户区”。而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承诺: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
  精通英语的李克强本身也是北大高才生、经济学博士,英国权威的《经济学家》杂志还把他过去一年的相关理念整理成“克强经济学”。他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则被媒体采访的民众普遍认为“语言简洁朴实、接地气,其中不乏妙语和妙喻”。
  比如“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几乎人人都能听懂。即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要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又如“定心丸”的说法,也很民间化。那是指: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度异常升高,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而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说明: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日常调研中李克强亲民而生活简朴,他在工厂视察时和普通员工在食堂就餐、在指挥救灾的车辆上就着矿泉水啃干粮……这和他曾经的知青生活磨练和基层实干经历有很大关系。而现实中国社会中,公众对于官员的私德和公德要求一点都不低。人们十分痛恨“舌尖上的腐败”和“车轮上的腐败”,所以“把权力关进笼子”和“苍蝇、老虎一起打”自然会成为普遍愿望。对于现行行政体系和公务员队伍,李克强承认目前“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公职人员中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
  所以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他还直接公布:去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阳光财政”这四个平平常常的字,也成为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其背后的意义令人振奋。
  对此,看看《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李泓冰算了一笔账,就知其来之不易。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支出为94.7亿元,2011年则为93.64亿元,2012年锐减为74.25亿元。去年,按照李克强公布的减少比例,中央单位应该是将“三公”支出硬生生压进了50亿元以内。这只是中央单位的,如果算上全国各个地方的“三公”支出,挤出来的资金就会更加惊人。而据相关报道,全国公款吃喝一年曾达3000亿;公车消费更多,超4000亿,今年正要对此痛下狠手。倘若都能减少三成,省下来的资金将达接近3000亿。
  这是什么概念?不妨拿教育投入比量一下。近两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在3000多亿元。而前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贫困地区儿童试点3元餐补,国家下了那么大决心,中央财政拿出来的也就是160多亿——只是省下来的公款吃喝费用的零头。所以早些时候,李克强说过的通俗对仗“百姓要过好日子,政府要过紧日子”,如今已是街头巷尾几乎众所周知的名言。
  面对复杂形势和发展挑战,李克强也坦言:“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总理认为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如果把“改革”比喻为一门功课的话,中国无疑是35年来世界舞台上的优等生。但“改革”不仅是必修课,而且永远不会“结业”;需要非凡的定力和耐力。它国的教训也表明,一旦政府主导的改革落空了,“发展”也就停滞了!
  在谈到深化改革时,李克强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任何改革都不能纸上谈兵,必然牵涉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而这无疑会带来各个利益关联方的震动。李克强总理在不少场合都曾经表示,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迎难而上,方显英雄本色;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也只剩下了一些“硬骨头”,每前行一步都须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决心与耐心。
  对此,聆听报告的全国人大代表樊芸深有感触。她是上海资产评估行业的领军人物,聚焦的课题是财税体制改革,而“两会”期间这个议题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樊芸代表发现:在我国,中央财政好于省级财政,省级财政又好于市、县级财政,中央与地方之间财力分配出现纵向不平衡。地区之间财力分配则出现横向不平衡,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捉襟见肘。另外,正税之外的杂税、行政性规费和隐性债务大增,风险正在加剧。而更严峻的挑战是地方公共支出压力增大,尤其是在维稳、食品安全等公共责任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地方政府不堪重负。她的调研显示:部分县级政府仅仅掌握着45%的税收,却要负担85%的支出。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樊芸在“两会”期间拿出了她的方案:遵循“受益、行动、技术”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公共支出边界,尽快改变“中央点菜,地方买单”的尴尬局面,形成真正的分级财政、地方财政。
  攻坚期,深水区,任何人听到这两个词,心头都会有沉甸甸的感觉。财税体制改革只是深水区中的一块礁石而已。如何让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顺利前行,新一届政府和“克强经济学”还将面临一场又一场的考试。
其他文献
从上汽收购MG,吉利汽车收购“伦敦出租车”,再到捷豹路虎等英国豪车在中国市场的高歌猛进,说中国已经变成英国汽车业的重要生命线,并不为过。在这些英国汽车品牌的复兴与发展中,中国,是绝不可少的支撑元素。2013 年12 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在上海接见李书福。  在这次随同习近平主席访英的中国企业家中,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作为中国汽车界的代表,为英国的汽车业送去了投资合作的
这种设计的荒唐和乖谬,只要脑容量大于猪就一看有问题。  虽然是一起真实事件,但你可以当寓言来看。  5月17日中午,小区的道路突然全面瘫痪,起因只为主干道的右侧被一排轿车停满,一辆卡车欲通过,却被一辆停得出位的宝马卡住,进退两难。  小区的道路呈Y字形,上面的分叉连接两个小区。正常时,两个停车场的车辆都汇总到Y字的下端,通过这段总干道疏散到外面的大马路——柳州路。  总干道的宽度仅容三辆轿车,原本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特定历史区分。对日本来说,2011年3·11巨震,日本史翻开新的一页。有学者断言,日本史从此可分为“3·11前”和“3·11后”。我们这一代人,因身处这一时代,也许无法宏观叙述整个历史变迁,但许多细微的现象,让我们渐渐感到,日本社会逐渐向保守化发展。这种改变的未来方向,也许我们无法预知。  震后日本  惊天巨震、海啸与令人莫名恐惧的核泄,深刻影响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近两年来,经
“黄水”、“绿水”和“蓝水”三个词语,常被用来形容海军从近岸、近海向远海航行的历程。随着远海训练常态化,中国在建设“蓝水海军”之路上迈开了步伐。时隔两个月,继北海舰队之后,南海舰队高调演兵蓝海,这一次行程,是从南海穿越巴士海峡到达西太平洋海域。  春节期间,北海舰队已完成了一次如此规模的例行训练,只不过行进路线是由北向南,穿越宫古海峡。当时,北海舰队司令员田中海军中将亲任编队指挥员,一度成为媒体焦
如果扣除被民国分别取消的2 年和21年,计“废历”了23个春节。再扣除1967年由上海倡议的“坚决不能”的春节,中国老百姓实际上只过了73个“名正言顺”的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最闹猛。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作为长江岸畔一个小小渔村,今日上海一隅的松江
春节收到许鞍华导演的短信,“迫不得已剪掉了上海作家的一场戏”,她很抱歉,我听了却是松一口气。  差不多一年前吧,导演电邮我,说她正在拍的《黄金时代》里有一场上海作家戏,她想邀请一帮作家自己演自己,问我有没有兴趣?收到自己最喜爱的导演的来信,我立马神七上天,HighHigh地回了YesYesYes。客串一个不用说一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体验一下大导演说CUT时的气势,顺便瞄几眼主演萧红的汤唯,简直!  
在我年幼之时,有一部武打电影风靡全国,叫《少林寺》。看完这个电影,有些人就去河南少林寺拜师学武。还有一些人,就到附近公园里找个师傅,学一套长拳。对我来说,附近的地坛公园是一个真实的存在,那里真有人练拳。而遥远的嵩山少林寺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如同古希腊人的奥林匹亚山。很快,我又从一本破旧的杂志上看到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正是梅超风练九阴白骨抓的那一段,即便我有习武之心,看了这一段,也不打算去蒙古的沙
英国大小报纸向来政治倾向分明,高访四天,各大媒体也忙乎了一个多星期。从新闻报道的视角及侧重点、评论员的文章以及读者来信来看这一周的高访报道,还是很有意思的。   高访开始前,各大媒体就开始做铺垫,介绍习近平的来龙去脉,评论这次一路红地毯的顶级待遇,分析此次高访将希望取得的成果。《每日电讯报》刊登唐人街张灯结彩的照片,关注高访的经济因素;《星期日独立报》把重点聚焦在新任工党党魁科尔宾的行动上,猜测
在美国的时候,遇到一位奇女子——索尼娅。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在我们住处附近的一家赛百味快餐店打工。  当她得知我来自中国,惊喜地说:“我去过北京,七次。批发些衣服鞋子,运到我们国家去卖。”  哦,原来是与那批在中俄之间做贸易的“国际倒爷”一样的生意人啊!经历过那种生活的人可不是一般的能耐。  我问她为什么来美国了?  索尼娅朗声笑道:“有机会就来了呀!”  索尼娅7年前持访问签证到了美国,然后嫁了
可园  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东莞可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等,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