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和从事第二、三产业,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学生群体——留守学生。特别是近几年我校共有“留守学生”170多人,“留守学生”的比例高达到 66 %。这些留守的空巢孩子,他们过早远离正常家庭氛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他们大多都寄托于年迈的长辈或至亲,从而形成了隔代教育,或多或少也造成心灵的代沟更为严重,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从而使个别同学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如到游戏机室、网吧上机,逃学、打群架、盗窃,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急剧下降,对老人不尊重,学生成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别长辈还错误地认为,给孩子有得吃,有得玩,他们又能上学,又有钱给他花,那就尽到做长辈应尽的责任了。所以就疏于把孩子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上网吧,玩游戏,成了留守学生向往的地方,特别在节假日更为突出。也使他们当中有很多学生的人格、行为、品行等都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家长虽然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在学习上,心理上,生理上,行为上,习惯养成等诸多方面都没有及时,给予孩子的正确引导。从而使个别孩子形成 了独断专行,我行我素,不愿意与人合作的性格和一些过于自卑的沉默不语的性格。我带着这
一连串的问题,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索。
一、“爱”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留守学生在家,要过上独立生活(或在隔代的长辈家中生活),总是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从而过早地过上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我意识到:要从关心“留守学生”这个孤独、寂寞的弱势群体,必须做到从生活入手,从思想上引导,从学习上关心。对他们给予无微不至的帮辅,给予父母般的关怀,使其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教师的关爱与亲情同在。消除他们心中的寂寞与孤独,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已往淘气,到机室、网络去寻找刺激,去打发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的思想,扭转过来。我还意识到留守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不稳定、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等,如果这些性格缺陷得不到及时矫正,会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甚至于这些学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还努力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即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多与留守学生谈心沟通,多组织其参与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托管人、任教老师联系沟通。并尽力使留守学生不辍学、不逃学,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在学校能快乐学习。
二、注重关爱“留守学生”精神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包涵在诸多方面,而精神的成长是伴随着其年龄与社会见识在内,因此我时时都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他们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因为留守学生大多数因父母的不在身边而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性格孤僻内向;其二,有自卑卑心理;其三容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对此,我认为作为教师既要做人世间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學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多与其沟通,了解其思想问题,对症下药,开解心灵的小结,要求学生多与父母电话联系,既要明白父母外出的苦聪,又要明白自己的任务,总之,对留守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他们营造温馨的乐园氛围。
三、正确教育是帮助“留守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
“留守学生”身上都会出现如狭隘、偏执等性格,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变得复杂,那么针对不同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或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帮扶和关爱的力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当我发现学生说谎时,我没有当面表现出对他不信任,而是通过多方调查,证实他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教育,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当他与其他同学发生纠纷,我就主动承担责任,教育他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坚决不支持他说谎话,推卸责任;当发现他与我对着干时,就要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亲切交谈沟通,指出他的不足,错误与缺点;当他缺乏自信心时,要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当他受到委屈时,要及时做好安慰,鼓励他做一个坚强的人,让他相信以后别人会理解的;当他取得成绩时,也要及时表扬,引导他正确对待得与失,以增强留守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这些做法留守学生大多数都能转变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好好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
总之,关爱留守学生,是时代付予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好下一代的时代要求,同时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力度,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法,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让这群留守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一连串的问题,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索。
一、“爱”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留守学生在家,要过上独立生活(或在隔代的长辈家中生活),总是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从而过早地过上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我意识到:要从关心“留守学生”这个孤独、寂寞的弱势群体,必须做到从生活入手,从思想上引导,从学习上关心。对他们给予无微不至的帮辅,给予父母般的关怀,使其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教师的关爱与亲情同在。消除他们心中的寂寞与孤独,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已往淘气,到机室、网络去寻找刺激,去打发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的思想,扭转过来。我还意识到留守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不稳定、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等,如果这些性格缺陷得不到及时矫正,会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甚至于这些学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还努力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即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多与留守学生谈心沟通,多组织其参与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托管人、任教老师联系沟通。并尽力使留守学生不辍学、不逃学,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在学校能快乐学习。
二、注重关爱“留守学生”精神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包涵在诸多方面,而精神的成长是伴随着其年龄与社会见识在内,因此我时时都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他们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因为留守学生大多数因父母的不在身边而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性格孤僻内向;其二,有自卑卑心理;其三容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对此,我认为作为教师既要做人世间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學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多与其沟通,了解其思想问题,对症下药,开解心灵的小结,要求学生多与父母电话联系,既要明白父母外出的苦聪,又要明白自己的任务,总之,对留守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他们营造温馨的乐园氛围。
三、正确教育是帮助“留守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
“留守学生”身上都会出现如狭隘、偏执等性格,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变得复杂,那么针对不同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或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帮扶和关爱的力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当我发现学生说谎时,我没有当面表现出对他不信任,而是通过多方调查,证实他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教育,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当他与其他同学发生纠纷,我就主动承担责任,教育他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坚决不支持他说谎话,推卸责任;当发现他与我对着干时,就要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亲切交谈沟通,指出他的不足,错误与缺点;当他缺乏自信心时,要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当他受到委屈时,要及时做好安慰,鼓励他做一个坚强的人,让他相信以后别人会理解的;当他取得成绩时,也要及时表扬,引导他正确对待得与失,以增强留守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这些做法留守学生大多数都能转变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好好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
总之,关爱留守学生,是时代付予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好下一代的时代要求,同时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力度,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法,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让这群留守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