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他或者还是一个封闭的纳西老人,呆在小小的丽江为生活而疲于奔命;
30年前,他或者还只是一个刚出生的纳西小娃,还不懂什么是改革开放,只是如同改革开放的浪潮般无法阻止地成长。
30年,他们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刻,每一个脚步都在他们脑中留下了一段段黑白的记忆。
30年的丽江,什么样?带着一张张脑中的黑白相纸,让我们去寻访这些美好的丽江物事。
李实:梦幻岁月,三十年丽江记忆
丽江古城兴文巷的67号是个叫做“激沙沙一流居”的客栈,当家的——一个地道的古城老纳西人李实。1998年第一批在古城内开客栈,成为丽江人开客栈的先锋。1998年至2008年,10年,一个客栈成长,那么30年,对于李老又是怎样一段记忆?
曾经当过会计,当过总经理,开过杂货店、药店……而最后在古城选择开了客栈,只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旅游也吹到了丽江这个边远的小城。李老回忆说,相对于以前自己从事过的职业,开客栈要自由很多,而且在经济收入上也相对稳定。现在他们全家都在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一个儿子在户外俱乐部上班,而另一子则在外资做全球旅游IT电脑维护。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李老生活得非常自豪也非常安定。还是止不住赞扬改革开放好,还是止不住流露对生活的欣慰。
去年,李实老人还应猎鹰协会副主席、伦敦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尼克·福克斯的邀请到英国参加国际鹰猎文化节,他说如若是30年以前,是绝对也不会想到自己还能出国的。作为一名忠实的鹰文化爱好者,今天,他在自己开的客栈和一大群同样热衷于鹰文化的朋友围坐在火塘边聊天,和他们喜欢的朋友鹰呆在一起。喝茶、驯鹰、聊天,记忆里,也就这样的日子最是自由。李老谈到,随着改革开放思想在丽江的深入,三大潮流——信息流、人流、物流也随之进入了丽江市场。丽江人也很好地驾驭了此契机,使得自身不断取得进步。在丽江最主要的就是旅游的发展,在给市民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老人觉得他能结交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的游人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中认识更多在本地区无法知晓到的东西,获得更多的智慧,人文上明显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他认为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但是,李老在欣喜丽江旅游发展,肯定旅游为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益处的过程中,也忧心忡忡地看到了许多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住在古城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原住居民的流失,随即本土的纳西文化也渐淡漠出去。附近少了那么多能够用纳西语交谈的邻居,他觉得非常寒心。30年的记忆里,他非常希望古城一直本真的存在着,存在于记忆中。
王镇涛:细微处的丽江三十年
30年,从尚未记忆到能够记事起到有了一定的记忆,就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王镇涛,对于家乡这30年变化的印象可以很多,也可以是暗淡的。多,是因为30时间沉积下来的点滴足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去回想;暗淡,是因为自身是真切的融入在发展的浪潮里,随着印记一步步走来,要说变化确实太大,但是实实在在的又似乎不知从何处谈起。时间是贼,偷走一切,更换走一切;改革是画笔,一点点涂鸦就转变着一个城市的行进方向。
王镇涛在五一街开了个普洱茶店,坐在火炉旁,喝着普洱茶,开始了他丽江三十年的回想:
人们生活,自然少不了的衣食住行。
衣,各种风格样式的服装开始丰富人们的仪态。
大概是自己童年家境还算不错的缘故,小时候就能穿上毛衣和海军服的我是在和身边的小朋友对比了之后才发现,那个时代很多小孩都还在光着屁股跑来跑去。父母辈的中山装以及50、60年代的一身绿渐渐走出时代舞台。改革开放后物资的不断丰富,人们的衣服也渐呈现出多样风格,挑选余地一下子多了。小时候女孩子穿露出手臂的短袖被大人们骂不像话,而随着开放思想的潜移默化的侵入,如此也能慢慢接受并且习以为常。开放,带来的不仅是衣物的丰富,也让更多的纳西人沾染了包容的性格。这里的包容自然是说穿衣不再那么保守。
食,蔬菜副食品更加丰富,厨房也越开始走向电器化。
吃,也同样是我们的菜篮子问题。由于科技种植在丽江的引进,以及交通的便利,能吃上的蔬菜明显比小时候多了,一年年,不断的有新的菜式出现在饭桌上。零食也增多了,旧的食品被淘汰,新的更营养或者更可口的东西不断出现在商店里。以前孩童的时候是在小卖铺里买小食品,现在可以上超市自由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厨房越来越普遍的煤气化和电器化,做饭越来越省时和便利起来。当年,一个三角牌电饭煲入驻了厨房,那是多么欢心的事情啊!现在,那很普通了吧。
住,纳西人已经能住上小区别墅了,生活自是更加富足。
拿丽江玉湖来说吧,记得80年代初去玉湖,看到的唯一感觉就是穷。一个100瓦的灯看起来像是只有15瓦的亮度,那边风很大,屋顶又没有瓦片,灯泡就在风中摇摇欲坠的,仿似鬼片中描述的可怖现场。这些年也带一些留学生常出入玉湖往洛克故居,感觉是玉湖变化太大,房屋建筑有了自己的格局,不再是以前毫无居住感的村寨。丽江的房屋,在80年代的时候都是不完整的,纳西人在那个阶段都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一次性就将房子建筑完整。建房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天积攒好了资金再建,从没有正式的围墙,没有厨房,没有天花板到一天天有了房屋的完整模样,这个过程长到用了10多年时间的也是大有人在。而现在呢,丽江很多居民都住上了小区别墅,内部设施也都完善齐全了。
行,交通的快捷便利让丽江人更方便地走出去,也让外面的人更了解丽江。
代步工具增多了,在以前是只有载重和轻便两种自行车。后来我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山地车,折叠单车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周围。单就自行车的变化都这样了,更何况是各类交通工具的运用。爷爷奶奶辈的时候从丽江去一趟昆明都要花上18天的时间,那时步行,后来到了我们上学时去昆明,要坐3天的汽车,中途要转很多次。而今,在长途客车上睡一个晚上醒来,自己就身处昆明了。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改进,节省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也便利出行了。
拿来主义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汉族好的东西在纳西族地区越来越多被“拿来使用”,甚至国外好的东西也能被运用来为地区生活服务。开放是改革的助力器。
最过赞赏的是古城中的排污工程,03年排污管道的安装,下水道得到改善,开客栈,建卫生间有了条件,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真正的方便。记得小时候买粮食要用粮票,然后还有肉票、布票、烟票等等,然后每次买什么东西都要在窗口排队去兑换。以前要是谁家买了电视机,整个周围的邻居都沸腾和激动着。一过晚饭就跑去看露天电影的日子被跑来有电视机的人家看电视的日子取代,有了在家就能看电影的感觉。那时候文笔峰的灯泡一亮,大家就嚷着有电视信号了。所有兴奋都在黑白电视机荧幕前成倍地放大。于是封闭的人们开始在电视上接触到更多无法在身边看到的东西,视野开始拓宽起来。渐渐地,丽江做生意的多了,认识外面世界的机会多了,在外就业的丽江年轻人多了,音乐形式也多了,丽江人的视觉广泛起来。改革开放,成就了整个中国现在的发展,同样也成就了今天的丽江。
30年前,他或者还只是一个刚出生的纳西小娃,还不懂什么是改革开放,只是如同改革开放的浪潮般无法阻止地成长。
30年,他们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刻,每一个脚步都在他们脑中留下了一段段黑白的记忆。
30年的丽江,什么样?带着一张张脑中的黑白相纸,让我们去寻访这些美好的丽江物事。
李实:梦幻岁月,三十年丽江记忆
丽江古城兴文巷的67号是个叫做“激沙沙一流居”的客栈,当家的——一个地道的古城老纳西人李实。1998年第一批在古城内开客栈,成为丽江人开客栈的先锋。1998年至2008年,10年,一个客栈成长,那么30年,对于李老又是怎样一段记忆?
曾经当过会计,当过总经理,开过杂货店、药店……而最后在古城选择开了客栈,只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旅游也吹到了丽江这个边远的小城。李老回忆说,相对于以前自己从事过的职业,开客栈要自由很多,而且在经济收入上也相对稳定。现在他们全家都在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一个儿子在户外俱乐部上班,而另一子则在外资做全球旅游IT电脑维护。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李老生活得非常自豪也非常安定。还是止不住赞扬改革开放好,还是止不住流露对生活的欣慰。
去年,李实老人还应猎鹰协会副主席、伦敦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尼克·福克斯的邀请到英国参加国际鹰猎文化节,他说如若是30年以前,是绝对也不会想到自己还能出国的。作为一名忠实的鹰文化爱好者,今天,他在自己开的客栈和一大群同样热衷于鹰文化的朋友围坐在火塘边聊天,和他们喜欢的朋友鹰呆在一起。喝茶、驯鹰、聊天,记忆里,也就这样的日子最是自由。李老谈到,随着改革开放思想在丽江的深入,三大潮流——信息流、人流、物流也随之进入了丽江市场。丽江人也很好地驾驭了此契机,使得自身不断取得进步。在丽江最主要的就是旅游的发展,在给市民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老人觉得他能结交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的游人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中认识更多在本地区无法知晓到的东西,获得更多的智慧,人文上明显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他认为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但是,李老在欣喜丽江旅游发展,肯定旅游为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益处的过程中,也忧心忡忡地看到了许多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住在古城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原住居民的流失,随即本土的纳西文化也渐淡漠出去。附近少了那么多能够用纳西语交谈的邻居,他觉得非常寒心。30年的记忆里,他非常希望古城一直本真的存在着,存在于记忆中。
王镇涛:细微处的丽江三十年
30年,从尚未记忆到能够记事起到有了一定的记忆,就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王镇涛,对于家乡这30年变化的印象可以很多,也可以是暗淡的。多,是因为30时间沉积下来的点滴足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去回想;暗淡,是因为自身是真切的融入在发展的浪潮里,随着印记一步步走来,要说变化确实太大,但是实实在在的又似乎不知从何处谈起。时间是贼,偷走一切,更换走一切;改革是画笔,一点点涂鸦就转变着一个城市的行进方向。
王镇涛在五一街开了个普洱茶店,坐在火炉旁,喝着普洱茶,开始了他丽江三十年的回想:
人们生活,自然少不了的衣食住行。
衣,各种风格样式的服装开始丰富人们的仪态。
大概是自己童年家境还算不错的缘故,小时候就能穿上毛衣和海军服的我是在和身边的小朋友对比了之后才发现,那个时代很多小孩都还在光着屁股跑来跑去。父母辈的中山装以及50、60年代的一身绿渐渐走出时代舞台。改革开放后物资的不断丰富,人们的衣服也渐呈现出多样风格,挑选余地一下子多了。小时候女孩子穿露出手臂的短袖被大人们骂不像话,而随着开放思想的潜移默化的侵入,如此也能慢慢接受并且习以为常。开放,带来的不仅是衣物的丰富,也让更多的纳西人沾染了包容的性格。这里的包容自然是说穿衣不再那么保守。
食,蔬菜副食品更加丰富,厨房也越开始走向电器化。
吃,也同样是我们的菜篮子问题。由于科技种植在丽江的引进,以及交通的便利,能吃上的蔬菜明显比小时候多了,一年年,不断的有新的菜式出现在饭桌上。零食也增多了,旧的食品被淘汰,新的更营养或者更可口的东西不断出现在商店里。以前孩童的时候是在小卖铺里买小食品,现在可以上超市自由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厨房越来越普遍的煤气化和电器化,做饭越来越省时和便利起来。当年,一个三角牌电饭煲入驻了厨房,那是多么欢心的事情啊!现在,那很普通了吧。
住,纳西人已经能住上小区别墅了,生活自是更加富足。
拿丽江玉湖来说吧,记得80年代初去玉湖,看到的唯一感觉就是穷。一个100瓦的灯看起来像是只有15瓦的亮度,那边风很大,屋顶又没有瓦片,灯泡就在风中摇摇欲坠的,仿似鬼片中描述的可怖现场。这些年也带一些留学生常出入玉湖往洛克故居,感觉是玉湖变化太大,房屋建筑有了自己的格局,不再是以前毫无居住感的村寨。丽江的房屋,在80年代的时候都是不完整的,纳西人在那个阶段都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一次性就将房子建筑完整。建房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天积攒好了资金再建,从没有正式的围墙,没有厨房,没有天花板到一天天有了房屋的完整模样,这个过程长到用了10多年时间的也是大有人在。而现在呢,丽江很多居民都住上了小区别墅,内部设施也都完善齐全了。
行,交通的快捷便利让丽江人更方便地走出去,也让外面的人更了解丽江。
代步工具增多了,在以前是只有载重和轻便两种自行车。后来我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山地车,折叠单车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周围。单就自行车的变化都这样了,更何况是各类交通工具的运用。爷爷奶奶辈的时候从丽江去一趟昆明都要花上18天的时间,那时步行,后来到了我们上学时去昆明,要坐3天的汽车,中途要转很多次。而今,在长途客车上睡一个晚上醒来,自己就身处昆明了。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改进,节省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也便利出行了。
拿来主义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汉族好的东西在纳西族地区越来越多被“拿来使用”,甚至国外好的东西也能被运用来为地区生活服务。开放是改革的助力器。
最过赞赏的是古城中的排污工程,03年排污管道的安装,下水道得到改善,开客栈,建卫生间有了条件,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真正的方便。记得小时候买粮食要用粮票,然后还有肉票、布票、烟票等等,然后每次买什么东西都要在窗口排队去兑换。以前要是谁家买了电视机,整个周围的邻居都沸腾和激动着。一过晚饭就跑去看露天电影的日子被跑来有电视机的人家看电视的日子取代,有了在家就能看电影的感觉。那时候文笔峰的灯泡一亮,大家就嚷着有电视信号了。所有兴奋都在黑白电视机荧幕前成倍地放大。于是封闭的人们开始在电视上接触到更多无法在身边看到的东西,视野开始拓宽起来。渐渐地,丽江做生意的多了,认识外面世界的机会多了,在外就业的丽江年轻人多了,音乐形式也多了,丽江人的视觉广泛起来。改革开放,成就了整个中国现在的发展,同样也成就了今天的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