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黑白相纸中的丽江人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他或者还是一个封闭的纳西老人,呆在小小的丽江为生活而疲于奔命;
  30年前,他或者还只是一个刚出生的纳西小娃,还不懂什么是改革开放,只是如同改革开放的浪潮般无法阻止地成长。
  30年,他们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刻,每一个脚步都在他们脑中留下了一段段黑白的记忆。
  30年的丽江,什么样?带着一张张脑中的黑白相纸,让我们去寻访这些美好的丽江物事。
  
  


  李实:梦幻岁月,三十年丽江记忆
  
  丽江古城兴文巷的67号是个叫做“激沙沙一流居”的客栈,当家的——一个地道的古城老纳西人李实。1998年第一批在古城内开客栈,成为丽江人开客栈的先锋。1998年至2008年,10年,一个客栈成长,那么30年,对于李老又是怎样一段记忆?
  曾经当过会计,当过总经理,开过杂货店、药店……而最后在古城选择开了客栈,只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旅游也吹到了丽江这个边远的小城。李老回忆说,相对于以前自己从事过的职业,开客栈要自由很多,而且在经济收入上也相对稳定。现在他们全家都在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一个儿子在户外俱乐部上班,而另一子则在外资做全球旅游IT电脑维护。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李老生活得非常自豪也非常安定。还是止不住赞扬改革开放好,还是止不住流露对生活的欣慰。
  去年,李实老人还应猎鹰协会副主席、伦敦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尼克·福克斯的邀请到英国参加国际鹰猎文化节,他说如若是30年以前,是绝对也不会想到自己还能出国的。作为一名忠实的鹰文化爱好者,今天,他在自己开的客栈和一大群同样热衷于鹰文化的朋友围坐在火塘边聊天,和他们喜欢的朋友鹰呆在一起。喝茶、驯鹰、聊天,记忆里,也就这样的日子最是自由。李老谈到,随着改革开放思想在丽江的深入,三大潮流——信息流、人流、物流也随之进入了丽江市场。丽江人也很好地驾驭了此契机,使得自身不断取得进步。在丽江最主要的就是旅游的发展,在给市民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老人觉得他能结交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的游人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中认识更多在本地区无法知晓到的东西,获得更多的智慧,人文上明显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他认为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但是,李老在欣喜丽江旅游发展,肯定旅游为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益处的过程中,也忧心忡忡地看到了许多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住在古城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原住居民的流失,随即本土的纳西文化也渐淡漠出去。附近少了那么多能够用纳西语交谈的邻居,他觉得非常寒心。30年的记忆里,他非常希望古城一直本真的存在着,存在于记忆中。
  


  


  
  王镇涛:细微处的丽江三十年
  
  30年,从尚未记忆到能够记事起到有了一定的记忆,就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王镇涛,对于家乡这30年变化的印象可以很多,也可以是暗淡的。多,是因为30时间沉积下来的点滴足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去回想;暗淡,是因为自身是真切的融入在发展的浪潮里,随着印记一步步走来,要说变化确实太大,但是实实在在的又似乎不知从何处谈起。时间是贼,偷走一切,更换走一切;改革是画笔,一点点涂鸦就转变着一个城市的行进方向。
  王镇涛在五一街开了个普洱茶店,坐在火炉旁,喝着普洱茶,开始了他丽江三十年的回想:
  
  人们生活,自然少不了的衣食住行。
  
  衣,各种风格样式的服装开始丰富人们的仪态。
  大概是自己童年家境还算不错的缘故,小时候就能穿上毛衣和海军服的我是在和身边的小朋友对比了之后才发现,那个时代很多小孩都还在光着屁股跑来跑去。父母辈的中山装以及50、60年代的一身绿渐渐走出时代舞台。改革开放后物资的不断丰富,人们的衣服也渐呈现出多样风格,挑选余地一下子多了。小时候女孩子穿露出手臂的短袖被大人们骂不像话,而随着开放思想的潜移默化的侵入,如此也能慢慢接受并且习以为常。开放,带来的不仅是衣物的丰富,也让更多的纳西人沾染了包容的性格。这里的包容自然是说穿衣不再那么保守。
  
  


  


  食,蔬菜副食品更加丰富,厨房也越开始走向电器化。
  吃,也同样是我们的菜篮子问题。由于科技种植在丽江的引进,以及交通的便利,能吃上的蔬菜明显比小时候多了,一年年,不断的有新的菜式出现在饭桌上。零食也增多了,旧的食品被淘汰,新的更营养或者更可口的东西不断出现在商店里。以前孩童的时候是在小卖铺里买小食品,现在可以上超市自由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厨房越来越普遍的煤气化和电器化,做饭越来越省时和便利起来。当年,一个三角牌电饭煲入驻了厨房,那是多么欢心的事情啊!现在,那很普通了吧。
  
  住,纳西人已经能住上小区别墅了,生活自是更加富足。
  拿丽江玉湖来说吧,记得80年代初去玉湖,看到的唯一感觉就是穷。一个100瓦的灯看起来像是只有15瓦的亮度,那边风很大,屋顶又没有瓦片,灯泡就在风中摇摇欲坠的,仿似鬼片中描述的可怖现场。这些年也带一些留学生常出入玉湖往洛克故居,感觉是玉湖变化太大,房屋建筑有了自己的格局,不再是以前毫无居住感的村寨。丽江的房屋,在80年代的时候都是不完整的,纳西人在那个阶段都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一次性就将房子建筑完整。建房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天积攒好了资金再建,从没有正式的围墙,没有厨房,没有天花板到一天天有了房屋的完整模样,这个过程长到用了10多年时间的也是大有人在。而现在呢,丽江很多居民都住上了小区别墅,内部设施也都完善齐全了。
  
  


  行,交通的快捷便利让丽江人更方便地走出去,也让外面的人更了解丽江。
  代步工具增多了,在以前是只有载重和轻便两种自行车。后来我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山地车,折叠单车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周围。单就自行车的变化都这样了,更何况是各类交通工具的运用。爷爷奶奶辈的时候从丽江去一趟昆明都要花上18天的时间,那时步行,后来到了我们上学时去昆明,要坐3天的汽车,中途要转很多次。而今,在长途客车上睡一个晚上醒来,自己就身处昆明了。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改进,节省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也便利出行了。
  
  拿来主义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汉族好的东西在纳西族地区越来越多被“拿来使用”,甚至国外好的东西也能被运用来为地区生活服务。开放是改革的助力器。
  最过赞赏的是古城中的排污工程,03年排污管道的安装,下水道得到改善,开客栈,建卫生间有了条件,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真正的方便。记得小时候买粮食要用粮票,然后还有肉票、布票、烟票等等,然后每次买什么东西都要在窗口排队去兑换。以前要是谁家买了电视机,整个周围的邻居都沸腾和激动着。一过晚饭就跑去看露天电影的日子被跑来有电视机的人家看电视的日子取代,有了在家就能看电影的感觉。那时候文笔峰的灯泡一亮,大家就嚷着有电视信号了。所有兴奋都在黑白电视机荧幕前成倍地放大。于是封闭的人们开始在电视上接触到更多无法在身边看到的东西,视野开始拓宽起来。渐渐地,丽江做生意的多了,认识外面世界的机会多了,在外就业的丽江年轻人多了,音乐形式也多了,丽江人的视觉广泛起来。改革开放,成就了整个中国现在的发展,同样也成就了今天的丽江。
其他文献
白沙的地盘其实很大,除了大多游人都知道的白沙古镇外,还有很多美丽的小村庄安逸地坐落在恰当的土地上,白沙古街所在的白沙村、东巴谷所在的新善村、丽江户外乐园所在的木都村,以及早已被游人所熟知的玉湖和文海。总能在某个宁静的清晨看到从这些地方升腾起的一阵阵的雾气,满是生活的味道。生活主导着这里的一切,田野、房舍、道路、阿猫阿狗、居民……岁月静好就是形容着在这里的每一刻吧!    你所认识的白沙    我们
期刊
认识于涌已经十余年了,和他去民间淘过“宝”,和他去江边拣过石,一直找不到恰当的称呼来形容他。他搞经营,说他是企业家吧,他好象一直也没把自己的事业做大,而且也好像没有要做大的意思,也不见他有一般企业家的奢侈消费。他收藏,那说他是收藏家吧,但他收的东西很多很杂很广,而很多东西在一般人眼里却不值一文。他也搞木雕刻,说他是艺术家吗?但他的很多作品却又不是通常可以见到的东西,而显得非常另类。不久前,在一次朋
期刊
一代英杰和志强的名字,是与五彩云南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巨变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经典丽江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广纳开放、浴火重生”联系在一起的,是与魅力丽江的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几次丽江之行,都为破解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送来了“及时雨”、“金钥匙”。  ——1990年8月28日起的九天丽江之行,他明确提出:打破封闭,死角
期刊
提 要 前半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今时代抢救方言对于保护地方文化有着更加重要的特别价值:近20年来,人、物、信息的交流媒介和交流方式的急剧变化正在迅速碾平我国各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但表示各地独特风俗文化的词语还较为完整地保存在65岁以上人群的记忆中。并指出,《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第一辑)的重要价值正在于,抓住上述时间差,高质量地落实了多角度地科学抢救方言并与抢救地方风俗文化有机结合的全新思路,为
期刊
秋风肃杀玉龙吟,回眸远眺群山叠;挥臂击鹰爽雄姿,唯我独尊云岭端。当纳西族的汉子们在玉龙大雪山麓架鹰牵狗叱咤风云几百年至今的二十一世纪初,央视《发现之旅》栏目,专题报道了我国东北吉林市郊一个叫做鹰屯的村落一户鹰猎技能传承濒临消亡的发现。看后感触颇深,亦喜亦忧。喜的是我华夏民族的远古遗风——鹰猎文化终于被发现披露,忧的是这一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鹰猎活动,属远古人类狩猎文化范畴,据可考文献记载,在
期刊
是11月的这天,带着一只大鹰,我们出发了。同时带着的还有一份期待,因为并不是每次的鹰猎都能有实物的收获。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偶然性,给每一次的行程渲染上了不同的颜色。  清晨行车,目的地是大理鹤庆县的某片大山。鹰猎的条件之一是选择的目的地有野鸡一类的动物生存,不可是浓密的山林,如此的行车去鹤庆而不在丽江就有了适当的理由,很显然那里有鹰猎的天然条件。        深秋季节的大山,已然是整片整片的枯黄
期刊
在丽江玩鹰的纳西人太多了,到四方街街头或者到忠义市场走一圈,都能看到手上架着一只鹰随处散步的纳西男人。不分年龄,不分学历,有老年人,有年轻人,有农民,有知识分子……养宠物或许是为了填补人在城市中的孤独感,那么把鹰作为生活中短暂的伴侣动物,更多是在与鹰的那么几个月里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的力量,保存了鹰最原始的勇猛本性,一同与它们到野外感受无我的状态。不止纳西人延续了鹰猎这一传统,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的人也
期刊
婚姻的神圣就在于它将两个陌生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以一生的誓言与甜蜜的爱恋承诺相守一生。    丽江婚纱摄影之旅    丽江是这样一个地方:抬头望望蓝天,蓝得那么纯净,只要那么一眼,仿佛身后红尘滚滚和市井喧嚣都在那一瞬间云散烟消。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不自觉地开始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向往与激情,这也是一对新人在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时所要拥有的,不是吗?丽江太美了,几乎让人找不到一个贴切的词来形容她,有时候
期刊
在丽江有这样一位老人:年过古稀,却仍坚持用镜头记录着自己眼中的人和事,在他长达62年的摄影人生中,丽江的发展变迁更是牵引着他不断按下手中的快门。这位老人就是1929年出生在云南丽江一个普通纳西家庭的吴积仁老人。他在1946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开始了他的摄影人生。1980年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和云南省职工摄影家协会。1983年被调入丽江县文化馆工作。1985年离
期刊
古镇记忆  悠悠小巷、小桥流水、古朴而个性的门店,无处不在的身影,留下爱的记忆……    样片一:古镇·染房图注:羽·映像摄影机构提供  样片二:束河·青龙桥图注:羽·映像摄影机构提供    取景点推荐:大研古镇(文昌宫、酒吧街、纳西喜院、东巴造纸坊、老巷子等),束河古镇(青龙桥、仁里、九鼎龙潭、扎染房、飞花触水等),白沙古镇(田园风光等)          雪山印象  纯净、神圣、宏伟的雪山,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