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开国将军一生充满传奇,下面介绍几位将军“刀王”。
许世友:五次任“大刀敢死队”队长
开国上将许世友,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五次担任“大刀敢死队”队长,在攻城拔寨的“肉搏战”中,屡立奇功。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自幼家贫。后来,机缘巧合,许世友进入嵩山少林寺学艺。在少林寺的日子里,许世友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特别喜欢大刀。
1931年春,蒋介石派亲信岳维峻率领号称“模范之师”的国民党34师围剿红军。面对34师的孤军深入,红军决定集中五个团的兵力,连夜突袭驻扎在江西双桥镇的岳维峻部,给对手来个出其不意。许世友所在的28团承担了正面突击的重任,他决定再次举起敢死队的大旗,直捣敌军最中心。战斗中,敌人不但占据有利地势,空中还有飞机掩护,子弹像雨点一样洒来。许世友带领敢死队一个弹坑一个弹坑地匍匐前进,当突到距敌方工事100米时,许世友猛然跃起,大喊一声:“同志们!杀啊!”便带领战士们与敌军拼刺刀。许世友挥舞着大刀,顷刻间便消灭了好几个敌人,战士们一看,士气更盛,最终活捉了岳维峻。
1933年10月,许世友任红四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率部在四川抗击刘湘等川军对红四方面军的“六路围攻”。在长达四个月的防御战中,许世友身先士卒,常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把纯钢大刀,竟被砍得缺锋卷刃。在红军突破嘉陵江的一次战斗中,身为军长的许世友亲率敢死队,手提一柄钢刀直捣敌阵,斩敌36人。事后,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叹道:“军长参加敢死队,史无前例!”
抗日战争中,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面对鬼子的“武士刀”也毫无惧色。一次,许世友率部徑直冲入敌阵,日军眼见大势已去,但一个鬼子军官仍不死心,拔出佩刀,要和许世友“单挑”。结果,许世友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单手提刀只一回合,便要了那鬼子性命。
秦基伟:善使大刀被封“秦大刀”
开国中将秦基伟(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因善使大刀,并屡立奇功,人送绰号“秦大刀”。
1914年11月,秦基伟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他自幼喜欢习武,特别是伯父送的那把大刀,虽然锈迹斑斑,他却爱不释手,常练不辍,久而久之,秦基伟的刀法越来越好。1927年,秦基伟加入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那年,秦基伟才13岁。1929年,秦基伟又参加了红军,两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靠前指挥攻打黄安城。刚刚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的秦基伟,眼看其他部队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可自己的部队却背着枪提着大刀奉命守护总部,情急之下,竟一脚踹开了营长的门,连连请战:“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营长拗不过他,便答应了,但条件是:“打仗可以,连队留下,枪也留下。”希望秦基伟知难而退。谁知,秦基伟一腔热血,竟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用大刀砍死了好几个敌人。事后,营长拍着秦基伟的肩膀说:“不错,以后就封你为秦大刀!”从此,“秦大刀”的威名在红军中传开。
抗战爆发后,秦基伟受命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不到一个月就组织了300余名各界爱国青年。当时,秦基伟亲率“大刀队”攻下太谷县城,夺步枪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的旗号。
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成立,对外称“秦赖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此时,日军占领了太原,对附近地区不断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噩耗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秦基伟怒火中烧,严令参谋处、敌工站和各县区游击队负责人,务必尽快掌握为日本人带路的罪大恶极的汉奸帮凶以及日军零散分队的行踪。一切准备就绪后,1938年4月2日晚上,秦基伟亲率“大刀队”,配合十个县的军民行动,一夜间斩首100多个罪大恶极的汉奸,所有被杀汉奸尸体上均贴标语,“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随后,在秦基伟辖区内,70余个日伪据点均遭袭击,260多名汉奸被杀,鬼子也死伤惨重。如此一来,敌占区被搅得一片恐慌,鬼子汉奸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出门了。
贺炳炎:“独臂刀王”
开国上将贺炳炎,在红军时期常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杀得敌人人仰马翻,心惊胆战。之后,贺炳炎失去了右臂,但他上阵杀敌依然首当其冲,挥舞大刀,勇猛不减当年,大有“独臂刀王”之势。
1932年,十余万国民党军向湘鄂西苏区压来,形势万分紧急。一次,敌人偷袭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贺龙命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校受训的贺炳炎,抄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翻几个敌人,夺枪杀敌,此举一下轰动军校。“大肃反”时期,贺炳炎成了肃反对象,被关押了起来。在一次战斗中,因前方作战不利,指挥部只好把贺炳炎放了出来。贺炳炎眼见局势危急,也顾不了那么多,直接抄着大刀就冲上战场,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局势转危为安。事后,贺龙怒斥肃反人员:“如果真是反革命,贺炳炎会这样不要命地打仗吗?会这样提着脑袋冲锋陷阵吗?有这样不怕死的反革命吗?”说得那肃反人员哑口无言。
1937年10月,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的贺炳炎率部在山西雁门关伏击日寇。最后,贺炳炎部歼灭日寇5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海内外报纸称之为“雁门关大捷”,有力地提振了民族精神。
(摘自《人民文摘》)
许世友:五次任“大刀敢死队”队长
开国上将许世友,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五次担任“大刀敢死队”队长,在攻城拔寨的“肉搏战”中,屡立奇功。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自幼家贫。后来,机缘巧合,许世友进入嵩山少林寺学艺。在少林寺的日子里,许世友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特别喜欢大刀。
1931年春,蒋介石派亲信岳维峻率领号称“模范之师”的国民党34师围剿红军。面对34师的孤军深入,红军决定集中五个团的兵力,连夜突袭驻扎在江西双桥镇的岳维峻部,给对手来个出其不意。许世友所在的28团承担了正面突击的重任,他决定再次举起敢死队的大旗,直捣敌军最中心。战斗中,敌人不但占据有利地势,空中还有飞机掩护,子弹像雨点一样洒来。许世友带领敢死队一个弹坑一个弹坑地匍匐前进,当突到距敌方工事100米时,许世友猛然跃起,大喊一声:“同志们!杀啊!”便带领战士们与敌军拼刺刀。许世友挥舞着大刀,顷刻间便消灭了好几个敌人,战士们一看,士气更盛,最终活捉了岳维峻。
1933年10月,许世友任红四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率部在四川抗击刘湘等川军对红四方面军的“六路围攻”。在长达四个月的防御战中,许世友身先士卒,常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把纯钢大刀,竟被砍得缺锋卷刃。在红军突破嘉陵江的一次战斗中,身为军长的许世友亲率敢死队,手提一柄钢刀直捣敌阵,斩敌36人。事后,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叹道:“军长参加敢死队,史无前例!”
抗日战争中,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面对鬼子的“武士刀”也毫无惧色。一次,许世友率部徑直冲入敌阵,日军眼见大势已去,但一个鬼子军官仍不死心,拔出佩刀,要和许世友“单挑”。结果,许世友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单手提刀只一回合,便要了那鬼子性命。
秦基伟:善使大刀被封“秦大刀”
开国中将秦基伟(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因善使大刀,并屡立奇功,人送绰号“秦大刀”。
1914年11月,秦基伟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他自幼喜欢习武,特别是伯父送的那把大刀,虽然锈迹斑斑,他却爱不释手,常练不辍,久而久之,秦基伟的刀法越来越好。1927年,秦基伟加入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那年,秦基伟才13岁。1929年,秦基伟又参加了红军,两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靠前指挥攻打黄安城。刚刚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的秦基伟,眼看其他部队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可自己的部队却背着枪提着大刀奉命守护总部,情急之下,竟一脚踹开了营长的门,连连请战:“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营长拗不过他,便答应了,但条件是:“打仗可以,连队留下,枪也留下。”希望秦基伟知难而退。谁知,秦基伟一腔热血,竟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用大刀砍死了好几个敌人。事后,营长拍着秦基伟的肩膀说:“不错,以后就封你为秦大刀!”从此,“秦大刀”的威名在红军中传开。
抗战爆发后,秦基伟受命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不到一个月就组织了300余名各界爱国青年。当时,秦基伟亲率“大刀队”攻下太谷县城,夺步枪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的旗号。
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成立,对外称“秦赖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此时,日军占领了太原,对附近地区不断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噩耗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秦基伟怒火中烧,严令参谋处、敌工站和各县区游击队负责人,务必尽快掌握为日本人带路的罪大恶极的汉奸帮凶以及日军零散分队的行踪。一切准备就绪后,1938年4月2日晚上,秦基伟亲率“大刀队”,配合十个县的军民行动,一夜间斩首100多个罪大恶极的汉奸,所有被杀汉奸尸体上均贴标语,“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随后,在秦基伟辖区内,70余个日伪据点均遭袭击,260多名汉奸被杀,鬼子也死伤惨重。如此一来,敌占区被搅得一片恐慌,鬼子汉奸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出门了。
贺炳炎:“独臂刀王”
开国上将贺炳炎,在红军时期常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杀得敌人人仰马翻,心惊胆战。之后,贺炳炎失去了右臂,但他上阵杀敌依然首当其冲,挥舞大刀,勇猛不减当年,大有“独臂刀王”之势。
1932年,十余万国民党军向湘鄂西苏区压来,形势万分紧急。一次,敌人偷袭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贺龙命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校受训的贺炳炎,抄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翻几个敌人,夺枪杀敌,此举一下轰动军校。“大肃反”时期,贺炳炎成了肃反对象,被关押了起来。在一次战斗中,因前方作战不利,指挥部只好把贺炳炎放了出来。贺炳炎眼见局势危急,也顾不了那么多,直接抄着大刀就冲上战场,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直至局势转危为安。事后,贺龙怒斥肃反人员:“如果真是反革命,贺炳炎会这样不要命地打仗吗?会这样提着脑袋冲锋陷阵吗?有这样不怕死的反革命吗?”说得那肃反人员哑口无言。
1937年10月,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的贺炳炎率部在山西雁门关伏击日寇。最后,贺炳炎部歼灭日寇5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海内外报纸称之为“雁门关大捷”,有力地提振了民族精神。
(摘自《人民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