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他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翻转课堂;换位思考;案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
  翻转课堂模式是基于信息时代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录制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信息化和网络化,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关注并应用到各个学科。在心理课堂中是否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如何具体实践和操作?应用这一模式有何利弊?本文通过“如果我是他”一课进行案例研究,即以换位思考为主题,对心理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实践与反思。
  换位思考可能是每个心理教师都想要选择,同时又惧怕选择的一个课程主题。想要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换位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替别人着想,那么每个人都将变得真诚体贴、善良宽容、温暖美好,而真、善、美也是心理健康课程所向往的终极目标。惧怕选择,是因为心理教师在突破换位思考教学重难点上存在问题,在课堂实践中容易产生学生理论上了解怎么做、情感上想要去做,但在行为上没有改变的情况,最终使我们的心理课程无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当连小学生都知道换位思考这四个字的概念时,作为心理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着重于如何在情景中练习和实践换位思考。
  笔者有幸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心理特级教师赵雪江副校长的指导下,应用心理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如果我是他”的课堂教学。实践出真知,如何具体操作心理翻转课堂?应用这一模式开展心理课程的重心在哪?这节心理课堂是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入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录
  “如果我是他”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活动时间为1课时,课前准备包括课件、录制微视频、布置心理剧事宜。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学会使用换位思考三步曲;过程与方法上,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换位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体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能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要。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换位思考三步曲,教学难点是能在实际情境下应用换位思考能力。
  (一)观看微视频,晓之以理
  录制微视频之前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在高一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基础上,制作一个讲解换位思考的PPT和word讲稿。然后通过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 7.1汉化绿色版录制幻灯片,并通过麦克同时录音。视频时长五分钟,内容包括换位思考的概念、意义、遵循的人际原则和换位三步骤。
  视频播放完后,学生已经了解了换位思考的相关知识,教师通过问答反馈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同时,师生共同重点回顾换位思考三步曲,并开门见山导入本课主题。
  师:哪位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换位三部曲?
  生:如果我是他,我的感受是……如果我是他,我的需要是……我是在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对他么?
  师:非常好!这节课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体验和感悟练习这个换位思考三步曲,练习“如果我是他”。
  (二)演绎AB剧,动之以情
  在心理剧中设计一个日常母子冲突的情景——妈妈因为担心而偷看小华的日记被发现,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局。学生续写两种不同的结局,演绎和观看心理AB剧,体验剧中母亲和孩子的感受,感悟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同时,在情景体验中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换位思考的过程。
  心理AB剧——日记风波
  旁白:小华这学期特别注意自己的发型、穿着,学习也不如以前认真,家里经常会出现如下对话。
  小华:妈,我的梳子在哪儿呢?(走向老妈)
  妈妈:厕所呢,你不写作业啦?
  小华:等会儿,不用你管啦。(走向厕所)
  小华:妈,我的强力啫喱水在哪儿呢?(走向老妈)
  妈妈:厕所呢,你不写作业啦?
  小华:等会儿,不用你管啦。(走向厕所)
  小华:妈,我新买的帅牌衬衫哪去了?(走向老妈)
  妈妈:在你衣柜的抽屉里,对了,你这次考试考得咋样?
  小华:还行吧,不用你管啦。(走向卧室)
  旁白:妈妈想不通小华最近怎么这么臭美,更让妈妈困惑的是,最近她根本不知道小华的学习情况如何。这天,小华不在家。
  妈妈:不行,我得想个办法,了解一下小华最近怎么了。对了,小华最近一直写日记。(偷偷地走进卧室,撬开抽屉,翻看日记)
  旁白:妈妈偷偷撬开小华锁日记的抽屉,翻看了起来。这时,小华回来了。
  小华:妈,我的梳子呢?
  妈妈:儿子,你…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慌张、不知所措)
  小华:妈。你在干什么,这不是我的日记么?你……(定格一个pose)
  旁白:剧情会如何发展?请大家为故事续编两个结局。
  师:假设你是编剧,你觉得剧情会如何发展?
  生:A是站在各自的立场,母子相互争吵;B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母子相互理解。
  师:观看完故事的A结局,我们随机采访一下观众,小华被偷看日记有什么感受?妈妈被儿子大声呵斥心情如何?
  生:儿子感觉自己不被尊重,隐私被侵犯,很愤怒。妈妈心情非常低落,自己的关心不被理解,很委屈。
  师:观看完故事的B结局,再来采访一下。小华这回感受如何?妈妈这回心情如何?
  生:小华理解妈妈也是想要关心自己,虽然方式不对,但还是爱自己的。妈妈觉得非常感动,儿子能够宽容自己,并愿意理解自己的初衷。
  师:对比两种结局,你有什么看法?
  生:换位思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两种立场下,小华的感受不同,妈妈的感受也不同;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更容易理解对方。
  师:如果我是他,我的感受是不同的。立场不同、感受不同、结局自然也不同。
  (三)多情境训练,导之以行   首先设计一系列问题:如果我是××,我的需要是什么?通过现场问答,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别人的需要是什么。其次,通过四个重点训练情景,让学生体验、分享、探讨实际情景中如何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对他人。最后,教师和学生现场练习换位思考。
  师:在实际生活中,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用换位思考理解和关爱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来尝试一下。如果你是一个3岁小孩,你觉得你在幼儿园最期盼的是什么?
  生:玩具、糖果、妈妈早点来接我、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回家……
  师:没错,孩子所期待的就是这些。那么,如果你是孤单内向的高中生,你觉得你在学校最需要的是什么?
  ……
  师:如果我是他,我有什么需要?在上面的七个情境中,大家都能挖掘每个人内心真正的需要,那么实际情境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放松自己,沉下心来,伴着舒缓的音乐。走入下面四种情境之中。(学生伴随音乐和字幕体验四种情境,并进行小组分享。)
  师:第一个情境,向你述说伤心事的好朋友,你觉得她有什么需要,你可以做什么呢?
  生:向人倾诉的需要,我可以认真倾听她的烦恼;需要别人陪伴,我可以静静地给她一个肩膀依靠;需要旁观者帮助她理清情况,我可以给她一些理智的建议;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我可以告诉她无论怎样,我都在她的身边支持她。
  师:你所做的正是她所期待的!虽然关心朋友的方式不同,但都给她以支持和力量。那么下一个情景呢?
  ……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我也非常受触动。同样情境下的人,我们对待的方式可能不同,关键是我们要设身处地思考,如果我是他,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
  师:最后请大家再尝试一次,如果你们是我,面对这么多体贴而温暖的学生,我有什么感受?我有什么需要?我期待你们做什么?
  (四)教师暖心结语
  师:用他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对他人,是小肚鸡肠;用自己认为很好的方式对他人,是自作多情;用希望他人对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是将心比心;用他人期待的方式对待他人,是善解人意。如果每个人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家人、朋友,甚至身边的陌生人着想,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啊!
  三、课程反思
  这节心理翻转课堂的设计方式,是从认知到体验再到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导之以行。行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是否能在实际情境中去做最重要。将知识以视频的形式高效呈现给学生之后,让学生从认知上了解相关内容,学生观看完之后,有针对性地在课上创设大量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体验、练习。
  (一)翻转课堂模式增大课程容量
  由于使用微视频,课堂容量加大。视频知识内容丰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同时,这个视频资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在心理课之外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重复观看视频,促进学生多途径关注心理健康。
  (二) 翻转课堂模式强化教学目标
  开门见山导入本课,同时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这节课就是练习换位思考三部曲。让学生有目的地完成课程的体验和分享环节,目标非常明确。
  (三)翻转课堂模式促进心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课上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情境AB剧,练习如果我是他,我的感受如何;现场问答,练习如果我是他,我的需要是什么;情景训练,练习如果我是他,我希望别人如何对我。这三个环节恰恰是对换位三个步骤的练习,层层深入递进,同时又相互联系。通过不断设置情境,将换位思考这个方法放在实际情境中去操练和应用。
  (四)翻转课堂模式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取向
  心理教师在整个心理课堂中完全信任学生,认为学生是主动的个体,有自我实现的潜力,有能力去共情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的需要,自己能够努力去应用这个换位思考的方法。这种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做法符合积极心理学取向。
  (五)在心理课上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思考
  传统心理课程重视体验,心理翻转课堂重视情景训练。在心理课堂中实践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心理翻转课堂适用于哪些教学对象?相对而言,它更适用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其次,心理翻转课堂适用于哪些教学主题?应该选择那些注重实践而非注重体验的教学内容。再次,微视频中的内容应该如何设计?要遵循三个符合原则,即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和理解水平,符合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符合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流畅自然的语言表达内容的原则。最后,什么时间播放微视频?为了减少提前观看视频效果的不均等性,可以选择在心理课堂上播放微视频。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营口,115003)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近读《全元文》至第五十九册,见“许洞”名下收文一篇,题为《衅鼓文》。读之,颇有似曾相识之感。许洞何许人?《全元文》只用了四个字:“生平不详。”我平日好读兵书,猛然想起,北宋不是也有许洞吗?他的《虎钤经》也有类似的文字,找來《虎钤经》一看就发现,《全元文》里的《衅鼓文》就是北宋许洞《虎钤经》里的《衅鼓文》,显系误收。  許洞其人其文何以“穿越”到元代的文章总集之中?  据《全元文》编者交代,此文取自
〔关键词〕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学  据共青团浙江省委和全国首家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交互平台心辰网共同发布的《2013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超过48%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的神经过敏,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焦虑;有的对人十分冷漠,缺少朋友;有的对考试过分紧张,甚至于恐慌;有的独立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极差等。  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
提 要: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是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历史比较研究是日知先生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之一,他不但对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本身有着深入的思考,而且还身体力行,把这种方法充分运用到了整个中外历史研究的实践当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课题。  关键词:林志纯;历史比较研究;《日知文集》  DO
闻    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闻一多年谱长编》编入一九一六年六月的《致友人书》一文,评介文字对原文写作时间的说法有误。《长编》曰:“‘暑假中又有致潘光后改名潘光旦。——笔者注)信,后以《致友人书》发表于次年二月二十二日《清华周刊》第九十七期……’,据此,文章应写于一九一六年夏天,作者尚在湖北沔水家乡度暑假时。”但原文却有两处透露了写作时间,均不在暑假中。一处是“时因朔风,辄抒近感”;一处是“序伊始,
在人际交往中,倘若自己的言行有失礼不当之处,最聪明的方法,就是要向对方道歉。道歉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冰释前嫌,消除他人对自己的恶感,也可以防患于未然,为自己留住知己,赢得朋友。  道歉应当及时。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要说“对不起”,否则越拖得久,就越会让人家“窝火”,越容易使人误解,而且你也越不好开口。为一件五百年前的事情道歉,实在没什么大意义。  道歉语应当文明而规范。有愧对别人的地方,就应该说“深
〔摘要〕在我最近的咨询案例中遇到很多例关于同学交往的困惑,主要涉及到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交往、对其他同学有消极看法和期待、不能正确处理冲突,等等。这些问题和高中的年龄特点虽然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在高中生的内心对他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理解。而“信任之旅”这个团辅活动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活动角色体验中反省自我,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与信任。  〔
〔摘要〕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宽容"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越发重要,也成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准则。现在的孩子“宽容”力量越来越弱,因此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主导理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宽容意识,培养学生的宽容品质。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逐渐意识到了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宽容意识得到了提高,并且懂得了换位思考,学生冲突行为频率降低。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宽
2015年6月,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内容为南宁一群穿着校服的男女生,在小巷子里对一个女生进行群殴,脚踢、拍头、扇巴掌、揪头发,中间还夹杂着嬉笑声。根据我们课题组对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的69%。为什么学生会成为欺负者与受欺负者?为什么初中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发阶段?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欺负者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家庭教育指导  “这里是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每逢周末总有家长慕名前往少儿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希望孩子能获得心理辅导。少儿图书馆作为公众图书馆的一部分,不仅是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智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民众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还具有特定的教育职能,承担着引领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健全心智技能的教育使命。  一、堂前飞燕,家喻户晓——少儿图书馆心理服务的普及性  “儿童
赤脚踏入音乐殿堂  1968年10月25日,廖昌永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一直在山区工作。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  母亲一个人带着廖昌永兄妹4人,日子过得挺辛苦。廖昌永开始下地干活,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从小生活的磨砺,让他养成了在人生道路上奔跑的惯性。  廖昌永本不是争强好胜的個性,但他一直憋着一股子劲,总觉得父亲的在天之灵在看着他,所以他不想让父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