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攒足褒奖与好评的影片《老师·好》如一针镇静剂,令功利的教育界镇静下来,引发人们的深层思考。老师应在师生相长的“最好时光”中回归从教初心,彼此成就。全社会需理解教师的不完美,并为建设一支生生不息的“新时代好老师”队伍,建构科学的现代教师评价体系,营造浓郁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纵观媒体、教育各界对影片《老师·好》的如潮好评与褒奖,多立足学生而非教师、青春片而非教育片的视角。本文立足教育学视角,对其教育蕴涵与时代教育价值进行思考。
各级各类“名师”评选如火如荼,给教学秩序与教师成长带来诸多干扰和困惑。在全媒体舆论监督下,“名师”道德失范的案例屡见不鲜,某教师追名逐利进行“基因编辑婴儿”实验、某青年“长江学者”性骚扰学生等。名师不“名”、“好老师”非“好”成一大诟病。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极端个人物欲的膨胀。这导致部分教师把名利与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淡泊名利、师德至尚被膨胀的功利心所侵蚀,教师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相继出台,推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而应景而生的《老师·好》又如一针镇静剂,令功利的教育界镇静下来,引发“新时代好老师”应名副其实的反思与行动。
《老师·好》片名初看疑似取巧,实为呼应“好老师”主题。学生一开始并不认可荣誉等身的好老师苗宛秋,极不情愿称“老师好”。师生冲突聚焦在象征名利的奖品自行车上,从故意损坏到视如珍宝,师生情感因之升华。苗宛秋因学生出车祸致残后痛失高考机会而彻底醒悟——“愧对好老师”,而后选择用余生去成为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何为名副其实好老师?影片的回答是:一要热爱教书育人事业,二要学生真心认可、爱戴,三要在师生相长、彼此成就的“最好时光”中成长,四要葆有“热爱教育的定力与淡泊名利的坚守”的从教初心。
“问题学生”与好老师之间彼此成就。影片人物设定基于“人性本善”假设,摒弃了世俗的善恶对立。在苗宛秋心里,没有所谓的坏学生、学困生,他絕不放弃任何暂时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问题学生”。人无完人,即使老师也并非无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苗宛秋,也有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的私心,也有争荣誉的虚荣心。前半生从教是向命运妥协,后半生从教才是对立德树人的追求。在以应试教育、精英教育为显性价值的时代,成绩不好的“问题学生”遇上绝不放弃的老师,他们彼此成就:“问题学生”成长为人格完善的好学生,老师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最好时光”助力老师回归从教初心。影片的青春怀旧博得观众的情感认同,但其初衷远不止于此。鲁迅曾言:“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影片以喜剧开篇、悲剧收尾,哲理性地道出“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诠释出“好的教育过程,就是一段师生相长、彼此成就的‘最好时光’”。影片通过一场青春怀旧,建构起名副其实、立体形象的好老师,引发我们反思从教初心:用一颗纯粹的仁爱之心去历经师生之间的“最好时光”,找回我们热爱教育的定力与淡泊名利的坚守。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已擘画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科学路径,镇静下来的全社会是时候为建立一支生生不息的“新时代好老师”队伍行动起来。
为“新时代好老师”建构科学的现代教师评价体系。每个时代的教师都有其特殊的时代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老师又应具备哪些时代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给出回答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随着《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好老师的时代标准已尊崇为国家意志。尊师重教已成为新时代的风向标,立德树人已成为好老师的根本遵循。新时代下社会享受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意识空前觉醒,对教师不断提出新要求。反之,教师也需要理性观照。他们之间亟需架起一座换位思考的沟通桥梁。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全面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清理行动,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这一“硬核”改革为教师评价确立了新的风向标和科学处方,漫长而艰辛的治理过程是一场全社会的攻坚战,亟需建构起科学性与系统化、传承性与现代化、先进性与人性化相统一的新时代教师评价体系,探索更为科学的评价理念、指标、制度、方式,来与教育现代化目标导向下的政策系统形成掎角之势。
为“新时代好老师”营造浓郁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社会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教师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实行者甚至决胜者,《老师·好》引发了社会的换位思考:一是理解教师的不完美,而不是单方为其披上道德袈裟,视其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僧”;二是尊重教师常年的付出与坚守,用尊师重教去摒弃“穷教书匠”的传统形象,赋予其“师道尊严”的新时代形象。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决定着“新时代好老师”输出的质量与效率。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依托源源不断的“新时代好老师”,这需要持续加大物质与社会双方面资源的投入与倾斜。其中,物质资源决定着教师的福利待遇,社会资源决定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注:本文系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B-03)的研究成果。
纵观媒体、教育各界对影片《老师·好》的如潮好评与褒奖,多立足学生而非教师、青春片而非教育片的视角。本文立足教育学视角,对其教育蕴涵与时代教育价值进行思考。
镇静——“新时代好老师”应名副其实
各级各类“名师”评选如火如荼,给教学秩序与教师成长带来诸多干扰和困惑。在全媒体舆论监督下,“名师”道德失范的案例屡见不鲜,某教师追名逐利进行“基因编辑婴儿”实验、某青年“长江学者”性骚扰学生等。名师不“名”、“好老师”非“好”成一大诟病。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极端个人物欲的膨胀。这导致部分教师把名利与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淡泊名利、师德至尚被膨胀的功利心所侵蚀,教师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相继出台,推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而应景而生的《老师·好》又如一针镇静剂,令功利的教育界镇静下来,引发“新时代好老师”应名副其实的反思与行动。
反思——好老师并非完美,需要时间成长
《老师·好》片名初看疑似取巧,实为呼应“好老师”主题。学生一开始并不认可荣誉等身的好老师苗宛秋,极不情愿称“老师好”。师生冲突聚焦在象征名利的奖品自行车上,从故意损坏到视如珍宝,师生情感因之升华。苗宛秋因学生出车祸致残后痛失高考机会而彻底醒悟——“愧对好老师”,而后选择用余生去成为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何为名副其实好老师?影片的回答是:一要热爱教书育人事业,二要学生真心认可、爱戴,三要在师生相长、彼此成就的“最好时光”中成长,四要葆有“热爱教育的定力与淡泊名利的坚守”的从教初心。
“问题学生”与好老师之间彼此成就。影片人物设定基于“人性本善”假设,摒弃了世俗的善恶对立。在苗宛秋心里,没有所谓的坏学生、学困生,他絕不放弃任何暂时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问题学生”。人无完人,即使老师也并非无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苗宛秋,也有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的私心,也有争荣誉的虚荣心。前半生从教是向命运妥协,后半生从教才是对立德树人的追求。在以应试教育、精英教育为显性价值的时代,成绩不好的“问题学生”遇上绝不放弃的老师,他们彼此成就:“问题学生”成长为人格完善的好学生,老师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最好时光”助力老师回归从教初心。影片的青春怀旧博得观众的情感认同,但其初衷远不止于此。鲁迅曾言:“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影片以喜剧开篇、悲剧收尾,哲理性地道出“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诠释出“好的教育过程,就是一段师生相长、彼此成就的‘最好时光’”。影片通过一场青春怀旧,建构起名副其实、立体形象的好老师,引发我们反思从教初心:用一颗纯粹的仁爱之心去历经师生之间的“最好时光”,找回我们热爱教育的定力与淡泊名利的坚守。
行动——尊师重教、科学评价,全社会责无旁贷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已擘画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科学路径,镇静下来的全社会是时候为建立一支生生不息的“新时代好老师”队伍行动起来。
为“新时代好老师”建构科学的现代教师评价体系。每个时代的教师都有其特殊的时代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老师又应具备哪些时代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给出回答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随着《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好老师的时代标准已尊崇为国家意志。尊师重教已成为新时代的风向标,立德树人已成为好老师的根本遵循。新时代下社会享受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意识空前觉醒,对教师不断提出新要求。反之,教师也需要理性观照。他们之间亟需架起一座换位思考的沟通桥梁。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全面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清理行动,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这一“硬核”改革为教师评价确立了新的风向标和科学处方,漫长而艰辛的治理过程是一场全社会的攻坚战,亟需建构起科学性与系统化、传承性与现代化、先进性与人性化相统一的新时代教师评价体系,探索更为科学的评价理念、指标、制度、方式,来与教育现代化目标导向下的政策系统形成掎角之势。
为“新时代好老师”营造浓郁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社会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教师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实行者甚至决胜者,《老师·好》引发了社会的换位思考:一是理解教师的不完美,而不是单方为其披上道德袈裟,视其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僧”;二是尊重教师常年的付出与坚守,用尊师重教去摒弃“穷教书匠”的传统形象,赋予其“师道尊严”的新时代形象。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决定着“新时代好老师”输出的质量与效率。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依托源源不断的“新时代好老师”,这需要持续加大物质与社会双方面资源的投入与倾斜。其中,物质资源决定着教师的福利待遇,社会资源决定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注:本文系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B-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