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生活?让作业更有效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内容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不能把书面抄写作为唯一的形式。教师应设计一些科学、新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课外作业,让学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积累语言,才能给教育注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
  一、?链接学习生活
  所谓的学习生活主要是指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相关的生活,以校园生活为主。这是教学的最直接资源,最有开发潜力和教育意义的资源,对它的利用可事半功倍。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总让学生为班级创作口号。这无疑激起了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之情,激发了他们团结、上进的心理,掀起了他们创作的热情。
  如:活泼才会生动,团结就有希望;我学习,我快乐;六(1)、六(1),我们心中的最爱;六(1)、六(1),永远争第一……一句句令人振奋的口号让人心动,给人力量。而学生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口号,也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学习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虽然短小,但比无尽的抄写更有意义,比呆板的作文更有价值,比苦口婆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效果。
  再如,五年级有这样一个习作题目:《写一个熟悉的人》,习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特点,做到叙事真实,过程清楚,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再加工,将《写一个熟悉的人》改为《巧取绰号》,让习作更贴近生活实际。课堂上学生确实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了,而且是争先恐后地说,说了“绰号”评“绰号”;说了“理由”评“理由”,课堂上甚至几次出现小小的争论。“土豆、小喇叭、神州五号、希望之星、烧蓝、少林小子、幽默大师、笑哈哈、金嗓子、小夜莺、北斗星……”一个个绰号跃然纸上,学生的热情一发不可收,纷纷在日记中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人取起了绰号,如“大忙人”“小博士”等等。此时的学生都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完成一项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就和他们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成了自然的需要,这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动力所在。
  二、?链接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作业。
  如,可让学生采访父母,了解父母小时候的生活,感受父母创业的艰辛;也可以帮助父母再学习(教他们练普通话、说英语、打电脑等);还可以帮助爸妈干家务、做工作,如有些家长是开服装厂、开水果店、做手艺的,就可以让孩子们帮助爸妈设计宣传广告,或做产品介绍;在“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时以各种形式向爸爸、妈妈献上颂歌;家长会上让每位学生尽情表达心声,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在黑板上写上献给爸爸妈妈的一句话等等。
  再如,上完《月光的启蒙》后,我安排学生调查父母小时候爱唱的童谣、爱说的谜语。孩子们欣喜地发现爸爸妈妈小时候爱唱的童谣是多么新奇好听呀,那时的谜语多么五花八门呀。课后,他们有的撰写了《那个年代的童谣,那个年代的快乐》《猜谜语,真好玩》等文章,有的为民间童谣做了广告,还有的创作了童谣谜语。这样,不仅拉近了现在普遍存在的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密切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同时也落实了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新课程理念。
  三、?链接社会生活
  社区(村组)、社会是比家庭更广阔的学习场所。巧妙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充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语文随时随地相伴左右,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作业的价值和乐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帮助社区阿姨写报道稿,采访社区内知名人士或特殊人物,在社区做“讲普通话”、“保护环境”专题宣传,或给社区出黑板报、参与创建社区文化等。以一些重要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为契机,设计各类节目为长辈们助兴,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关注时事,围绕热门话题“北京奥运会”、“超女比赛”、“全家总动员”等展开讨论、写信、办队报、开展辩论赛。针对台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给台湾小朋友写信等等。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其他文献
百年板小与“科学认读”拥有了美丽邂逅  古老而又年青的板桥小学2014年将迎来她100岁的生日。“百年积淀再铸辉煌,灵动教育又写华章”是板小人的共同追求。2009年3月17日,“让生命在行动中更精彩”德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板小最先向全区推出“志愿者行动引领下的主体育德”的思考与实践。2009年12月18日,南京市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板小又向全市展示了“给新课改的答卷”。2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有多处关于价值观的论述,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出来,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有两种倾向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避免价值观引导趋向整齐划一  案例:苏教版第五册《三代麦子》教学片断  当课临近结束之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课文中的小猪、小牛、小猴,你喜欢谁呀?”  生1:我喜欢小猴,因为它勤劳能干。  生
期刊
教育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对于“问题学生”而言,最简单的肯定、赞扬赏识之言可能给予他们良性刺激,激发他们自我教育和发展的动力,增强其自尊感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一、?尊重学生心理,保护学生自尊性  学生的心理权利有很多,如被接纳、理解和爱的权利,被鼓励、赏识和尊重的权利等。一个人活在群体中,总是希望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评价。这些都有助于人的积极性的发
期刊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在丹阳市教育局提出的“努力构建活力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课改要求引领下,全体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校本教研、培训、听课、赛课等多种形式积极投入到构建“活力课堂”的探究中去,努力践行“功夫花在课堂中,成果出在课堂外”的“活力课堂”教学要求。通过一年多的积极实践,我们真实感受到打造“活力课堂”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和谐课堂、有效课堂
期刊
通过多年一线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我越来越觉得语文教学只要灵活运用教材,就能收获意外惊喜。以课文《螳螂捕蝉》为例,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上,以往那种逐字逐句翻译式的古诗教学逐渐失去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古诗“拓展热”。好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更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理解诗情诗意,加强积累,但如果方法不得当,古诗教学拓展也会步入误区,导致无度、无效,或者无趣。  那么,怎样的拓展才是恰到好处的?我选取一些教学案例做一简单分析。  一、?理解性拓展  诗词,往往是诗人经历、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所谓“情动而辞发”
期刊
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真是“百花齐放”,出现了无比繁荣的现象,在老师的探索之下,语文越来越充满活力,也越来越具有张力,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透过开满鲜花”的语文课堂,我们也发现,一些“假语文”现象披着新课标的“外衣”使我们的课堂不再“纯净”。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抓住语文实质,咬定语言文字训练不放松。  眼下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片段解读乱生成、水中之月镜
期刊
一篇好的文章,自然需要有好的立意,即文章所表现的主题,这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捕捉文章的主题和表现文章的主题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和把握课文的主旨,明白表现主题的作用和方法,通过有效迁移逐步把握表现主题的技巧,并在今后的习作中自觉运用。  一、?抓中心句表现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从布局谋篇上来说也不太复杂,但不乏言近旨
期刊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信息技术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而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强大的交互性,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如学习《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时,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
期刊